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505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966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46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61.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向外长波辐射(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OLR)资料以及卫星、地面站点降水资料,对2007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的对流活动、环流形势及降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7年对流活动增强首先出现在孟加拉湾东岸,然后扩展到南海地区;同时副高东撤北抬,南海夏季风于5月中下旬(29候)爆发;季风爆发后,南海地区开始盛行西南气流,亚洲中低纬地区南北温差(风向切变)由正(负)变负(正).2007年南海夏季风爆发期间,水汽输送和季风涌活动增强使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增多.  相似文献   
962.
利用我国CINRAD/SA多普勒雷达资料与中尺度模式ARPS的资料分析系统ADAS,对初始场进行调整,然后利用高分辨率的中尺度模式WRF对2003年7月4-5日的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模拟结果可信的前提下,对暴雨过程中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结构及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表明:多普勒雷达资料有助于提高暴雨模拟的精确度,利用其对中尺度系统进行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可以进一步认识中尺度系统的细致结构及演变情况;在中-β对流系统发展的过程中,大尺度环境场的有利条件可以对其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具有中尺度特征的水汽条件、上升运动等因素也会起到关键的作用;中-β对流系统中可以同时有一支或多支的上升气流支出现,与降水有密切关系;2003年7月4-5日的两个中-β对流系统在发展过程中有从低空向高空移动的现象,即在发展初期,系统的中心位于低空,而在其旺盛时期则移至高空.  相似文献   
963.
Formation of horizontal convective rolls in urban areas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The formation of horizontal convective rolls (HCRs) in urban areas is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using observations and fine-scale numerical simulations. Cloud streets organized parallel to the mean boundary-layer wind (a manifestation of HCRs) are seen in the Fengyun-2C satellite imagery around local noon in Beijing. Observed vertical velocity and horizontal wind fields from an urban wind profiler suggest that the time scale for alternating updraft and downdraft in the boundary layer is about 30 min, and the length of the updraft/downdraft is about 9 km. Numerical simulations show that most HCRs occur in the urban areas with − zi / L < 25 (zi: the boundary-layer depth, L: the Monin–Obukhov length). Sensitivity tests reveal that HCRs are common in urban boundary layers, while rural areas are more conducive to forming cellular convection; the aspect ratio of HCRs in urban areas is smaller than the typical value over natural landscapes.  相似文献   
964.
鲍名 《大气科学进展》2008,25(2):329-338
Using daily 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 (OLR) data from the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 and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of geopotential height fields for 1979-200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istent heavy rain events (PHREs) in the Huaihe River valley (HRV) and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convective activity in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WPWP) is investigated. Based on nine cases of PHREs in the HRV,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est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WPSH) show that the northern edge of the WPSH continues to lie in the HRV and is associated with the persistent "north weak south strong"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convective activities in the WPWP. Composite analysis of OLR leading the circul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response of the WPSH to OLR anomaly patterns lags by about 1-2 days. In order to explain the reason for the effects of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convective activities in the WPWP on the persistent northern edge of the WPSH in the HRV, four typical persistent heavy and light rain events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YRV) are contrasted with the PHREs in the HRV. The comparison indicates that when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convective activities anomaly behaves in a weak (strong) manner across the whole WPWP, persistent heavy (light) rain tends to occur in the YRV. When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convective activities anomaly behaves according to the "north weak south strong" pattern in the WPWP, persistent heavy rain tends to occur in the HRV. The effects of the "north weak south strong"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convective activities on PHREs in the HRV are not obvious over the seasonal mean timescale, perhaps due to the non-extreme status of convective activities in the WPWP.  相似文献   
965.
北京2006年夏季接连两场暴雨的观测对比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赵玮  王建捷 《气象》2008,34(8):3-14
利用北京地区高时空分辨率的地面自动站资料、多普勒雷达数据、卫星图像、风廓线数据以及6小时一次的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06年7月31日和8月1日接连发生在北京地区的两场暴雨做观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7月31日降水为典型的华北强低槽锋面影响下的北京大范围强对流降水,8月1日降水为该华北低槽东移变为低压后的一次飑线影响下的北京部分地区强对流降水;两场暴雨大尺度环境条件相似,但与7月31日相比8月1日贯通南北的远距离水汽输送以及干冷空气与暖湿空气在北京地区的对峙已明显减弱,即形成全北京范围扰动的环境条件已经减弱.(2)两场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在形状、强度、移动路径等方面均有不同,但两场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都与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的发展有密切联系.(3)两场暴雨发生前北京局地对流层低层风场短时间变化特征不同,但低层偏东风和近地面东南风的出现,对于北京这两场暴雨的产生是比较关键的,预报中应该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966.
一次局地强降水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及预报难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客观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回波产品资料,对2007年8月30日发生在宜昌市北部的强降水天气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和预报难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地面中尺度辐合线、中尺度对流云团是造成此次强降水的重要中尺度系统;(2)强降水主要南-中尺度“人”字型雷达回波带稳定少动造成,回波带中有强对流单体不断新生、合并使强降水得以维持;(3)回波带上出现的逆风区与强降水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风切变区面积扩大和切变值增大是强对流回波单体不断发展并在一地维持的主要原因;(4)中低层偏南风到高层偏北风的转变所形成的垂直风切变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同时中低层暖湿平流加强为强对流云团的稳定维持提供了充足的水汽;(5)强对流单体,强回波短带,速度资料上的“逆风区”和风切变区等,可作为判断强降水落区的依据。  相似文献   
967.
黄淮气旋引发山东两次暴雨过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玮  王英  黄玉芳 《气象科技》2014,42(6):1057-1063
利用常规天气图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2年5月14日和2013年5月26日发生在山东的两次气旋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均是在高空低槽、西南涡及地面气旋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但气旋形成方式、高低空急流及空气不稳定层结有明显的差异。前者为倒槽锋生型,空气层结呈对流性稳定,冷暖空气在近地层交汇使得等熵面陡立触发垂直涡度增长和湿对称不稳定能量释放造成暴雨,后者为静止锋上冷暖平流加强形成气旋波,冷空气团叠加在暖湿气流之上通过降低低层稳定度强迫暖空气抬升触发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造成暴雨;前者高空急流偏南,后者高低空急流配合较好激发出次级环流从而使上升运动增强;两次过程暴雨落区均在850hPa高能轴顶端冷暖空气交汇处。  相似文献   
968.
本文采用国际上最新的辐射不透明度表,计算了有对流超射的两颗大中质量星从主序到中心氦燃烧结束阶段的演化,并和经典对流条件下的演化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恒星在赫罗图中的演化轨迹,中心氢、氦燃烧寿命,氢壳层源的特性都有明显变化,还注意到中等质量恒星的Tc-ρc关系对是否有对流超射较为敏感,并对这些变化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969.
为了使MM4模式在我国范围内得到很好的应用,需用我国的气候资料对MM4模式中的对流加热参数进行统计分析,以适应我国各地区气候状态。为此,本文选取了1990~1993年6~8月的常规探空资料,采用郭氏的对流参数化方案,放宽假设后直接计算求得各站点各时次的对流加热率参数,再按气象站的站区分区进行统计。结果表明:黄河以南地区,对流云上、下部的垂直加热率比较均匀,加热廓线峰值偏低,为σ=0.65~0.80,对流云顶也比较高。黄河以北地区,对流云中的垂直加热率分布不均,加热集中在某一层上,加热廓线峰值出现在σ=0.  相似文献   
970.
风切变对强对流云降水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二维冰雹云模式,以实际探资料作为初始场,对风切变在强对流降水中的影响,进行了数据模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