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4篇
  免费   1127篇
  国内免费   1370篇
测绘学   437篇
大气科学   714篇
地球物理   2147篇
地质学   2982篇
海洋学   753篇
天文学   67篇
综合类   399篇
自然地理   70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250篇
  2020年   274篇
  2019年   331篇
  2018年   261篇
  2017年   267篇
  2016年   285篇
  2015年   304篇
  2014年   350篇
  2013年   415篇
  2012年   367篇
  2011年   441篇
  2010年   321篇
  2009年   374篇
  2008年   355篇
  2007年   413篇
  2006年   434篇
  2005年   303篇
  2004年   293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180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145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118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2年   3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基于Bagging集成学习算法的地震事件性质识别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台网在监测地震的同时记录到的非天然震动事件会对后续的科研和预报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快速准确的对天然震动事件与非天然震动事件加以区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传统人工方法识别地震事件性质的不足之处,采用Bagging机器学习算法对地震事件性质进行区分.首先选取震中距范围在80~200km内的地震数据,之后采用AIC算法自动识别P波到时,进而用处理后的数据训练模型,最后使用测试数据对模型进行评估,准确率可达85%以上.因此,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对天然震动事件与非天然震动事件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992.
本文利用误差分布和概率统计分析改进了波速比计算方法.对于震源位置相对集中的震群活动,对台站震相到时进行两次差分,通过对差分后的震相数据对进行二维高斯分布拟合,可以稳健地估计震群活动震源区波速比.该方法充分利用了不同台站Pg、Sg到时差的所有信息,其优势是不需要地震事件的震源位置,并且不依赖震源区以外的速度变化,有效消除了震源区到台站的传播路径效应的影响;相对于传统的平均波速比,本文方法得到的震源区波速比,更能真实地反映震源区介质的性质.我们将该方法应用到2013—2016年的乳山震群,结果显示:震源区波速比的变化与震群活动过程密切相关,波速比的变化反映了序列活动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993.
基于我们布设的探测深俯冲的中国东北地震台阵NECsaids台阵和固定地震台长时段的观测记录及NECESSArray流动台阵共计152个台站数据提取得到的33752条P波接收函数,采用H-κ叠加分析和共转换点(CCP)叠加成像等方法进行统一分析处理,并汇集他人接收函数研究结果得到中国东北东南部地区迄今为止最高分辨率的地壳厚度和平均波速比分布图像.对中国东北东南部地区不同构造体的地壳特征综合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不同陆块的地壳属性存在明显差别,张广才岭地块中南部的地壳厚度和波速比与华北克拉通东北缘相当,地壳厚度同地表地形之间显示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松辽地块东南缘地壳最薄、波速比最高,地壳厚度同壳内波速比之间显示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兴凯地块西部地区的地壳结构表现为稍厚的地壳厚度和研究区内最低的壳内波速比,其地壳厚度同壳内波速比之间亦显示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佳木斯地块西南缘在具有"正常"的壳内波速比同时地壳最厚.研究区内的郯庐断裂带北延段在切穿其下Moho面的同时表现出南北分段的特征:北段(44.4°N—47°N)两分支之下的Moho面整体下凹,而南段(41.5°N—43.3°N)两分支之下的Moho面则整体上隆.长白山天池火山下方表现为Moho面下凹沉落及高壳内波速比特征,推测其壳内岩浆囊很可能存在于火山口东北隅至少10 km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994.
为了揭示海洋资料的统计依赖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互信息的定性分析方法,并对东海海表气温、气压及风速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数据资料较长时,该方法能有效判定数据序列的线性、非线性相关特征,特别适合于复杂的海洋数据资料分析。  相似文献   
995.
运用分形理论,通过建立不同的相空间,计算了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中的铁、锰元素的时间序列在各相空间中的关联分维,并与其在沉积物岩心中的关联分维进行了对比.通过研究发现,多金属结核中铁、锰元素和沉积物中Fe2O3及MnO在分形演化过程中均存在分维吸引子,认为沉积物中的Fe2O3和MnO可以用3个变量来描述,它们可能代表了火山、生物和陆地的三种来源,而描述结核中的铁、锰元素却需要14个变量,反映多金属结核中铁、锰元素的来源和/或赋存非常复杂,至少有14个因素在起作用,可能暗示了结核在形成过程中存在复杂的生物化学作用,为多金属结核的生物成因提供了间接的数学证据,同时也合理解释了结核生长结构所具有的自相似韵律现象.  相似文献   
996.
