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4篇
  免费   1043篇
  国内免费   1754篇
测绘学   100篇
大气科学   2301篇
地球物理   1152篇
地质学   1328篇
海洋学   1088篇
天文学   185篇
综合类   214篇
自然地理   603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213篇
  2020年   258篇
  2019年   289篇
  2018年   222篇
  2017年   223篇
  2016年   244篇
  2015年   269篇
  2014年   339篇
  2013年   371篇
  2012年   315篇
  2011年   341篇
  2010年   299篇
  2009年   318篇
  2008年   294篇
  2007年   338篇
  2006年   283篇
  2005年   260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91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4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藏北羌塘高原双湖地表热源强度及地表水热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加热及地—气间物质能量交换对我国、东亚乃至全球的天气和气候系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受客观条件限制,藏北羌塘高原腹地尚无系统的地—气相互作用过程观测。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羌塘双湖极端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2011年10月-2012年9月一年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分析了年内季节和日尺度下双湖地区地面加热场特征,探讨了地表能量平衡及水量平衡特征,结果表明:(1) 双湖地区年内地表热源强度基本为正,年平均热源强度为79.5 W/m2;然而地表热源强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和日变化规律,夏季热源强度大于冬季,白天热源强度大于夜间。夏季地表白天为强热源,夜间为弱热源,冬季地表白天为强热源,夜间为冷源。(2) 双湖地区地表能量分配季节变化明显,7、8月份地—气间主要以潜热交换为主,其他月份主要以感热方式进行热量交换,年平均上主要以感热交换为主,年均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分别为55.4 W/m2和24.1 W/m2,波文比为2.3。(3) 双湖地区降水和蒸发皆主要集中在6-9月,年降雨量为332 mm,年蒸发量为312.9 mm,年水量差为19.1 mm,地表水量存在不平衡现象。(4) 双湖地区地表蒸发力很强,年潜在蒸发为1888.2 mm,年均湿润指数为0.17,属典型半干旱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972.
根据调和分析法、最小二乘法,建立利用扰动位数据解算地球重力场的实用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数据量和不同采样率的观测数据对重力场模型解算结果有一定影响,不同分辨率的观测数据恢复重力场模型的精度差异较大,调和分析法精度优于最小二乘法。  相似文献   
973.
胡孟春 《中国沙漠》2014,34(1):56-59
针对沙漠戈壁土壤贫瘠、水分渗漏严重、地表温度高、蒸发强烈的植物生境特征,组装了一套太阳能沙漠戈壁蔬菜管道沙培技术设备,包括光伏发电系统、蔬菜管道沙培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光伏电能驱动水泵,保障蔬菜沙培系统定时供液、回流。管道沙培的黄瓜、西红柿、西瓜与大田种植的相对照,进行了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植株个体特征测定,茎解剖结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管道沙培黄瓜、西红柿、西瓜光合系统Ⅱ的原初光合转化效率高;植株个体矮化、茎粗化;髓和维管束发达,皮层厚度增大。这表明,该设备适用沙漠戈壁蔬菜栽培,具有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74.
能源消费是人类活动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行为之一,对能源消费导致的碳足迹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应用能源消费碳足迹的相关概念和方法,计算得到了甘肃省1990年-2009年的总碳足迹、各能源消费类型的碳足迹、碳足迹产值和碳足迹生态压力;然后利用STIRPAT模型进行岭回归函数拟合,探讨了经济增长与碳足迹之间的定量关系,并验证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最后通过脱钩指数分析进一步研究了经济增长与碳足迹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碳足迹从1990年的每人0.091 ha上升为2009年的每人0.191 ha,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各能源消费类型的碳足迹构成中,煤和石油占据了绝对地位,其中又以煤所占比重最大,石油次之,天然气所起的作用甚微。碳足迹产值由1990年的1.18万元ha-1增加为2009年的2.51万元ha-1,碳足迹生态压力也从1990年的0.10上升至2009年的0.24。人口和人均GDP是驱动碳足迹增长的主要因素,且回归分析和脱钩指数分析都表明经济增长与碳足迹之间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相似文献   
975.
