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097篇
  免费   11482篇
  国内免费   16252篇
测绘学   6023篇
大气科学   12203篇
地球物理   14838篇
地质学   31990篇
海洋学   10168篇
天文学   6427篇
综合类   4693篇
自然地理   12489篇
  2024年   229篇
  2023年   770篇
  2022年   2146篇
  2021年   2522篇
  2020年   2774篇
  2019年   3066篇
  2018年   2549篇
  2017年   2931篇
  2016年   3075篇
  2015年   3288篇
  2014年   4320篇
  2013年   4572篇
  2012年   4495篇
  2011年   4785篇
  2010年   3966篇
  2009年   5120篇
  2008年   4901篇
  2007年   5202篇
  2006年   4971篇
  2005年   4310篇
  2004年   4049篇
  2003年   3552篇
  2002年   2979篇
  2001年   2533篇
  2000年   2379篇
  1999年   2168篇
  1998年   1877篇
  1997年   1606篇
  1996年   1395篇
  1995年   1209篇
  1994年   1047篇
  1993年   924篇
  1992年   720篇
  1991年   538篇
  1990年   363篇
  1989年   385篇
  1988年   265篇
  1987年   147篇
  1986年   118篇
  1985年   109篇
  1984年   79篇
  1983年   58篇
  1982年   53篇
  1981年   45篇
  1980年   41篇
  1979年   28篇
  1978年   29篇
  1977年   41篇
  1976年   26篇
  1973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01.
海中悬移质是决定海洋光学性质、海洋水质,河口海岸带演变动力过程的重要环境参数。本文利用模拟遥感反射比数据集建立人工神经网络反演悬移质浓度,并利用东中国海现场同步数据对该算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902.
关于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在南海中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位于印度板块、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边缘海。许多学者对其成因模式和动力学机制进行过多方面的探讨,但往往只注重地壳浅部和侧向碰撞的研究,而忽视了深部的壳幔相互作用。从地形地貌、岩石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岩相古地理学等地质事实出发,论述了南海存在着大规模的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简单的以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为主的壳幔相互作用模型来模拟南海的形成演化过程,指出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是南海形成演化过程中深部的主要推动力,对南海的形成演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3.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s (EOFs) or principal components were used to extract the significant modes of shoreline variability from several data sets collected at three very different locations. Although EOFs have proven to be a valuable tool in the analysis of nearshore data, most applications have focused on the ability of the technique to describe cross-shore or profile variability. Here however, EOFs were used to help identify the dominant modes of longshore shoreline variability at Duck, North Carolina, the Gold Coast, Australia, and at several locations within the Columbia River Littoral Cell in the U.S. Pacific Northwest. In part one of this analysis, characteristic patterns of shoreline variability identified by the EOF analysi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At each site, the dominant modes consisting of the first four eigenfunctions were found to describe nearly 95% of the total shoreline variability. At both Duck and the Gold Coast, several interesting longshore periodic features suggestive of sand waves were identified, while boundary effects related to natural headlands and navigational structures/entrances dominated the Pacific Northwest data sets.  相似文献   
904.
冬季东中国海环流中的中尺度涡旋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高精度的POM模式 ,考虑了海底地形、外来流、长江径流、海面风应力、海面热通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模拟了冬季东中国海环流结构。模拟结果显示 :在黄海东部很可能存在两个涡 ,中心分别在124°37′E ,37°N ,124°E ,35°30′N ;东海北部存在一个大型的气旋式涡旋 ,其中心位置在125.1°E ,30.5°N附近 ,该涡旋是由东北向的台湾暖流、西北向的黄海暖流及南下的沿岸流组成的封闭结构 ;日本九州以西黑潮入侵分支形成一涡旋 ,黑潮分支是形成此涡旋的直接动力因素 ,另外地形和冬季盛行的偏北风也对该涡旋的形成有一定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905.
In this paper, we derive an unsteady refraction–diffraction model for narrowbanded water waves for use in computing coupled wave–current motion in the nearshore. The end result is a variable coefficient, nonlinear Schrödinger-type wave driver (describing the envelope of narrow-banded incident waves) coupled to forced nonlinear shallow water equations (describing steady or unsteady mean flows driven by the short-wave field). Comparisons with experimental data show that good accuracy can be obtained for cases of nonbreaking wave transforma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interaction of wave groups with longshore topographic nonuniformities generates strong edge wave resonances, providing a generating mechanism for low-order edge waves.  相似文献   
906.