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further substantiate multistep climatic forcing of late‐glacial vegetation in southern South America. A secondary objective is to establish the age of deglaciation in Estrecho de Magallanes–Bahía Inútil. Pollen assemblages at 2‐cm intervals in a core of the mire at Puerto del Hambre (53°36′21″S, 70°55′53″W) provide the basis for reconstructing the vegetation and a detailed account of palaeoclimate in subantarctic Patagonia. Chronology over the 262‐cm length of core is regulated by 20 AMS radiocarbon dates between 14 455 and 10 089 14C yr BP. Of 13 pollen assemblage zones, the earliest representing the Oldest Dryas chronozone (14 455–13 000 14C yr BP) records impoverished steppe with decreasing frequencies and loss of southern beech (Nothofagus). Successive 100‐yr‐long episodes of grass/herbs and of heath (Empetrum/Ericaceae) before 14 000 14C yr BP infer deglacial successional communities under a climate of increased continentality prior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grass‐dominated steppe. The Bølling–Allerød (13 000–11 000 14C yr BP) is characterised by mesic grassland under moderating climate that with abrupt change to heath dominance after 12 000 14C yr BP was warmer and not as humid. At the time of the Younger Dryas (11 000–10 000 14C yr BP), grass steppe expanded with a return of colder, more humid climate. Later, with gradual warming, communities were invaded by southern beech. The Puerto del Hambre record parallels multistep, deglacial palaeoclimatic sequences reported elsewhere in the Southern Andes and at Taylor Dome in Antarctica. Deglaciation of Estrecho de Magallanes–Bahía Inútil is dated close to 14 455 14C yr BP, invalidating earlier dates of between 15 800 and 16 590 14C yr BP. Copyright © 200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7.
岩溶含水层由多重含水介质组成,具有高度的非均质性,从系统角度出发,将岩溶系统看作是一个过滤器,将降雨作为输入信号,泉流量、水位、电导率、浊度等物理化学参数作为输出量进行相关和频谱分析是认识岩溶系统内部结构特征的有效方法。文章综述了相关和频谱分析法在岩溶系统研究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相关和频谱分析法基本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研究意义,然后总结了如何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相关和频谱分析法使用的时间序列的长度、周期和类型,最后阐述了该方法应用于岩溶系统分析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98.
巩鑫 《地质与勘探》2020,56(1):49-58
云南维西大宝山铜矿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哀牢山-金沙江构造带西北部雪龙山成矿带中,是典型的中低温热液矿床。矿区主要包括望香台及滑石板矿段,根据矿床、矿体特征及详尽的镜下观察,将矿石类型划分为氧化矿、硫化矿及混合矿。氧化矿主要包括孔雀石及蓝铜矿,多分布在望香台矿段中浅部,是辉铜矿次生氧化富集作用的结果,出露形式多以混合矿产出;硫化矿主要包括辉铜矿及黄铜矿,且独立组成不同的矿物组合类型,分别为望香台矿段、滑石板矿段的主要矿石矿物。不同的矿石组合类型所含矿物种类、矿石结构构造不尽相同。通过对不同样品进行化学分析测试,发现在硫化矿辉铜矿等矿物组合中,Cu品位越高,相应Ag品位越高,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而在硫化矿黄铜矿矿体中,Ag含量与Cu品位无相应关系;混合矿(辉铜矿、孔雀石及蓝铜矿)中此类关系更加显著。此外,辉铜矿、孔雀石、蓝铜矿单矿物矿石及混合矿矿石中含有硫砷铜银矿、深红银矿、雌黄及雄黄等伴生矿物,而黄铜矿中矿物种类较为单一。综合矿区地质特征、矿体分布特征、矿物组合类型认为,矿区中辉铜矿、孔雀石、蓝铜矿等组合类型为含银矿物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999.
邱浩浩 《地质与勘探》2020,56(6):1272-1277
黏土水泥浆材是采空区处治的优选注浆材料,但目前关于优化浆材配比的研究较少。针对毕威高速公路水塘隧道出口段采空区处治工程,提出采用黏土水泥浆液进行注浆处理,并进行室内试验研究,得到了不同配比浆液的凝结时间、结石率、结石密度、结石体抗压强度、渗透系数及冲蚀率等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固相比较低的浆液凝结时间较短,抗压强度较高,渗透系数较大;随原浆比重增加,浆液的凝结时间缩短,强度提高且渗透系数降低;偏铝酸钠可有效缩短浆液的凝结时间;最终确定了黏土水泥浆材的配比和原浆比重。本次研究可为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的注浆治理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介绍了L5载波的特点,分析了L5载波对GPS测量的影响,用实测数据分析了三频载波的信噪比及各个民用码的噪声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