确保减碳的首要任务是定量测度化石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增量影响因素及其大小。为分析北京市1997-2007年的碳排放增量,本文构建了一个扩展的(调入、进口)竞争型经济—能源—碳排放投入产出模型,从整体特征、不同产业、工业行业3个方面,对1997-2007年北京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增量进行了结构分解。分析发现:经济规模增长要素(消费、投资、调出和出口等)是拉动碳排放增长的主导因素,能源强度变动效应却是碳减排的决定性因素;在规模扩张因素中,消费和调出超过投资和出口,是碳排放增长的主要贡献者;2002以来新一轮"高碳"特征的工业化导致CO2排量呈急增之势;产业结构调整、三产比重最大使得服务业成为碳排放增长的最大部门,但工业排放的增长却后来居上;碳增排的重点行业是高能耗业,而碳减排的却是能源工业;两时段各效应在不同产业、不同工业行业的影响方向和大小不一。  相似文献   
976.
根据浃里陈大桥桥头试验段的地表沉降的现场监测结果,主要分析了加固区的地表沉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影响区的地表沉降特征以及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真空能量与地表沉降的关系以及停泵后的地表回弹量.结果表明,真空联合堆载能大幅消除沉降量,减少工后沉降量,达到防止"桥头跳车"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7.
热带气旋登陆维持和迅速消亡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李英  陈联寿  王继志 《大气科学》2005,29(3):482-490
采用动态合成方法, 对登陆后长久维持热带气旋(LTC)和迅速衰亡热带气旋(STC)的涡度、动能、热量和水汽的收支平衡进行计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1)LTC在陆上长久维持过程中, 其低层正涡度衰减缓慢并保持一定强度.STC登陆后正涡度减弱较快.(2)热带气旋登陆后涡度的收支主要取决于水平散度项、平流项和剩余项.散度项使LTC低层正涡度增加, 高层减少, 平流项和剩余项则使其低层涡度减弱, 高层涡度增加.总体而言, LTC自高层获得正涡度的补充, STC则没有获得环境正涡度.(3)低层, 摩擦耗散使LTC动能减少, 但动能通量辐合可补充部分动能而减缓衰减.中高层, LTC登陆后36~60 h动能收大于支, 动能的增加一部分来自于斜压动能制造, 一部分来自于次网格尺度.STC有类似的动能耗散, 却无动能补充.(4)LTC登陆后保持一定强度, 并从外界获得热量和水汽补充来支持积云对流发展, 而积云对流对LTC的维持具有正反馈作用.STC登陆后没有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978.
公茂盛  谢礼立 《地震学报》2005,27(6):666-676
利用266条强震记录,在研究绝对输入能量谱和相对输入能量谱衰减规律的基础上,对由衰减关系所确立的两种输入能量谱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了延性系数对这两种输入能量谱的影响. 研究发现,在弹性情况下,两种输入能量谱在周期0.5~1.0 s范围内相差不大; 在非弹性情况下 两种输入能量谱在周期0.5 s处相差不大. 周期较小时,绝对输入能量谱要大于相对输入能量谱;周期较大时,绝对输入能量谱小于相对输入能量谱. 延性系数对这两种输入能量谱影响均比较大, 对绝对输入能量谱而言,周期小于0.3 s时,随着延性系数的增大, 能量谱升高;周期大于0.3 s时,随着延性系数的增大能量谱降低. 不同延性系数的绝对输入能量谱在分界点0.3 s左右相等. 相对输入能量谱受延性系数影响与绝对输入能量谱相似, 但分界点在0.5 s左右. 与绝对输入能量谱相比, 相对输入能量谱在短周期段受延性系数的影响较大, 特别是当场地较软时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79.
提出了采用质量调谐减震控制技术对厂房结构进行减震控制的方法。利用屋盖系统作为附加质量,屋盖支座采用夹层橡胶隔震垫,建立了厂房-TMD系统模型,并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对其进行了多种地震动激励下的计算分析,探讨了厂房-TMD减震体系减震效果的参数影响及减震机理。结果表明,采用质量调谐减震技术对单层工业厂房进行减震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80.
对近年造成桂林台风暴雨的大中尺度环流背景形势作了分析,着重对比分析了尤特和黄蜂台风暴雨的热力、动力特征,对比结果表明:高空槽云系与台风倒槽云系叠加造成的暴雨远比单纯的台风环流造成的暴雨严重,说明中低纬天气系统的相互作用能造成暴雨的增幅。同时检验了日本数值预报产品对台风暴雨预报能力,结果表明:日本数值预报产品对台风环流本身造成暴雨有较好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