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113篇
测绘学   92篇
大气科学   213篇
地球物理   82篇
地质学   169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16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61.
膳食纤维被认为是维持人体健康的第六营养素。用江蓠提取琼胶后的残渣制备的膳食纤维,产品外观淡黄,口感细腻,无特异气味。经初步理化分析表明,粗纤维含量高达75.5~81.3%,灰分仅为2.68~2.94%,比重低,持水力高,可广泛应用到食品行业上。  相似文献   
762.
阐述了镉(Cd)的生物危害性与水分运移、水量变化和作物含水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镉的生物毒性危害与水分变化作用的机制,这对于治理镉污染土地、减轻和控制其生物毒性危害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63.
闫岩  柳钦火  刘强  李静  陈良富 《遥感学报》2006,10(5):804-811
本文以LAI作为结合点,讨论了利用复合型混合演化(SCE—UA)算法实现CERES—Wheat模型与遥感数据同化的可行性。CERES—Wheat模型同化后主要生育期和产量的模拟值分别与真实条件下模型相应模拟值以及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同化后CERES—Wheat模型的模拟精度对LAI外部同化数据的误差并不十分敏感。并且在LAI同化数据较少时,也可获得较好的同化结果。这一特点体现了SCE—UA算法应用于同化过程的优越性,为同化策略在区域冬小麦长势监测及估产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64.
农作物病害的准确识别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针对作物病害图像训练样本数据量较少的情况,本文采用迁移学习方法结合分步识别模型对多种农作物病害种类进行了识别。将PlantVillage公开数据集中3种农作物的10类作物叶片图像作为训练样本,利用直接识别方法分别对VGG16和ResNet的原始模型和迁移学习模型进行训练,得到模型的分类结果;提出分步识别方法,将训练样本按作物种类和病害类型归类,分别进行模型训练并构建分步识别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迁移学习方法能够在原始模型的基础上将识别精度提高20%以上;在其基础上引入分步识别方法并与直接识别方法对比,能够将VGG16和ResNet模型精度再分别提高14%和8%。本文提出的迁移学习分步识别方法能够实现在小样本训练数据情况下的作物病害准确识别,可为作物病害防治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65.
随着公众对富硒产品的关注,对富硒农作物中硒含量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现有方法测定农作物有机硒的基体效应和多原子离子质谱干扰问题,本研究利用液相色谱与抗干扰能力强的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相结合,建立了农产品中有机硒的形态分析方法。经优化以超声波辅助蛋白酶XIV提取农作物中有机硒,用Waters Symmetry RP18液相色谱柱分离,以纯水和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正、负离子切换同时测定了硒代蛋氨酸、硒代胱氨酸、甲基硒代半胱氨酸。三种有机硒在负离子模式下采用Full MS/dd-MS2扫描模式对目标物进行定性筛查和确证,三种有机硒在5~500μg/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7,检出限为1.0~4.7μg/kg,回收率为76.4%~116.0%,相对标准偏差(RSD)≤6.5%。与现有方法比较,本方法线性范围宽,适用于多种谷物和蔬菜类样品的分析。将建立的方法应用于测定中国粮食主产区黑龙江地区多种农作物的可食部分,结果发现谷类中以硒代蛋氨酸为主,蔬菜类以甲基硒代半胱氨酸为主,并且该地区农作物的有机硒含量处于较低水平,亟待强化补硒。  相似文献   
766.
及时准确掌握农作物种植制度时空分布信息,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结构合理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时序遥感影像质量的不断提高,基于时序遥感数据的农作物种植制度研究备受关注。本文从研究框架、遥感特征参数以及数据产品等角度,分析了基于时序遥感数据的农作物种植制度最新研究进展。研究发现:① 前农作物种植制度研究框架,主要包括耕地复种指数和农作物制图等相关内容,其问题在于需要高质量耕地分布数据支撑以及易将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撂荒地误判为农作物等;② 于红边和短波红外的新型多维度光谱指数,有助于更好地揭示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大尺度农作物时序遥感制图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但需要应对不同作物光谱差异细微、同种作物在不同区域和年份存在明显类内异质性的挑战;③ 尺度中高分辨率耕地复种指数产品不断丰富,但其时效性和时空连续性有待加强;④ 欧美少数国家外,目前农作物分布数据产品覆盖的作物类型有限,我国大尺度农作物种植制度数据产品欠缺,特别是复杂多熟制农业区。随着多源遥感数据时空谱分辨率的不断提高以及云计算平台性能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以下方面进行了研究展望:① 新研究框架,建立直接提取耕作区、农作物种植模式的农作物种植制度一体化遥感监测技术框架;② 一步加强新型多维度遥感指数及其物候特征指标设计,拓展农作物种植制度监测的遥感特征参数;③ 立作物种植制度变化遥感监测技术,实现多年信息连续自动提取。  相似文献   
767.
为提高Hargreaves-Samani(H-S)模型计算参考蒸散发的精度,利用西北黄河流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共128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对H-S模型进行回归修正,以Penman-Monteith(P-M)模型为标准,评价了H-S改进模型H-SCORR模型的计算精度,并且以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气候模式来对H-SCORR模型进行了未来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修正后,在验证期内,长江中下游平原4个分区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的平均值分别下降了6.21 mm·月-1和6.38 mm·月-1;西北黄河流域4个分区的MAE和RMSE的平均值分别下降了9.26 mm·月-1和9.23 mm·月-1,2个研究区域修正后的决定系数(R2)比修正前最少提高1%。在CMIP6气候模式的未来气候情景下R2均达到0.98以上,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该研究修正的模型方法可为仅有气温数据的地区提供较高精度的参考蒸散发估算方法,为高频灌溉提供较为准确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768.
淮安一次雾霾过程的污染物变化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2012年6月9-11日淮安及周边地区出现了一次严重雾霾天气,PM2.5、NOx、CO、SO2等大气污染物浓度急剧升高.本文综合利用地面空气污染监测资料、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该次雾霾过程中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并对污染物的来源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在这次连续雾霾过程中,SO2的质量浓度都在0.049 mg/m3以下;NOx、PM2.5、CO的质量浓度与能见度呈反相关,并在整个雾霾过程中出现两个峰值,均出现在能见度低于1 000m的雾过程中;在雾霾天气过程中,中低层一直维持一个逆温层结,其中四个时次中逆温层底在975 hPa,逆温层顶在925 hPa附近,这种稳定的大气垂直结构不利于大气湍流、水汽的垂直交换以及污染物的垂直扩散,为雾霾的长时间维持创造了良好的热力条件.整个雾霾过程中,近地层始终维持偏东风向,能见度在风速下降的时候随之下降,在风速增大的时候随之增大.应用轨迹模式分析表明,有利的天气条件和大面积秸秆燃烧的结合是造成这次淮河下游连续雾霾过程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69.
在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煤田(矿)勘察工作中,高精度磁法、同位素测氡等传统的煤田火区勘探手段在实际勘察中遇到了困难,而利用自然电位法有效地圈定了火区边界,与钻探结果吻合,说明了自然电位法是一种在火区复杂环境下效率较高的工作手段。  相似文献   
770.
深孔小口径金刚石钻进施工中,由于所配置的钻机钻进能力强,在深孔的中深及以浅孔段钻进时转速高、钻效高,常因钻头工作环境或某一钻进参数的改变,而发生金刚石钻头(岩心管)与岩石烧结为一体的严重烧钻事故。通过严重烧钻事故案例,分析出中深孔段金刚石钻进易发生严重烧钻事故的几种工作状况,并对预防严重烧钻事故及处理严重烧钻事故的关键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