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Adopting the Easterling-Peterson (EP) techniques and considering the reality of Chines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s, this paper designed several tests and tested for inhomogeneities in all Chinese historicalsurface air temperature series from 1951 to 2001.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time series have been widelyimpacted by inhomogeneities resulting from the relocation of stations and changes in local environmentsuch as urbanization or some other factors. Among these factors, station relocations caused the largestmagnitude of abrupt changes in the time series, and other factors also resulted in inhomogeneities to someextent. According to the amplitude of change of the difference series and the monthly distribution featuresof surface air temperatures, discontinuities identified by applying both the E-P technique and supportedby China‘s station history records, or by comparison with other approaches, have been adjusted. Basedon the above processing, the most significant temporal inhomogeneities were eliminated, and China‘s mosthomogeneous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series has thus been cre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homogeneitytesting captured well the most important change of the stations, and the adjusted dataset is more reli-able than ever. This suggests that the adjusted temperature dataset has great value of decreasing theuncertaities in the study of‘ observed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相似文献   
62.
王莹  苏永秀  李政 《山地学报》2012,(2):186-194
针对高海拔山区气象台站稀少,研究山区气候较为困难等问题,选择广西西部山区河池市为研究区域,收集该区域内位于海拔800 m以上的6个自动站12月、1月和2月的日最低气温资料,并选择与自动站相关程度较高的气象站为基本站,采用一元回归订正法和差值订正法对这6个自动站逐日最低气温进行订正,并从统计学和订正误差的角度分别对它们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订正误差无显著性差异,但由于自动站资料时间序列较短,最低气温的瞬时性及影响因素较为复杂等原因,订正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63.
陇中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退化与恢复重建调控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陇中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脆弱,历史时期人为活动强烈,导致生态环境退化与农牧交替频繁.应用系统论分析该生态经济系统的稳定性,用反馈控制原理分析该生态环境系统的运行机制和调控机理,并提出该区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的途径与措施,为该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农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4.
怒江州产业结构调整的生产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益敏 《热带地理》2007,27(3):264-268
通过对怒江州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势和劣势生产要素分析,依据市场前景广阔、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经济效益好、能够支撑和带动本行业快速发展的主导产业选择原则,提出围绕矿产、水电和旅游3大资源进行扶贫-发展,立足怒江水电开发,以兰坪铅锌矿为重点的矿业开发,以民族文化、旅游景点和旅游环线为重点的旅游开发,以畜牧业和绿色产业为重点的现代农业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推进怒江州产业结构的全面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65.
观测数据中系统误差的消除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观测数据中的系统误差,有的可用数据处理方法加以消除。为此,要在调查研究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系统误差分布范围及分布特点的基础上,制定一个处理方案,然后是灵活地应用一些新的数据处理方法,才能取得预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6.
砂岩油田开发过程中注采结构优化调整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采液速度和采油速度是其中两个重要的指标,依照其变化可以把油田不同开采阶段划分为3种模式:提液稳产模式、稳液降产模式和降液控水模式。注采结构直接关系到油田的开发效果,在油气田不同的开发阶段,注采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同的。为了达到注采结构优化调整目的,针对沉积微相、沉积构造和剩余油分布进行精细的研究,根据构造特点调整注采结构,根据微构造、沉积微相特征进行注采井网的适应性调整,从而提高注水结构面横纵向调整和注水井整体调整以及油田分区、油井分类及单井结构调整等注采结构优化调整的切实效果。  相似文献   
67.
钟平安 《湖泊科学》1993,5(3):205-210
从洪水特性出发,提出了一种适合于滨湖平原河段的水位预报方法。经实例验证,证明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8.
三峡库区气压资料的不均一性检验及订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红玲  张强  祝昌汉 《气象》2010,36(10):57-61
利用RHtestV2软件包,对三峡库区逐月气压气候序列进行了均一性检验并做了初步订正。发现RHtestV2软件包对大部分台站都能基本检验出与元数据资料中给出的迁站信息基本一致或接近的不均一或突变出现的时间,同时,也能合理地订正逐月气压气候序列,这有利于进行气候变化研究以及分析水库蓄水后的局地气候效应。对有平行观测资料的秭归站,对用差值法和用RHtestV2软件包订正的气压序列做了对比,可以看出两种方法订正后的结果比较接近,都能合理地对气压气候序列进行订正。  相似文献   
69.
自动站风能参数的短序列订正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江苏省2005年自动站与基本气象站测风资料, 以及基本站1971—2000年测风资料, 探讨了风速及风功率密度的短序列订正方法, 并将各自动站数据分别订正到3个代表年。结果表明:应用该订正方法订正年平均风速, 其平均误差百分率为3.38%;用基本站作为假设自动站对其作平均气候状况下的订正, 再与自身观测值比较, 得到年平均风速订正的平均误差百分率为7.13%, 风功率密度订正的平均误差百分率为13.26%, 最大误差百分率为21.98%, 最小误差百分率为4.46%, 订正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70.
针对动态调节模型提出一种三阶段最小二乘辨识方法.先将模型变换为CARMA模型,估计出变换后的CARMA模型参数,再利用已得到的参数估计依次辨识原模型中的系统模型参数和噪声模型参数.该方法原理简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