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5篇
  免费   518篇
  国内免费   677篇
测绘学   357篇
大气科学   472篇
地球物理   840篇
地质学   1056篇
海洋学   342篇
天文学   1005篇
综合类   172篇
自然地理   20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252篇
  2008年   227篇
  2007年   300篇
  2006年   259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重塑非饱和粘土抗剪强度参数与饱和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的饱和度是基于水分状态和密度状态的一个衍生变量。存在因应水分状态变化和因应密度状态变化的两类饱和度变化过程。根据23组不同水分状态和密度状态的UU三轴压缩试验结果,讨论了重塑非饱和粘性土抗剪强度参数与饱和度的关系。数据分析表明:粘聚力与水分状态相关的饱和度的关系是强非线性的,与密度状态相关的饱和度的关系是准线性的。内摩擦角与水分状态相关的饱和度的关系是强非线性的,与密度状态相关的饱和度的关系是弱非线性的。  相似文献   
92.
根据中—吉—乌铁路(中国段)沿线近10个水文观测站40多年(建站一2000年)最大洪峰流量资料,对中—吉—乌铁路(中国段)最大洪峰流量设计值进行系统的研究。应用统计学导出的P—Ⅲ分布,预测了中—吉—乌铁路(中国段)最大洪峰流量不同概率设计值。这对于中—吉—乌铁路(中国段)工程设计和施工及未来铁路养护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93.
最不利设计地震动研究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礼立  翟长海 《地震学报》2003,25(3):250-261
实际记录到的真实地震动在工程结构的抗震研究、分析和设计中往往作为一种施加到结构上使结构振动,直至破坏的地震荷载.如何合理选择真实的地震动记录作为研究结构地震反应的输入,一直是国内外抗震研究和设计中引人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提出了最不利设计地震动的概念;然后在收集到的国内外5000余条被认为有重要意义的地震动记录基础上,利用综合估计地震动潜在破坏势的方法,对4种场地类型分别给出了长周期、短周期和中周期结构的国内外最不利设计地震动;最后通过几类不同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初步验证了本文所确定的最不利设计地震动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94.
武汉基准台超导重力仪重力潮汐观测结果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采用重力残差信号对武汉基准台超导重力仪的原始观测数据(20秒采样)作预处理,将原始观测信号分解成重力潮汐和残差两部分,在残差信号中消除一些已知的干扰因素的影响。利用ETERNA软件作调和分析,两主波(O1和M2)的重力潮汐参数(振幅因子和相位滞后)为:O1:1.1788±0.0006,-0.5975°±0.028°;M2:1.1713±0.0002,-0.5873°±0.008°经海潮改正以后,O1和M2波的潮汐参数与Wahr-Dehant潮汐模型值相比,振幅因子的偏差优于0.1%。  相似文献   
95.
本文从模型误差的理论出发,讨论了模型误差对平差结果及其参数估计性质的影响,提出了当存在模型误差时,采用均方差对平差模型及其结果进行估价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96.
冯霞  程麟生 《气象》1997,23(3):8-14
1993年5月4—6日(“93.5”)在我国西北地区发生了一次极具破坏力的“黑风暴”。为了诊断这次黑风暴发展期的热量和水汽收支,使用了具有高分辨PBL参数化及40km细网络的MM4对该例控制模拟的输出资料和热量与水汽收支方程。对视热源(Q1)和视水汽汇(Q2)的诊断结果指出,Q1的垂直积分在黑风暴的前部和后部分别呈现一条显著的加热带和冷却带。在黑风暴区,Q1和Q2的区域平均垂直廓线揭示,黑风暴的Q1加热主要发生在对流层的上部,而其中部加热主要出现在发展初期;与Q1相应,Q2在低空和中空分别发生明显的增湿变冷和变干加热。这些结果不仅与因黑风暴过程而观测到的强剧强降温率一致,而且也为改进和发展用于模拟和预报黑风暴的中尺度数值模式提供了一些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97.
农田土壤湿度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诊断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龙  袁成松 《气象》1997,23(3):25-29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NN)方法,研制了农田土壤湿度预测,诊断分析系统,该系统根据不同的土壤湿度特点和影响因子,可自动提供时间序列拓展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的混合预测模型进行土壤湿度的动态预测。并提供不同降水量的土壤湿水分渗透深度诊断分析,系统采用中文菜单显示的人机对话方式操作,使具有准动力学特性,多种可调参数和网络结构的ANN方法变得简便易于操作。实际使用表明,该系统对土壤湿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98.
相秀珍 《气象》1997,23(8):21-24
随着9210工程系统建设的完成,T106中期数值预报产品分发采用了地面通信系统和卫星通信系统两种传输路径。地面通信系统由于受传输能力限制,国家气象中心根据区域、省,地市级的不同接收能力,采取了3种不同的传输方式以满足各级气象台站的需求;  相似文献   
99.
Saturated and aromatic biomarker ratios continue to change systematically through the oil window and into the gas-condensate window to high vitrinite reflectances (Ro = 1.16%) in mature marine and lacustrine Mesozoic clastic samples from a South African basin. Two of the ratios reverse above Ro = 0.9%. These unusual maturation effects result from isolated periods of high rates of maturation increase. The basin cooled regionally after the break-up of Gondwana but high heating rates prevailed during the late Cretaceous-early Tertiary, as Africa moved across a hotspot, and again in the late Tertiary as a result of a possible hotspot and hydrothermal event.  相似文献   
100.
Kinetic parameters were determined for the first time, via open-system pyrolyses, on algaenans (highly resistant biomacromolecules that are selectively preserved during kerogen formation) isolated from extant microalgae. Parallel studies were also carried out on 10 kerogens exhibiting, with one exception, a low level of maturity. These kerogens included samples chiefly derived from the selective preservation of the above algaenans and samples mainly, or almost exclusively, derived from the “natural vulcanization” pathway. Important differences in activation energy (Ea) distributions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four algaenans investigated and correlated with their chemical structures. The kerogens predominantly derived from algaenan-selective preservation (Pula alginite, NE 70 and BJ 248 Torbanites, Rundle Oil Shale) also exhibited pronounced differences in Ea distributions. These distributions provided: (i) information on the diversity of the source materials; and (ii) reflected the occurrence of important differences in chemical structures and thermal behaviour between three of the tested kerogens, even though they are all classified as low maturity type I. The Kimmeridge Clay samples and the Lorca Oil Shale showed broad Ea distributions shifted to low energies when compared with the above algaenans and kerogens. Such shifts reflect an important (or even almost exclusive for some of these kerogens) contribution of materials originating from sulphur incorporation into various lipids during early diagenesis. Finally, the kinetic data derived for the nine low maturity fossil samples were extrapolated to a very low, geological heating rate of 3°C Ma−1 and the generation rate curves and cumulative yield curves thus obtained were compa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