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GPS多普勒观测值测速的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利用多普勒观测值进行单点测速的观测方程,分析了其误差来源和各误差源对测速精度的影响。用自编软件计算了静态和动态条件下GPS测速的精度,其中动态测速的参考速度采用GrafNav Version7.00软件计算得到,比较结果表明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测速精度都可以达到cm/s级  相似文献   

2.
GPS在机载雷达探测精度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WGS-84坐标到机载雷达坐标的转换过程和计算公式,阐述了利用GPS定位数据及其精度。在计算载机与目标的距离精度的基础上,推导了有关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了实例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公式推导正确,其测距和测角精度可以作为机载雷达的精度基准,来评估机载雷达的测距、测角精度。  相似文献   

3.
我们分别使用商用软件SoftSurvey、WayPoint和我们研制的软件VAES(Velocity and Acceleration Estimation System)处理了7月3日的车载测速试验的数据,采用内符合精度比较方法,检验了不同软件确定速度的精度,通过对结果分析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为了满足地质灾害实时高精度监测应用需求,对常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载波相位差分测速事后处理软件进行改进,增加了实时数据流接收和实时解码国际海运事业无线电技术委员会(RTCM)的功能,实现了真正的GNSS载波相位差分测速.利用静态站和振动台模拟正弦波振动实验的GNSS数据,评估改进后GNSS实时测速程序的精度.静态模拟动态的测速精度误差均方根(RMS)优于5 mm/s;振动台动态实验解算结果与振动台输出真值的互差RMS为10.4 mm/s.说明本实验的实时GNSS测速程序在静态实时测速条件下的测速精度可达到mm/s级,在实时动态条件下测速精度仍能达到cm/s级.  相似文献   

5.
导航卫星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及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航卫星自身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是利用GNSS解算用户速度和加速度的前提和关键,其计算精度也直接影响解算结果。系统分析和总结了基于广播星历和精密星历的导航卫星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包括:(1)基于广播星历的公式法;(2)基于导航卫星位置序列的数值差分法;(3)基于导航卫星位置序列的解析差分法。首先在基于广播星历的公式法中,推导了Kepler根数型、GEO型、位置-速度型等三类广播星历计算卫星速度和加速度的解析计算公式,通过比较表明:(1)广播星历解析公式总体计算精度较低;(2)位置-速度型广播星历的加速度计算精度高,而Kepler型广播星历的速度计算精度高;(3)高轨道卫星的速度、加速度计算精度优于中轨卫星。进一步分析了基于精密星历的数值差分法和解析差分法的卫星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两种方法的比较研究表明,解析差分法虽然在计算效率上具有优势,但利用短期位置序列建立的解析模型难以表达卫星的真实轨道特征,导致计算的卫星速度较数值差分法低,但两者的加速度计算精度相当。最后通过来自于连续运行参考系统(Continues Operational Reference System, CORS)站点上的实测数据对上述各方法的计算精度进行了评估和比较,表明数值差分法具有最高的速度和加速度计算精度,在高精度应用中应尽量采用。  相似文献   

6.
使用GPS观测量不仅可以确定运动载体的位置,而且可以计算载体的运动速度。多普勒观测量一般用于速度的测定。多普勒观测量既有原始输出的(对于部分接收机),也有由相位观测值导出的,而且有两种频率的观测值,它们均可以独立用于载体速度的计算,当然也可以综合起来测定载体速度,后者还未见报道,且值得探讨。本文讨论了用多种多普勒观测值综合测速的问题,给出了综合测速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其精度,评价了其优缺点,处理了实际测量数据,给出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GPS测量数据在机载预警雷达探测精度试飞试验中的应用,阐述了机载预警雷达探测精度计算的数据处理模型和数据处理流程,推导了有关精度计算公式。采用此项测评技术,在工程实践中有效地提高了雷达探测精度评估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关于重力大地水准面计算精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众多影响重力大地水准面计算精度的因素中,计算模型误差及地面观测数据误差是其中的两个主要误差源。本文从实用角度出发,详细探讨了重力大地水准面计算公式选择问题;并通过实际数值计算,研究确定了地面观测数据计算精度、密度及覆盖范围等参数指标;最后以180阶次位系数定义地球重力场,对重力大地水准面计算精度进行了实际检验。  相似文献   

9.
浅谈全站仪对边测量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边测量是全站仪的一种专项测量功能,它可用来间接测量两个不可通视点之间的水平距离。该方法设站灵活,操作简单,但其测量精度没有标注,需要通过计算求得。本文根据全站仪对边测量的基本原理,推导出对边测量的精度计算公式,通过实例计算,对其精度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对边测量在测站改变时其精度变化的规律,提出了提高对边测量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应用网络工程GPS基准站每周的数据,按非基准方法求得区域解和全球解,分析研究了基准站坐标位置及速度场的变化规律,并给出了站坐标和速度场精度的统计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坐标分量的变化趋势为线性,坐标残差的变化为随机曲线,可靠地剔除野点后,速度场信息及其精度可靠且优于点位坐标精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用物理方法确定外方位元素的情况下卫星立体摄影测量的精度影响因素,推导了卫星立体摄影测量的理论精度计算公式,并以SPOT5 HRS立体像对为例,计算了SPOT5 HRS立体测量的理论精度,进行了利用少量地面控制点的立体测量试验。结果证明卫星立体摄影测量的理论精度估算公式是正确的,同时SPOT5 HRS立体测量精度能够满足1∶50000测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基于SAR偏移量跟踪法提取岗纳楼冰川流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冰川动态变化监测有助于反映全球和区域气候演变,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近年来,基于SAR数据研究冰川运动已成为主流技术之一。基于SAR提取冰川流速主要包括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多孔径雷达干涉和偏移量追踪法。本文采用SAR偏移量追踪法中的强度追踪法,提取青海省哈拉湖东北部岗纳楼冰川沿距离向、方位向的冰川流速。试验结果表明,距离向冰川运动速度提取效果较好,最大流速达15.36 m/a,流速从中轴向两侧递减,在冰舌末端趋于0;方位向提取的冰流速最大达18.27 m/a,但因电离层干扰,方位向流速图中存在一些方位向条纹。此外,由于冰流速在方位向分量小等因素的影响,本文研究提取的方位向流速精度低于距离向。  相似文献   

