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26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166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84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 毫秒
411.
袁金南  谷德军  廖菲 《高原气象》2015,34(1):93-102
利用NCEP 1°×1°最终分析资料FNL和位涡反演方法,对2006年8月下旬一次中层涡旋诱发南海热带低压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层涡旋诱发南海热带低压形成时高层暖心结构经历了由上向下逐渐发展的过程,而中层气旋性环流经历了由上向下快速发展的过程。高层暖心结构的向下发展主要与中低层凝结潜热加热作用和干空气从高层侵入有关,而高层波动的影响不明显,暖心发展到达近海面需要有底层热力异常和中低层凝结潜热加热作用的共同配合。中层气旋性环流的向下发展主要与中低层凝结潜热加热作用有关,高层波动对中低层涡度的影响不明显,而底层热力异常主要在900 h Pa以下产生负涡度。综合分析表明,中低层凝结潜热加热对南海热带低压的生成和发展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12.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haotic behaviours of a relative rotation nonlinear dynamical system under parametric excitation and its control. The dynamical equation of relative rotation nonlinear dynamical system under parametric excitation is deduced by using the dissipation Lagrange equation. The criterion of existence of chaos under parametric excitation is given by using the Melnikov theory. The chaotic behaviours are detec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s including bifurcation diagrams, Poincaré map and maximal Lyapunov exponent. Furthermore, it implements chaotic control using non-feedback method. It obtains the parameter condition of chaotic control by the Melnikov theory.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consistence with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chaotic motions can be controlled to period-motions by adding an excitation term.  相似文献   
413.
具身实践下的地方认知:非表征理论与南京马拉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敏瑶  张敏 《地理研究》2019,38(6):1355-1366
以2016南京马拉松为例,从非表征理论出发,调查跑者身体在时空间中的具身实践,分析身体的瞬间潜力如何与生命经历共同作用于个体对地方的认知。研究发现:具身实践下的地方认知是运动与感觉的产物,它与自我认知相继出现、相互促成,并呈现为褶皱式渗透、交错过程;情感在实践的当下时刻作用于身体,造成瞬间的身体强度变化和心理情绪波动,影响个体对地方的认知能力;瞬间触发的地方认知以原先身体经验为基础,并为将来的实践与认知提供新的原料。研究借助马拉松这一极限运动,详细刻画情感触发所建构的身体-空间关系,强调具身实践中瞬间与经验的辨证关系及二者共同作用下的地方认知,丰富有关身体与地方的地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414.
粘性泥石流入汇主河极大地改变了入汇区的河床堆积地貌,其动力学实质是非牛顿流体与牛顿流体的交互作用,合理描述粘性泥石流入汇区河床堆积动力过程对于划定粘性泥石流风险区范围和认知流域地貌演化具有重大意义。粘性泥石流入汇区河床堆积体时空演化过程有别于粘性泥石流在地表的纯堆积过程,通过回顾国内外学者在泥石流入汇区堆积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在粘性泥石流入汇区内堆积现象复杂,存在"阵性"输移、"元堆积"和龙头"水滑"等特殊现象。但目前的研究对泥石流和水流交互机制都进行了简化,一是将粘性泥石流视为挟沙水流,直接采用异重流方法;二是将粘性泥石流视为"半固态",只考虑水流的输沙特征,研究认为基于这样的简化不足以描述粘性泥石流入汇的物理过程和特殊现象,也低估了粘性泥石流交汇区冲击速度和堆积范围。同时,根据粘性泥石流入汇区河床堆积动力过程的研究现状,结合粘性泥石流入汇的特殊运动过程,提出未来可开展的工作:一是粘性泥石流入汇的物理过程和其交互机制的合理简化;二是普适性高的粘性泥石流-水流堆积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415.
龙振夏  李崇银 《大气科学》2001,25(2):145-159
利用LASG九层大气环流谱模式及IAP两层大气环流模式,模拟研究了不同持续时间的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正异常(海表温度异常的持续时间分别为1月份,1~2月份,1~4月份及1~8月份,其他月份为气候SST)对西太平洋副高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海表温度异常的持续时间不同,但其引起的西太平洋副高的异常演变及其分布却十分相似;同时,季风区的异常降水(进而异常潜热释放)随时间的演变及其分布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对应于不同持续时间的赤道东太平洋的海表温度正异常,5月份印度洋至西太平洋地区都表现出赤道辐合带北移偏晚的特征);季风区降水的这种变化同西太平副高的异常是一致的,从而揭示出这两种现象有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结果还表明,导致这种大气响应场对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持续时间不敏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气内部过程的影响:中纬大气的内部Rossby波源维持了热带地区激发的扰动在中高纬的存在,同时大气内部Rossby波源对赤道太平洋地区的海表温度异常持续时间表现出不敏感性,正是由于这种不敏感性才导致了响应场对赤道太平洋地区海表温度异常持续时间的不敏感性。模拟结果还表明,在夏季赤道东太平洋存在海表温度正异常的情况,尽管大气内部动力过程的作用十分重要,但夏季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正异常对夏季西太平洋副高的影响却明显存在,因此,基于赤道太平洋地区海表温度异常的夏季西太平洋副高的可预报性受到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正异常及大气内部动力过程的双重影响。模式的依赖性研究表明,模拟结果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416.
张贵宾  高锐  肖序常 《地球学报》2001,22(6):541-546
最近的地震探测表明,在西昆仑和塔里木结合带有岩石圈根存在。据此,本文提出地壳均衡与岩石圈根拖曳共同作用导致“山隆盆降”的动力学机制假说。利用新近中英合作完成的有限元粘弹塑构造数据模拟技术FEVPLIB,模拟研究了青藏高原西部横过西昆仑和塔里木结合带剖面的这一动力学深化过程。这种模式既能解释高原隆升,又能解释边缘沉积盆地的成因。模拟结果表明,两个大陆碰撞到一起,当岩石圈根一旦形成以后,造山水平挤压力主要来源于岩石圈根的向下拖曳,而印度板块向北挤压沦为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417.
InternalDynamicsoftheGenerationofAtmosphericTeleconnectionPatternsLiZhijin(李志锦)andJiLiren(纪立人)(InstituteofAtmosphericPhysics,...  相似文献   
418.
改进月延伸预报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张培群  导纪范 《高原气象》1997,16(4):376-388
  相似文献   
419.
动力延伸(月)预报的季节变化和误差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全球谱模式(T42L9)和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1994年3月到1995年2月36个例子(每月3个)的全球客观分析资料做了较系统的动力延伸(月)预报试验,检验了预报结果,分析了模式的气候漂移,并对预报结果进行了系统误差订正,结果表明预报评分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较高,夏季较低,动力预报高度距平相关系数北半球各个季节的平均都明显高于持续性预报和气候预报。  相似文献   
420.
近海环境自动监测技术的若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海洋开发的迅速发展和海洋可持续利用问题的提上议程,人们对近海环境自动监测技术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本文分析了这种客观需求的拉动下,90年代国外在海洋力学同步观测方面,在悬浮泥沙综合测量方面,在海洋污染连续监测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同时介绍了我国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海洋领域.海洋监测技术主题(818)”中相应开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