南海北部陆缘地壳结构探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深部地震和重力资料反演揭示了南海北部陆缘地壳结构在总体上由北部的华南沿海(厚约30km)向南部的洋盆(5──8km)逐渐减薄。南海的近SN向拉张不仅造成南北方向地壳结构的巨大变化,也造成东西向的明显变化。在南海北部陆缘的西部,局部拉张产生了一系列裂谷构造。西沙海槽作为一条狭窄的陆内裂谷向西延伸,海槽南北两侧地壳厚度超过25km,海槽中部地壳减薄至不足10km。西端的莺歌海盆地地壳厚仅5km,缺少明显的壳内反射-折射。在珠江口盆地中部,地壳厚度在下陆坡明显减薄,地壳下部存在较薄的(3──4km)高速层(地震波速7.2──7.5km·s-1);在珠江口盆地东部,地壳底部存在约 10km厚、300km宽的高速层。在台湾地区,由于弧陆碰撞,曾经减薄的陆壳在碰撞带增厚,莫霍面深度超过30km。南海北部陆缘在裂谷拉张和海底扩张期间岩浆活动平静,表明南海北部陆缘为非火山型陆缘。  相似文献   
907.
计算域的选取对风暴潮数值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作者以 72 0 3号台风过程中引起的黄海沿岸水文测站的风暴潮过程为例 ,选取不同计算域 ,模拟计算的同一测站的风暴潮增水值有很大差异。只有选取整个黄渤海海域 ,才能得到较精确的风暴潮增水结果。从而揭示在封闭或半封闭海域中由风暴过程激发的区域自由振荡 ,是风暴潮增水中不容忽视的量。说明该海域中的风暴潮过程是海域整体效应的响应 ,因此认为数值模拟中计算域应选取整个封闭或半封闭海域  相似文献   
908.
1998年夏季南海水团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 1 998年夏季“南海季风试验 ( SCSMEX)”期间所获的 CTD资料 ,使用系统聚类、Fuzzy模式聚类、Bayes判别分析和 Fuzzy分析等水团分析方法 ,对南海水体的结构和水团配置状况等进行了分析 ,划出了南海存在的 9个主要水团 ,并对各水团的温、盐度特征进行了初析。在调查期间 ,南海本地水 (南海水 )几乎控制了整个调查海区 ,而黑潮水仅出现在台湾岛的西南海域 ;海水强烈混合发生在吕宋海峡附近 ;在中南半岛以东和吕宋岛以西海域 ,表层水明显下沉 ;在南海东南部可能有来自苏禄海的海水 ,其温、盐度特征类似于吕宋海峡中的黑潮水  相似文献   
909.
南海北缘东部盆地油气资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海北缘东部的珠江口盆地及台西南盆地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油气资源,根据区域构造背景、盆地发育分布的特点及中、新生代的油气地质条件,结合含油气构造、油气田、油气井的分布规律,利用油气资源评价的理论、方法,对区内的油气资源进行了综合研究,并按照油气资源状况划分出油气富集区、油气潜力区、油气远景区,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划分出4条油气富集带、11条油气潜力带、8条油气远景带,充分显示了该区石油、天然气的分布规律和油气地质特点,为商业性的勘探开发和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10.
利用1993年ENSO事件爆发(4月)前酝酿时期“热带大洋与全球大气-海洋耦合响应试验”强化观测阶段“向阳红五号”科学考察船155°E,2°S定点海洋气象和高空大气探测资料,分析了赤道西太平洋大气边界层特征。结果表明:赤道西太平洋上空辐合对流区边界层内也有等温或逆温层存在,大气边界层物理参数变化与大尺度海-气变异有密切关系,赤道太平洋沃克环流加强、东移,边界层上部逆温层出现概率明显增大,边界层内高湿层湿度减小。另外,边界层内实测风速、风向廓线随高度的变化基本上不服从Ekman规律,但由其平均,分量合成得到的平均风随高度的变化却基本符合Ekman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