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6篇
  免费   427篇
  国内免费   780篇
测绘学   187篇
大气科学   856篇
地球物理   361篇
地质学   782篇
海洋学   342篇
天文学   73篇
综合类   104篇
自然地理   22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为研究径流式低坝影响下的水流流动与泥沙淤积特性,开展水槽试验,基于图像测量技术,获取并解析坝附近区域流场信息及典型淤积形态。结果表明:坝前附近流段纵向流速在垂线上出现衰减区,减幅随水流强度增大而减小;坝顶断面纵向和垂向流速沿垂线的分布均呈现显著的分区特性,分区界限几乎不受水流强度的影响;随坝顶水深增加,坝下游漩涡涡心向下游及河底移动,面积和强度皆增大;坝上游淤积形态特性对水流强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在较低强度来流下,呈接近坝体的稳定曲面斜坡,而在高强度来流下,不形成稳定淤积体;坝下游形成动态稳定的淤积斜坡,纵剖表面线呈抛物线规律,随来流强度变异程度小。  相似文献   
942.
暗目标法的Himawari-8静止卫星数据气溶胶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imawari-8(H8)是由日本气象厅发射的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可实现10 min/次的高频次对地观测,搭载的AHI(Advanced Himawari Imager)传感器设置有与MODIS暗目标气溶胶反演算法所需的类似波段。本文参考暗目标算法构建了针对该卫星传感器的陆地气溶胶反演算法:首先,通过基于地基站点观测数据的精确大气校正,统计得到短波红外与可见光波段的地表反射率比值关系,将此作为先验知识用于地—气解耦时的反射率估计;然后,初步假设大陆型气溶胶类型,利用辐射传输模型建立查找表;最后,通过模拟与卫星观测的表观反射率误差最小实现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解算。选取2016年5月覆盖京津冀地区的观测数据进行测试,将反演结果与对应时间的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进行对比验证,空间分布趋势一致、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R达到0.852;通过与地基观测网AERONET站点实测数据对比验证,所有站点的相关系数R~2均大于0.88,精度较高。利用反演的高时间分辨率产品,分析了京津冀地区的大气空间分布和日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采用暗目标法对H8静止卫星陆地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具有一定的潜力和可行性,能反映气溶胶的高时间变化信息,有望成为大气环境污染变化监测新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43.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亚洲沙尘气溶胶的重要源地。为探讨塔克拉玛干地区沙尘气溶胶的理化特性与时空变化,研究其环境与气候效应,本文分析了四个季节在中国敦煌(塔克拉玛干沙漠内)取得的探空气球观测数据,包括气溶胶的数浓度、粒径分布、质量浓度及在西风主导下的水平输送通量。气溶胶数浓度的垂直廓线显示,来自沙漠地区的矿物粒子对局地环境与气候有重要影响,且所有季节都存在长距离输送。粒子谱分布显示局地有大量粗粒子输入。结果说明,源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尘气溶胶的背景输送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需进一步研究其对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环境与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4.
当前全球气候模式普遍低估中国东部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本文表明,模式低估中国东部地表大气相对湿度是AOD低估的原因之一。研究基于国际大气化学气候模式比较计划的干气溶胶质量浓度结果,用再分析湿度数据替换模拟湿度以计算AOD变化。结果表明,替换后我国大气相对湿度增加,多模式平均的华南年均AOD因此增长45%,华北6-8月AOD增长33%。不同模式采用相似的硫酸盐吸湿增长曲线。相对湿度低估对AOD模拟影响程度主要受吸湿颗粒质量浓度和相对湿度概率分布影响,该结论有助于解释我国AOD模拟误差。  相似文献   
945.
北京市大气颗粒物中全氟烷基化合物的粒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为排放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倾向于在细级大气颗粒物中富集,但目前国内外关于大气颗粒物中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s)粒径分布在不同国家地区有显著差异,而在我国北京地区PFASs在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中的富集能力尚不清楚。本文采用五级大流量主动分级采样器采集了北京市大气颗粒物样品,利用超声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负电离源串联质谱测定PFASs含量,探讨了该地区大气颗粒物中PFASs的浓度水平和粒径分布特征,以及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对PFASs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PFASs范围为10. 1~62. 9 pg/m3,76. 4%~83. 8%的PFASs集中分布在PM2. 5颗粒物中,其中含量较高的PFOA、PFNA和PFDA在0. 25μm细颗粒物中占比最高,分别为26. 3%~43. 7%、30. 3%~68. 6%和30. 6%~49. 7%; PFOS在0. 25μm细颗粒物中没有检出,主要分布在1~2. 5μm和0. 25~1μm颗粒物中。此外,研究发现北京市霾天大气颗粒物中∑PFASs为晴天的3. 5倍,且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对PFASs各化合物表现出不同的富集能力,其中PFOA、PFOS、PFNA和PFDA等中链PFASs更易富集。  相似文献   
946.
