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70篇
  免费   5097篇
  国内免费   8033篇
测绘学   1734篇
大气科学   6667篇
地球物理   5257篇
地质学   14072篇
海洋学   3814篇
天文学   5263篇
综合类   1791篇
自然地理   4002篇
  2024年   144篇
  2023年   441篇
  2022年   1029篇
  2021年   1126篇
  2020年   1152篇
  2019年   1370篇
  2018年   1155篇
  2017年   1095篇
  2016年   1203篇
  2015年   1359篇
  2014年   1883篇
  2013年   1832篇
  2012年   2023篇
  2011年   2102篇
  2010年   2057篇
  2009年   2463篇
  2008年   2296篇
  2007年   2339篇
  2006年   2343篇
  2005年   1961篇
  2004年   1786篇
  2003年   1463篇
  2002年   1240篇
  2001年   1176篇
  2000年   983篇
  1999年   907篇
  1998年   721篇
  1997年   550篇
  1996年   467篇
  1995年   355篇
  1994年   341篇
  1993年   330篇
  1992年   223篇
  1991年   154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96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16篇
  1954年   7篇
  18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51.
952.
The Zoige Basin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in which two cores, RH and RM, have been drilled, with the depths of 120 m and 310 m respectively. The former with the bottom age of 826 kaB. P. has been divided into 21 stages according to the multi-proxy analysis, which could be basically compared with the oxygen isotope record of deep-sea core. The palaeoclimatic and palaeoenvironmental process of the Zoigê Basin over the past 900 kaB. P. is reconstructed, and the comparison of core RH with the Luochuan Loess record is made.  相似文献   
953.
Evolution of Quaternary groundwater system in North China Plai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e Quaternary groundwater system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is formed mainly through the terrestrial water flow action on the united geological and tectonic backgrounds. The analysis of groundwater dynamic field, simulation of groundwater geochemistry, and the14C dating and extraction of isotope information have provided more evidence for recognizing and assessing the evolution of groundwater circulation system and studying the past global changes.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groundwater on a large scale and overexploitation have given rise to the decline of regional groundwater level, change of flow field, decreas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downward movement of saline water body. The water environment has entered a new evolution stage in which it is intensely disturbed by the mankind’s activities.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相似文献   
954.
以澳大利亚南部的吉普斯兰盆地和中国东北部的松辽盆地为例,通过对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内部结构构造特征、油气藏类型、油气藏的分布特征、生储盖特征以及形成时代的比较,对纵向拼合式裂谷盆地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及其含油气性作了探讨。阐明了具有相似结构构造特征和演化历史,同一时期处于相近地理环境中的沉积盆地,应具有相似的含油气远景;而这一切都是由近似的成盆动力学机制,即:地球深部动力所诱发的远源板内应力、地幔底辟等因素所控制的,再一次证明了裂谷类型的沉积盆地在油气勘探中的重要性;指明了在我国东部原裂谷系中开展油气普查勘探工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55.
同心环状空间是工程上较常见到的流体流动空间,在此空间中流体流动情况的分析较复杂。工程上对其流动情况的分析常常是引用流体力学中的分析结果,但往往由于对环状空间结构的条件重视不够,引用时很容易出毛病。经过仔细推导分析,指出其应用条件,并有助于对同心环状空间中流体流动时压力损失的分析与计算  相似文献   
956.
孔隙流体压力与流体排驱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冯乔  张小莉 《地质论评》1997,43(3):297-302
本文讨论了在压实作用下孔隙流体压力的形成以及与流体排驱的关系,指出异常孔隙流体压力是因岩石渗透率变化引起毛细管力增加而产生的,且二者之间在流体压力孕育过程中一直维持一个动态平衡状态。对于连续沉积的盆地,只有当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增加到超过岩石的抗剪强度时,因岩石发生剪切破裂导致毛细管力降低,流体才被排出;对于强烈构造变动的盆地,因地层大量剥蚀引起负荷压力降低,其降低幅度达到或超过岩石的抗张强度时,岩石  相似文献   
957.
由震源机制和地震波各向异性探讨青藏高原岩石圈变形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吕庆田  许志琴 《地质论评》1997,43(4):337-346
本文据青藏高原天然地震震源参数和地震波各向异性资料,讨论了高原岩圈不同圈层的变形特性。  相似文献   
958.
雷祥义  岳乐平 《地质论评》1997,43(5):555-560
陕西关中盆地的泾阳南塬和西安东郊席王晚更新世黄土剖面底部的S1古生境是由4层古土壤及与其相间的两层古土壤构成。这是目前发现的黄土高原晚更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保存较好的剖面。两剖面的地层结构,磁化率曲线和地球化学组分反映出了12个温湿,冷干气候变化阶段可以归纳为6个气候变化旋回。  相似文献   
959.
结合水化学的野外观测及室内计算,作者对桂林岩溶试验场、四川黄龙风景区和贵州乌江渡坝区3个岩溶动力系统的碳稳定同位素特征进行了分析,进而对系统的性质、系统中CO_2的来源、碳酸盐沉积过程中的碳同位素动力分馏、水化学和钙华的成因及热水钙华的~(14)C测年等地球化学问题作了探讨。结果表明,桂林岩溶试验场属于表层岩溶作用动力系统,其中的侵蚀动力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溶解土壤中的CO_2;四川黄龙风景区属于深部岩溶动力系统,侵蚀动力来自大气降水溶解幔源的CO_2;贵州乌江渡坝区岩溶系统,虽然属于表层岩溶动力系统,但其中一部分的同位素和水化学特征已受到人类活动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60.
冀西北麻粒岩区早前寒武纪主要地质事件的年代格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耿元生  刘敦一 《地质学报》1997,71(4):316-327
本文通过年代学资料和其它地质依据建立了冀西北及邻区麻粒岩地体早前寒武纪主要地质事件的年代格架。早期的基性火山喷发事件发生在2868—2932Ma期间,形成本区的早期地壳。在2761Ma左右发生了大规模的TTG岩浆侵位事件,在2650Ma时发生了基性岩浆侵位,使地壳加厚。在2561—2503Ma期间,花岗闪长质岩浆在本区广泛侵入,使地壳进一步加厚。2477—2461Ma期间,紫苏花岗岩以岩株形式侵入,同时发生区域麻粒岩相变质,早期地壳受到改造。大约在2300Ma时发生第二阶段的麻粒岩相变质。此后,在2144—2087Ma期间红色花岗岩侵位,形成花岗岩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