13.
彭葳  戴吾蛟 《测绘工程》2016,25(4):60-65
连续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基准站的坐标时间序列中包含了复杂的噪声信号、非构造形变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尤其在垂直方向,对GNSS基准站在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下的运动速率估计产生了较大的干扰。为进一步提高速率精度,文中采用整体模态分解(EEMD)方法对GNSS基准站的垂向观测时间序列进行分解,并根据各种信号的Hurst值进行分类及重构为噪声信号、季节性信号和长期趋势信号,采用最小二乘方法拟合长期趋势信号得到垂向速率。通过对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CMONOC)的GNSS台站从2001—2013年近13a的垂向坐标时间序列的实例分析,采用基于EEMD和Husrt指数的最小二乘法能够准确地估计GNSS基准站的垂向速率。  相似文献   

14.
推导了利用伪距观测值获取多普勒频移的公式,并利用导出的多普勒频移来确定载体的速度。实测数据表明,利用伪距导出的多普勒频移测速,可以达到dm/s级的水平。在没有原始多普勒观测值或者相位观测出现了频繁周跳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伪距导出的多普勒频移获得载体概略的速度信息。  相似文献   

15.
针对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数据处理过程中旧的ITRF 2008参考框架现势性不足及新的ITRF2014框架在数据的数量与质量、参数模型、测站的分布合理性上均有提高等状况,该文以陆态网的最近两年的观测数据为例,对比分析了ITRF2008和ITRF2014框架下各测站的坐标、基线长度、水平速度场的差异,以期为当前高精度GNSS数据处理提供参考。实验表明:两个框架下的成果经基准转换后,测站在X、Y、Z方向的差异均为毫米级;基线差异平均在1 mm以内;水平速度场差值的最大值为5.75(mm·a~(-1)),最小值为-4.88(mm·a~(-1)),平均值为-0.45(mm·a~(-1)),方向上差值的平均值为0.02rad。目前两个框架的差异对一般工程应用基本上可以忽略,但对地震监测的陆态网来说,则必须考虑。  相似文献   

16.
陈德标 《测绘科学》2010,35(4):68-70
针对差异沉降法倾斜观测数据的处理,及与其他方法所得成果的比对需要等问题,本文理论推导了任意两方向沉降差正算监测体最大倾斜角、倾斜方向的可靠公式,并用算例验算其正确性;由于差异沉降法一般不能反映0期监测时的倾斜量,本文提出将当前倾斜量作基础沉降差反演,导出通式,求得"原始高程",使后期沉降差完整反映监测体倾斜状态成为可能;最后通过试验验证本文方法。  相似文献   

17.
RTK技术在东边道铁路定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RTK技术在东边道铁路线路测量中的应用和探讨,并通过对RTK施放控制桩点后再经静态观测的解算值和控制桩点设计值的比较,阐述了RTK技术的高精度及可靠性,为将RTK技术在铁路线路测量中更好地得以应用和推广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处理福建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FJCORS)2013-2015年观测资料,获得GPS站实测运动速度值,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多面函数拟合法和欧拉矢量法构建了福建省及周边区域GPS速度场模型.内符合精度方面,多面函数拟合的速度精度南北分量为1.06 mm/a、东西分量为2.00 mm/a;欧拉矢量法得到的速度精度南北分量为1.36 mm/a、东西分量为1.22 mm/a.外符合精度方面,两种方法模拟得到的检核点速度值与实测速度值的较差均在±2.28 mm/a以内.在福建省陆域内,两种方法得到的速度场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运动速度均为35 mm/a左右,运动方向为SE-E向.   相似文献   

19.
目前各类用户对基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服务需求在不断扩大,由于广播星历实时、易获取,北斗广播星历精度是实时导航定位用户关心的问题,也是检验系统是否达成设计指标的关键因素。文中基于国家基准站和MGEX站计算北斗精密轨道,重复弧段精度优于利用国际站计算结果。将计算的北斗精密轨道作为参考,更加准确地评估分析北斗广播星历轨道误差的精度。分析结果显示,北斗广播星历轨道径向精度优于法向和切向精度,且法向误差具有较为明显的周期性。各类卫星中,GEO卫星精度稍差,而IGSO和MEO卫星与GPS在同一量级。随着北斗卫星系统逐步组网完善,地面监测站分布趋于合理,北斗系统整体性能将会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0.
InSAR由于大范围、高精度、全天候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但InSAR局限于监测视线向形变,无法观测方位向形变。多孔径干涉测量技术(MAI)作为一种监测方位向形变的有效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其精度可达厘米级。该技术对监测快速,激烈的地表形变更为有效,如冰川流速、同震形变等。文中利用MAI-InSAR技术,选用日本ALOS卫星PALSAR数据,监测玉树Mw=6.9地震的2-D同震形变场,获得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