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2篇
  免费   729篇
  国内免费   1403篇
测绘学   911篇
大气科学   2200篇
地球物理   849篇
地质学   1023篇
海洋学   469篇
天文学   144篇
综合类   296篇
自然地理   342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215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235篇
  2016年   215篇
  2015年   243篇
  2014年   313篇
  2013年   320篇
  2012年   344篇
  2011年   280篇
  2010年   266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291篇
  2007年   337篇
  2006年   310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该文根据有源相控阵天气雷达的体制特点,参考多普勒天气雷达测试定标方法,提出了一维扫描有源相控阵天气雷达的测试和定标方法,将测试重点放在天馈系统、T/R组件、脉冲压缩、动态范围的测试和定标上,以解决不同观测模式、不同波位的天线增益等参数变化引起的回波强度测量误差问题。测试结果表明:天馈系统在不同观测模式下的天线参数随仰角的变化情况、波束指向的准确度、T/R组件的动态范围等均符合设计要求,回波强度和径向速度定标精度较高。雷达经过测试和定标后,于2014年5—8月分别在安徽定远和四川甘孜进行外场试验,并与附近多普勒天气雷达 (SA) 和C波段双线偏振雷达观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回波强度误差在合理范围内,精细测量、警戒搜索、快速观测3种模式观测的强回波的水平和垂直位置、结构和系统误差均比较一致,数据可靠。  相似文献   
912.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non‐linear seismic response of arch dams with contraction joint opening and joint reinforcements has been conducted. A numerical model of contraction joint reinforcements is presented for optimization control of the joint opening. The objective of this control is to reduce the joint opening and expectantly to balance the sustained loads between the horizontal and the vertical components of the dam, thus avoiding an overstress in the cantilever while retaining the release of arch tensile stresses to some extent. Several parameter studies such as critical element size and required number of joints to be simulated for convergence are also performed. As a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a 292‐m high arch dam (the Xiaowan arch dam) and the Big Tujunga dam are analysed in detail.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joint opening and the corresponding load transfer from the arch to cantilever components of the dam during strong earthquakes are substantial. It is also evident that by providing sufficient strength and reinforcement flexibility, the joint opening can be controlled to some extent. However, the stress redistribution due to reinforcement control is not sufficient to avoid the overstress in the cantilever for the Xiaowan arch dam. Thus, alternative measures are discussed. Copyright © 200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13.
Recently, the application of active control to seismic‐excited buildings has attracted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To demonstrate the practical applicability of active control, we have conducted experimental tests using a full‐scale three‐storey building equipped with active bracing systems on the shake table at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NCREE), Taiwan.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ntrol–structure interaction (CSI) effect is significant. A state‐space analytical model of this actively controlled building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CSI effect is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using a system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 based on curve‐fitting of transfer functions. To verify the accuracy of the analytical model for simulating the controlled response, four sets of linear quadratic Gaussian (LQG) controllers using acceleration feedback are designed and further experimental tests are conducted for comparison.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remarkable. The construction of an accurate analytical model is important for active control, and such an analytical model can be used for future benchmark studies of different control algorithms based on numerical simulations. Copyright © 200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14.
针对孕镶金刚石钻头在孔底钻进时受到各种冲击力而导致胎体出现裂纹甚至断裂的问题,提出了应用不锈钢纤维网提高胎体抗冲击韧性的方法。通过控制纤维网的摆放位置、目数和层数3个变量,测试了不同组合变量下的胎体抗冲击韧性。通过试验得到:(1)不锈钢纤维网能有效提高胎体的抗冲击韧性,而且X轴位置效果更好;(2)当纤维网的目数相同时,胎体抗冲击韧性随纤维网层数的增加而减小;(3)在纤维网层数相同的情况下,随着纤维网目数的增加,胎体抗冲击韧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添加30目单层纤维网时,胎体的抗冲击韧性达到最大值。通过观察冲击断口、分析胎体断裂机理,解释了出现这种规律的原因,并提出了进一步优化胎体抗冲击韧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915.
赵韬  张明义  裴万胜  王金国  岳攀  毕骏 《冰川冻土》2020,42(3):1087-1097
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严重影响着区域内生态环境和工程设施的稳定性。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D-InSAR)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 为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监测提供了新方法。通过近20年的不断深入研究, 利用D-InSAR技术的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监测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首先介绍了D-InSAR技术测量地表变形的理论基础, 进而概述了D-InSAR技术在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测量中的应用现状, 然后总结了D-InSAR测量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法。在此认识和分析的基础上, 对D-InSAR技术今后在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监测中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以期为D-InSAR技术在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监测中的推广应用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16.
曾磊  左廷英  罗亮 《北京测绘》2010,(4):1-3,17
不等式约束是实际测量中存在的一种约束,本文利用整标集法求解附线性不等式约束平差模型。首先了介绍带有不等式约束平差的最小二乘问题转化成凸二次规划问题,然后在Kuhn-Tucker条件下把二次规划问题转换成线性互补问题的基础上,利用整标集法来求出参数的最佳估值,最后通过一个数值算例来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17.
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对荷兰Flevoland地区全极化数据进行分类,讨论了各分类方法存在的问题,通过比较得出基于复Wishart分布的最大似然监督分类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18.
论述了利用GPS来鉴定机载雷达的测速精度,推导了雷达对目标径向的速度基准值计算公式及其精度计算公式,并计算了该速度基准值及其精度,结果表明:能够满足速度基准值精度要求。强调了在做测速精度鉴定方案时,需要计算在被鉴定速度方向上的速度基准值精度是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919.
在实时GPS精密单点定位中,能否快速有效地得到高精度的卫星钟差预报值是影响实时单点定位速度和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GPS原子钟的高频率、高敏感和极易受到外界及其本身因素影响的性质使得卫星钟差预报至今都没能得到很好地解决,本文在目前的卫星钟差预报基础上,分别探讨了利用灰色模型理论、线性模型和二次多项式模型等方法,以IGS超快星历中2004年12月7日卫星钟差观测资料预报8日的卫星钟差为例进行卫星钟差预报研究,初步得出如下结论:在利用IGS超快星历的前一天的卫星钟差观测值预报后一天的钟差时,线性模型相对方便有效;而灰色模型只要选取合适的模型指数系数,能得到较高精度;但二次多项式模型预报精度较差。利用线性模型能达到或优于IGS超快星历预报钟差的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920.
利用控制点三维信息标定机载双天线干涉SAR参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薇  向茂生  吴一戎 《测绘学报》2010,39(4):370-377
采用基于敏感度方程的方法,研究基于三维重建模型下的机载双天线干涉SAR系统的干涉参数定标问题.干涉参数定标是生成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的关键.本文修正了Madsen提出的干涉SAR三维重建的视向量正交分解算法,采用电磁波波前的球面波模型,加入了载机的姿态旋转,构建一种新的干涉SAR三维重建模型.利用各干涉参数对控制点三维信息的不同的敏感性,提出分别利用地面控制点三维信息,对各干涉参数进行定标.并利用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自主设计、研制的机载干涉SAR系统数据,进行定标处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