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68篇
  免费   2934篇
  国内免费   3536篇
测绘学   276篇
大气科学   1051篇
地球物理   3007篇
地质学   10891篇
海洋学   2061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760篇
自然地理   3973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45篇
  2022年   583篇
  2021年   665篇
  2020年   643篇
  2019年   713篇
  2018年   620篇
  2017年   718篇
  2016年   731篇
  2015年   736篇
  2014年   955篇
  2013年   1107篇
  2012年   981篇
  2011年   1113篇
  2010年   885篇
  2009年   1039篇
  2008年   1056篇
  2007年   1125篇
  2006年   1131篇
  2005年   882篇
  2004年   863篇
  2003年   785篇
  2002年   634篇
  2001年   556篇
  2000年   595篇
  1999年   478篇
  1998年   340篇
  1997年   347篇
  1996年   308篇
  1995年   265篇
  1994年   221篇
  1993年   158篇
  1992年   137篇
  1991年   102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IntroductionOne of the key factors related to basin geody-namics is deep process controlling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sedimentary basin. Depth and tempera-ture of asthenosphere,existence of mantle plume,occurrence of mantle melting,and amounts of melts under depressurization during thinning of lithosphere are controlling factors influenced form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xtensional basin directly (Li,1994). Rifting is probably governed by frictional forces exerted on the base of litho…  相似文献   
22.
长江三峡工程地壳形变监测网络   总被引:19,自引:10,他引:9  
长江三峡工程地壳形变监测网络,采用了当今高精度GPS、INSAR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并与精密水准测量,精密重力测量,精密激光测距和峒体连续形变监测等技术相结合,构成一个空间上点、线、面结合,时间上长、中、短兼顾的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地壳形变监测网络。该网络既可获取三峡库区特别是库首区区域形变场和区域应变场的动态变化,监测库区主要断层活动,为水库诱发地震预测及研究服务,又可用于气象、滑坡地质灾害监测等,该监测网络于1997年底开始建设,2001年6月建成,到目前为止,已获得大量宝贵的观测资料,必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3.
本文主要依据地形图和航空照片解译,并经已有地质、钻孔资料验证及野外实地考察的方法来研究地形面及其变形特征,由此确定渭河盆地活断层的分布、最新活动特征及活动规律,为地震预报及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4.
1966年邢台7.2级地震的构造背景和发震构造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石油地质勘探的最新资料和元-济人工地震地壳测深剖面相应地段重新解释的结果,分析了邢台7.2级地震的构造背景和发震断裂。研究结果表明,7.2级地震震中位于束鹿断陷盆地南部次凹的东缘,该次凹发育在由新河断裂等4条缓倾铲形正断裂分制围限地台盖层而成的“斛”状构造块体上,块体之下的地壳中存在两条倾向相反的高角度断裂;地震与断陷主断裂及其控制的断陷盆地并非是简单的对应关系,7.2级地震的发震断裂不是单一的缓倾铲形新河断裂或其下方的高角度的F_3断裂和深部的东断裂,而是它们的组合,且高角度断裂是发震断裂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25.
渭河盆地北缘断裂带活动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渭河盆地北缘断裂的形成和活动时代,活动特征等资料出发,结合北缘断裂带及整个盆地历史地震活动和新生界地层发育特征的综合分析,对北缘断裂带的活动期次,主要断层的运动幅度和滑动速率及其时空演变规律和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北缘断裂带的形成是一个由盆地中心向北逐渐扩展的过程,自上新世起,断层活动明显有东强西弱的变化特征,而且扩展方向也发生了偏转。这一转变及活动强度的东西差异与山西剪切带对渭河盆地的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6.
贵州和四川盆地云量的气候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贵州和四川盆地是我国云量最多的地区,素有“天无三日晴”和“蜀犬吠日”之说,盆地西缘的雅安古时还有“雅州天漏”的谚语。从全球日照百分率分布推知,川黔地区也是世界上天气最阴沉的地区之一。川黔之阴一向为国内外气象界所注意,本文根据1951—1980  相似文献   
27.