王鑫  邓云  冯镜洁  秦鑫  脱友才 《冰川冻土》2018,40(5):979-984
为研究冰冻泥沙在静水中融化后休止角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环境中泥沙休止角的差异,采用粒径为0~1 mm、1~2 mm、2~4 mm的泥沙试样,进行了风干泥沙在空气中的休止角、无冰泥沙以及冰冻泥沙水下休止角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粒径范围的泥沙,风干沙在空气中的休止角最大,冰冻泥沙水下休止角次之,无冰泥沙水下休止角最小,三种试验情景中休止角均随泥沙粒径的增大而增大;泥沙水下休止角与风干沙在空气中休止角的差异,主要与水对泥沙的润滑作用以及泥沙在不同介质中的有效容重系数有关;泥沙在水下受到冰的影响表现为局部泥沙颗粒滑动,这更有利于斜坡上泥沙的堆积,相对于无冰泥沙而言,冰的存在使泥沙水下休止角增大。  相似文献   
947.
基于沙尘暴发生前后在天山托木尔峰青冰滩72号冰川末端采集的7个大气气溶胶样品和在水文断面采集的9个融水径流样品,探讨了沙尘暴事件对天山冰川区大气环境和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Ca2+和SO42-是青冰滩72号冰川大气和融水径流的主要离子,当沙尘暴发生时,这两种介质中的离子浓度显著升高,而且升高存在同时性。由于影响因素不同,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不同,大气环境对沙尘事件的响应能力强,水环境则对温度变化的响应能力更强。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认为,青冰滩72号冰川大气中Ca2+、Mg2+、Na+、K+、Cl-和SO42-主要以自然源为主;NO3-和NH4+则以人为源为主。轨迹分析发现,由源于东欧、西伯利亚经中亚南下的冷气团引发的大风降温天气以及区域沙尘暴对冰川区环境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48.
郝喆 《探矿工程》2018,45(12):69-73
随着大型基础施工进度和地层限制等要求的提高,抗拔桩基础先于基坑开挖施工逐渐成为发展趋势。伴随着基坑开挖产生的大面积卸荷,抗拔桩受力状态和极限承载力将产生重大变化。本文将颗粒流数值模拟与极限平衡理论分析相结合,剖析开挖卸荷条件下,抗拔桩破坏机理和极限承载力特征。分析表明:抗拔桩周边土体的破坏特征为倒锥台形,存在线性破坏面和破坏角;开挖卸荷对桩周土的破坏角影响不大,但桩长对破坏角的影响显著;根据机理研究结果,建立理论分析模型,推导出较实用的抗拔桩承载力及其损失比理论公式,并针对前人的模拟试验结果对理论公式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949.
The ranges of initial void ratios that can be achieved for numerical samples with the same grading as actual sand under gravity are explored using three-dimensional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DEM). A corrected compressible accumulation model is proposed to predict the packing density of sand. Compared with the measured results, the errors of the prediction results are small. For three-dimensional DEM samples, when the ratio of sample size to particle size L/R is equal to or larger than 30, the maximum and the minimum void ratios are minimally affected by the sample size L. The maximum void ratios and the minimum void ratios of numerical samples with spherical particles are much smaller than those of actual sands. The generation method for numerical samples with non-spherical particles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PM. The variations of void ratios of numerical samples with non-spherical particles are wider than actual sands. So it can meet all the need of DEM simulation on the void ratio of actual sand.  相似文献   
950.
Paleomagnetism and rock magnetism have been studi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Campanian-Maastrichtian carbonate deposits (Sengilei, Karsun, and Radishchev Formations) from the Bolshevik and Kommunar quarries near the town of Volsk (Saratov area, Volga region). Characteristic components of normal and reverse polarity were detected in samples demagnetized in the alternating field, and positive results of the reversal test were obtained. The virtual geomagnetic pole wander paths calculated for the Sengilei Formation and lower Karsun Formation rocks showed statistical similarity to those for stable Europe of the respective age. The magnetostratigraphic zones revealed in the Bolshevik and Kommunar sections were correlated to chrons 33r, 32n2, 32n1, and 31r of the geomagnetic polarity time scale. The magnetic zones of predominantly reverse and normal polarity detected, though discontinuously, in the low magnetic uppermost Karsun Formation and in the Radishchev Formation correspond to the top of chron 31r and joint chrons 31n and 30n, respectively. Rock magnetic data help identifying deposits rich in cosmogenic metal particles and provide stratigraphic constraints on the Radishchev Formation b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