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3篇
  免费   912篇
  国内免费   1025篇
测绘学   329篇
大气科学   1005篇
地球物理   1480篇
地质学   2256篇
海洋学   734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393篇
自然地理   1466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303篇
  2021年   297篇
  2020年   274篇
  2019年   383篇
  2018年   281篇
  2017年   273篇
  2016年   301篇
  2015年   266篇
  2014年   362篇
  2013年   333篇
  2012年   403篇
  2011年   379篇
  2010年   333篇
  2009年   369篇
  2008年   315篇
  2007年   357篇
  2006年   315篇
  2005年   285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241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41.
由于江水和人类活动,引发长江崩塌、淤寒、洪涝和污染等灾害。研其原因主要为水动力改变;自然环境变化;人为破坏。整方案应采取治沙,营造“森林水库”;治水,按水动力学运动规律,用蓄、疏堵等手段综合治理;治污,要彻底根治污源;养殖,大力发展养殖业,促使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42.
斜坡稳定性分析的模糊综合评判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两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对评判实例的稳定性因素的定性分析基础上,选取主要因素四类14项作为稳定性评价指标并将其定量化,按稳定,较稳定,较不稳定和不稳定四个级别进行综合评判,评判结果与斜坡的实际情况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3.
地下水中氟形成的控制因素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曾昭华 《吉林地质》1997,16(4):26-31
本文研究了地下水中氟元素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地下水氟的形成与断裂构造,地下水温度、气候条件、含水介质及其上覆土层中的氟含量,地下水的酸碱度与径流条件有密切的关系。深成断裂脉状地下水和萤石矿区的地下水氟含量高,不有作为生活饮用水源; 而浅层的地下水氟含量较低,大多数仍作为生活饮用水源。  相似文献   
144.
 Mathematical modelling of salt-water intrusion processes in three aquifers on the southern coast of Spain (Río Verde, Río Vélez and Castell de Ferro) reveals that, although all three systems are subject to the same climate and seasonal over-exploitation, geological and human factors have very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dynamics of contamination. In the Río Verde aquifer, the most important influence is the high volume of extractions occurring during the dry season; in Río Vélez, the intrusion is strongly controlled by infiltration of water from the river to the aquifer, and, in the Castell de Ferro system, an intensely karstified carbonate massif lying in contact with both the sea water and the detrital aquifer represents the main entrance point for influx of sea water and subsequent washing of the aquifer. We have undertaken a mathematical simulation of various possible measures to counteract intrusion,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cess in each aquifer. These measures include artificial recharge, use of natural recharge from the river as a hydraulic barrier,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low-permeability barrier. Received: 5 December 1995 · Accepted: 12 April 1996  相似文献   
145.
通过对地震时人员死亡、受伤、房屋破坏和直接经济损失4个灾害损失指标的函数转换,使得用不同的损失指标判别灾害等级的标准取得了统一.然后,应用灰色聚类方法划分地震灾害等级,并用灰色关联度排序方法对不同的灾情进行分析比较.同时还对1966~1983年我国大陆7次重要地震和1995年我国大陆17次地震进行了灾害等级划分和不同灾情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基本可定量准确地评价地震灾情  相似文献   
146.
黄土的物理力学指标与黄土易损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多年来在黄土地区进行了考察和勘探并采集了各类黄土样品,在室内外进行了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试验研究,取得了大量的关于黄土特性的资料.根据这些研究结果,探讨了黄土的物理力学指标与黄土易损性的关系及其区域分布规律,从而研究它与黄土地区的地质灾害和震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7.
地震预测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要介绍了近年来国际上就地震预测所展开的争论,分析了VAN方法所反映的地震前兆研究动向;就地震前兆观测与数据资料库建设、地震前兆的统计分析、地震的动力学预测、地震预测算法的发展等方面,论述了国际地震预测研究的进展;并概略地介绍了中国的地震预测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8.
人为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论述了人为地质灾害的概念, 典型事例以及人为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指出, 人为地质灾害是由于人类的工程经济活动而引起的地质灾害。人为地质灾害可导致地质环境恶化, 使环境质量下降;而地质环境恶化又可导致地质灾害的加重, 使灾害频度增大, 强度增高。  相似文献   
149.
IntroductionAccordingtoEarthquakeResistanceandDisasterReductionLawfor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twomethodsareadoptedforseismicdesignoftheconstructionprojectsinChina.Forkeyprojectsandtheprojectseasytocauseserioussecondarydisasters,seismicsafetyevaluationsmustbecarriedout.Andbasedontheresults,seismicfortificationstandardsaredeterminedtomakeseismicdesign.Forgeneralindustrialandcivilbuildings,seismicdesignsarecarriedoutaccordingtotheseismicfortificationstandardsstipulatedbyseismiczonationmap(Ch…  相似文献   
150.
2002年甘肃玉门5.9级地震灾害损失评估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年12月14日甘肃玉门发生了5.9级地震,造成了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工程设施的破坏。震后开展了地震现场考察与震害评估工作,在充分了解灾区概况和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产业支柱、人口及建筑物现状的基础上,将灾区划分为七个评估区,完成了66个点的震害抽样调查工作,根据地震灾害损失现场评估系统EDLES的要求,建立了有关数据库,做出了比较科学切合实际的经济损失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