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2篇
  免费   581篇
  国内免费   1044篇
测绘学   92篇
大气科学   2165篇
地球物理   292篇
地质学   349篇
海洋学   14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03篇
自然地理   15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Morlet小波用于测井沉积旋回多尺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测井数据包含丰富的地质信息,是研究沉积旋回多尺度特性的主要资料。利用Morlet小波基函数对SP测井曲线进行连续小波变换,可探测到不同尺度沉积旋回的分界面。地质学意义在于:包含多个不同尺度沉积旋回信息的测井曲线,通过Morlet连续小波变换,被分解成各自独立的单一尺度的旋回,尺度因子的大小反映了地层沉积周期的长短。这也为沉积旋回的定量划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52.
通过队龙泉港出海闸工程特点和地质条件的分析,经过方案比较选取两种科学、合理的围护结构。通过实践运用,将临时性围护结构作为永久性水工结构的一部分。同时采取监测措施,并对监测数据进行跟踪分析,有效保证了基坑的安全性,并为其与永久性结构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53.
王涌泉 《地学前缘》2007,14(6):6-10
1855年黄河铜瓦厢决口北流,改道从山东入海,是一次百年灾害链形成的巨变,黄淮海平原成为中国水灾的中心。经研究发现:1740—1818年为中国地震宁静期,黄河流域正处于干旱枯水期;1819年印度卡其发生8.3级大地震,黄河出现多泥沙特大洪水,河南兰阳以下近30 km河道严重淤塞;1819—1879年大地震密集出现,并有9级以上特大地震4次,其中1833—1870年大地震主要分布在东亚;黄河因而于1841—1843年连续出现特大洪水,造成下游多次决溢、以致改道。文中第一次以科学和历史结合给出解释,其结论可供当前地球科学灾害链研究及治黄参考。  相似文献   
954.
The North Appalachian Experimental Watershed in Coshocton, Ohio, USA has recorded average pH of precipitation of 4.7 over a 30-year period. The area lies within the Pennsylvanian siltstones and shale, dominated by aluminosilicates and <5% calcite. A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evolution of acid deposition through an unsaturated to saturated zone composed of siltstone and shale in an isolated hill, precluding lateral flow and seepage. The results from water–rock chemical reactions modeled using PHREEQM demonstrate the percolating precipitation water is neutralized to pH 7.5 within the top 1.5 m. The model suggests that, along with calcite, dissolution of albite, illite, and kaolinite are the dominant mechanisms of neutralization. The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of the siltstone and shale, in the range 54.6–386 meq/100 g, appears to be a function of high organic carbon content of 2.0–3.2%. While cation exchange is responsible for some of the Na+ in solution, it is not the primary source of Ca2+, Mg2+, or K+ ions. Exchange onto clays is occurring, but is secondary to exchange on organic matter.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roundwater perched within a coal seam is controlled by oxidation and dissolution of pyrite, returning pH to approximately 4.0.  相似文献   
955.
主应力轴持续旋转条件下饱和松砂的振动孔隙水压力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新研制的“土工静力-动力液压三轴-扭剪多功能剪切仪”,针对福建标准松砂,在三向非均等固结条件下,进行了能够模拟海洋波浪荷载作用下主应力轴连续旋转的循环耦合剪切试验。通过试验着重探讨了初始主应力方向、振动过程中主应力方向连续变化对不排水条件下砂土的振动孔隙水压力增长特性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在振动过程中主应力轴连续旋转的条件下,初始主应力方向对砂土的动孔压比与振次比之间关系具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初始大主应力与竖向之间夹角的增大,动孔压比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具有较好的规律性;归一化孔压比与广义剪应变之间的关系基本上与初始主应力方向角和振动剪应力幅值无关。  相似文献   
956.
基于小波熵水淹层识别方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储层的孔隙度和电阻率曲线间微差形态波形的复杂程度隐含着储层含油气性的信息,油层水淹程度不同,其时频平面上小波系数能量团存在着显著差异,随水淹程度加重,其能量团分布由复杂逐渐趋于简单单调.油层水淹信息映射在其小波系数能量熵特征上,可使油层水淹信息得到放大,更易于水淹程度识别.基于测井信息的小波熵识别水淹层的方法,对利用传统测井解释理论判别比较困难的低阻油层有较强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957.
郑彬  谷德军  李春晖 《大气科学》2007,31(3):495-504
利用中国730站降水资料和第I部分(郑彬等,2006)得到的华南前汛期锋面降水和季风降水的划分日期,计算出1958-2000年华南前汛期锋面降水量(强度)和季风降水量(强度)的序列,采用EOF和扩展EOF分析方法,得到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几个主要分布型,并探讨锋面降水与季风降水的可能联系。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前汛期的锋面降水和季风降水分布主要有三种类型——全区旱涝型、西南涝(旱)东北旱(涝)型、东南涝(旱)西北旱(涝)型。各分布型的时间系数与850 hPa风场的相关结果表明不同的分布对应着不同的低层环流形势。统计结果显示华南前汛期锋面降水的分布形式与季风降水的分布形式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58.
1998年夏季长江上游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ECMWF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98年夏季长江上游9次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上游暴雨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平洋,也存在由阿拉伯海北部经印度半岛北部再经青藏高原东南部进入长江上游的水汽路径;不同暴雨过程其水汽来源差别较大;长江上游的复杂地形和水汽输送形式的共同作用是决定长江上游暴雨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南、偏西、偏强,印度季风低压偏弱时,有利于长江上游暴雨的水汽输送;长江上游水汽输送的特征决定了其暴雨过程发生发展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959.
近50年我国持续性暴雨的统计分析及其大尺度环流背景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40  
鲍名 《大气科学》2007,31(5):779-792
根据1951~2005年中国大陆730个台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和持续性暴雨发生的特点, 提出了采用局地持续性暴雨和区域持续性暴雨事件的两种客观定义来描述和统计近50年我国持续性暴雨时空特征及其变化。单站逐日降水量连续三天或三天以上均大于等于50 mm为一次局地持续性暴雨;区域持续性暴雨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连续三天降水量总和大于等于100 mm且每天降水量大于等于25 mm的面积超过某一阈值 (详细定义见正文)。根据局地持续性暴雨定义, 指出: 近50年中国局地持续性暴雨事件主要发生在江南和华南地区, 发生季节以6月为最多;根据区域持续性暴雨定义, 统计分析了四类典型的区域持续性暴雨类型, 分别是: 渤海辽西型、北方经向型、南方锋面型和华南低压型。其中南方锋面型又可根据持续性暴雨易发生的地理位置分为江淮型、江南型和华南型三种。对这六类区域持续性暴雨的历史个例进行同比分析, 研究了不同类型持续性暴雨发生的季节性和年际变化,以及它们在大尺度环流背景方面的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960.
西北地区东部一次连阴雨过程等熵位涡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等熵位涡原理,对2005年5月中旬西北地区东部的一次连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这次连阴雨过程的大环流背景是乌拉尔山附近存在一高压脊,同时在巴尔喀什湖附近存在一不断加深的槽;这次连阴雨过程是由高原不断生成的低涡与北边分裂下来的冷空气所共同造成的;由于青藏高原大地形的作用,等熵面上高位涡沿高原北侧向下游输送;等熵位涡高值区与降水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IPV正值区能够反应冷空气的移动,具有较好的预报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