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6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100篇
测绘学   74篇
大气科学   142篇
地球物理   131篇
地质学   388篇
海洋学   13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92篇
自然地理   1520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71.
河北省环渤海地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人工神经网络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李双成  高伟明  刘濂 《地理研究》1998,17(4):352-359
区域社会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系统成分的协调程度及与生态系统的增益耦合。传统研究多以系统动力学或多目标规划模型来调控系统。文中以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来模拟和映射社会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通过构建、训练、测试、运行河北省环渤海地区生态经济网络模型,提出了以减缓发展速度、降低能量投入水平等措施来达到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2.
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及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以SPSS统计分析软件和GIS技术为基础,以县域为研究单位,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县域经济差异变化的时间特征、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河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绝对差异扩大,相对差异起伏发展.两极分化显现;(2)在空间上经济发展水平形成了以西北部为中心,向东南递减的核心圈层结构;(3)经济发展现状水平与经济发展初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呈明显的相关性,现状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其经济发展初始水平和发展速度一般都较高。对县域经济差异的成因,从区域发展战略、资源条件、区位、投资政策和市场化程度等方面进行了揭示,最后提出了对河南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3.
通过工业资料的统计,获得有关供水效益计算的参数。以效益分析和国民经济评价原理为基础,运用效益分摊系数法对全市工业供水效益分析,用投资净效益率法对现状和2000年全市水资源系统进行了国民经济评价。结果表明,包头市水资源系统的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74.
叶景平  曹祖华 《江西地质》1998,12(4):284-290
赣南地区可划分为三个自然生态环境区,即:东、南部山地丘陵区、中部盆地丘陵区及西部山地丘陵区。从全区范围来说,单位耕地面积创造的农业产值与森林覆盖率呈显著正相关;而目前中部盆地丘陵区内的工业发展及西部山地丘陵区的农业发展与区内森林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5.
高产高效矿井地质条件的定量预测与检验模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提出地质等性块段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评价煤层开采地质条件的方法对评价指标系统、验证指标系统、指标值赋值及合成,权系数和算子选定,评价方法及评价结果的验证,评价工作流程作了阐述,通过实例证明该方法客观可靠,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6.
地下水资源经济管理研究:以昌吉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雷  莽惠晨 《世界地质》1998,17(2):51-54
针对冲洪和扇区水文地质单元,结合中长期用水规划,提出了地下水资源经济管理模型,采用妥协约束法求解多目标规划问题,取得满意效果,为昌吉市水资源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7.
Jing  Cheng  Tao  Hui  Jiang  Tong  Wang  Yanjun  Zhai  Jianqing  Cao  Lige  Su  Buda 《地理学报(英文版)》2020,30(1):68-84
The countries throughout the Belt and Road region account for more than 60%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and half of the global economy. Future changes in this area will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the global economic growth,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In this study, the proportion of the urban population to the total population and the gross domestic product were used to represent the levels of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respectively. The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levels of the Belt and Road countries for 2020–2050 were projected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 IPCC's 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SSPs), an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1) The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levels in the Belt and Road region will likely increase under all five pathways. The population will increase by 2%–8%/10 a during 2020–2050 and reach 5.0–6.0 billion in 2050. Meanwhile, the urbanization rate will increase by 1.4%–7.5%/10 a and reach 49%–75%. The GDP will increase by 17%–34%/10 a and reach 134–243 trillion USD.(2) Large differences will appear under different scenarios. The SSP1 and SSP5 pathways demonstrate relatively high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levels, but the population size is comparatively smaller; SSP3 shows the opposite trend. Meanwhile, the economy develops slowly under SSP4, but it has a relatively high urbanization level, while SSP2 exhibits an intermediate trend.(3) In 2050, the population will increase relative to 2016 in most countries, and population size in the fastest growing country in Central Asia and the Middle East countries will be more than double. Urbanization will develop rapidly in South Asia, West Asia and Central Asia, and will increase by more than 150% in the fastest growing countries. The economy will grow fastest in South Asia, Southeast Asia and West Asia, and increase by more than 10 times in some counties with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7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图书馆加入经济大循环。从图书馆效益的现状及原因、市场经济对图书馆的要求及提高图书馆效益的有效措施 3个方面论述了图书馆效益  相似文献   
179.
中国产业发展与布局的关联法则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贺灿飞  朱晟君 《地理学报》2020,75(12):2684-2698
产业地理学研究产业空间分布及其动态演化规律。基于地理邻近性的集聚理论揭示了产业地理不平衡分布的内在机制。演化经济地理学借鉴演化经济学的历史视角,从历史角度考察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渐进演化机制,认为地理邻近性不是产业地理格局演化的充分必要条件,以认知邻近性为核心的多维邻近性能够提供更好的解释。本文从认知邻近视角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区域产业发展与布局动态演化规律,总结出中国产业发展与布局的“关联法则”,即一个企业或区域进入(或退出)某项经济活动的概率是该企业或地区拥有的基于相关知识基础的经济活动的函数。本文全面地回顾了关联法则涉及的关键概念,梳理企业和区域尺度的实证研究成果,讨论关联法则在中国的适用性及其补充和拓展。本文指出:① 在认知邻近视角下,基于资源转换和组织学习等理论基础,关联法则研究了企业或区域发展新产业与现有产业之间的关系。② 关联法则不仅适用于中国企业和区域尺度,还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创新和韧性等。③ 外部联系、冲击以及内部制度环境等可能会降低区域产业动态对本地产业基础的依赖性。关联法则指出中国区域需培育内生发展模式,围绕现有区域能力、技术和知识积累发展区域产业和实现区际产业优化布局与分工,逐步建立相关多样化的产业体系,增强区域韧性,支撑国内经济循环。  相似文献   
180.
潘峰华  方成 《地理科学进展》2019,38(10):1473-1481
全球化带来的新国际劳动分工使全球生产网络(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 GPN)成为研究全球经济与区域发展的重要框架。与此同时,金融在现代社会经济运行中的地位日益提升,经济金融化在全球不同尺度下深刻影响着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和网络。因此,金融已经成为GPN研究不能忽略的重要环节。更重要的是,金融化带来的逻辑也日益深刻地影响到GPN的演化和运行。尽管GPN研究日益重视金融的作用,并开始研究金融业的全球生产网络,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获得国际股权投资或者在境外资本市场上市等方式融入全球资本市场,主要从生产角度理解地方经济融入全球过程的GPN难以对该现象深入分析。全球金融网络(Global Financial Network, GFN)为刻画和分析这个过程提供了新的框架。在这个分析框架中,地方经济体通过高级商业服务业(Advanced Business Service, ABS)企业与世界城市(国际金融中心)和离岸管辖区产生联系,从而融入GFN。论文介绍了GFN的基本结构,探讨了地方经济融入GFN的主要方式及其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GFN未来在理论和实证方面可继续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