Based on our detailed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we examine possibl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rust faults and strike-slip faults and thrust-cored folds and depositional units in the Silla Syncline, a 4 km wide fold composed of fine-grained mudstone, coarse sandstone and conglomerate deposits of the Cerro Toro Formation in the Magallanes foreland basin, Chilean Patagonia. The syncline is bounded on its western flank by an asymmetric anticline and on its eastern flank by a broad zone of thrust faults and associated folds, which are oriented sub-parallel to the syncline axis. Deposition of the coarse-grained units of the Silla Syncline appears to have taken place in this structurally defined trough controlled primarily by thrust fault related growth structures flanking the syncline.The syncline and surrounding area have also been deformed by two sets of strike-slip faults, one right-lateral and one left-lateral. The strike-slip and thrust faulting operated contemporaneously for much of their active periods, although it appears that thrust faulting, confined within the fine-grained units, initiated slightly earlier than strike-slip faulting. In addition, younger igneous intrusions at high angle to bedding generally localize along the strike-slip faults. The cross-cutting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intrusions, strike-slip faults, and flexural slip faults show that all these structures were active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hich extends beyond mid-Miocene.These conclusions support the premise that structures in deep-water sediments are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not only the deformation of a foreland basin, but also its depositional architecture.  相似文献   
28.
大型敞流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与湖盆中心砂体的形成与分布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大型敞流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及湖盆中心砂体已成为中国陆相盆地岩性油气藏最重要的勘探目标。通过对现代典型湖盆浅水三角洲的深入分析,结合我国中、新生代大型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及湖盆中心砂体的地质研究,取得以下主要进展与认识:①在分析浅水三角洲形成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按照供源体系、湖水深度及三角洲前缘倾斜坡度将湖盆三角洲分为9种成因结构类型;②建立了毯式浅水曲流河三角洲的沉积模式,指出末端分流河道及末端决口扇是浅水曲流河三角洲的典型微相类型;③分析了浅水三角洲砂体大面积分布的形成条件,指出敞流湖盆是湖盆中心浅水三角洲砂体发育的重要条件,敞流通道对湖盆中心砂体分布有重要控制作用;④湖盆中心发育河流、三角洲、湖流及密度底流砂体等牵引流成因砂体,也发育洪水浊积扇及滑塌浊积扇等重力流成因砂体;⑤大型浅水三角洲体系三级层序界面对岩性(成岩)圈闭的发育有重要控制作用,三角洲平原带层序界面上覆叠置砂体富集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大。本文研究成果希对坳陷湖盆沉积学研究及岩性油气藏勘探能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9.
张永双  赵希涛 《地质学报》2008,82(2):262-268
在云南省西北部德钦县古水一带深切的澜沧江河谷中,发现了一套第四纪湖相沉积物,以纹层状粘土、粉砂质粘土和粉砂的互层组合为特征,构成了第三和第四级阶地的基座.笔者对该湖相剖面进行了U系、孢粉和若干地球化学指标的分析测试,并以这些结果讨论了古湖的形成时代和成因,以及古湖堆积时期的古植被和古气候.剖面顶部、中部和中下部粘土的U系法年龄测定结果分别为52.3±3.4 ka、64.2±5.6 ka和81.9±6.5 ka,说明古水古湖形成于晚更新世早中期的末次间冰期晚期和末次冰期的早冰阶与间冰阶早期,很可能是大型冰川(如下游的明永冰川等)或巨量的冰水沉积物堰塞了澜沧江河谷而造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30.
通过精细岩芯描述、单井沉积微相分析与地震相、测井相综合研究,认为在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凹陷西缘奥陶系柯坪塔格组下段顶部含油气砂体中,发育3种类型的准层序:①粒级由底部粗—中下部细—上部粗的、反映整体向上变浅的海侵滞留沉积—海泛泥岩—滨岸沉积准层序,羊屋2井5460~5468 m含油气段位于该准层序内;②粒级向上变粗的滨外泥岩—临滨-前滨沉积,顶部受风暴影响的准层序,跃南2井6503~6512 m含油气段位于该准层序内;③粒级向上变细的潮下带—潮间带沉积的准层序,吉南1井5465~5486 m含油气段属于此准层序。发育于羊屋2井中的第一种准层序内含油气砂体在时间上属于较早的准层序3,发育于跃南2井、哈得13井中的第二种准层序与吉南1井中的第三种准层序内的含油气砂体属于稍晚的准层序4。早期沉积的、发育于羊屋2井顶部的第一种准层序是有利储层发育段,该井区以北靠近柯坪塔格组下段顶面尖灭线附近的准层序3时期沉积的临滨相储层是油气聚集成藏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