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9篇
  免费   535篇
  国内免费   1210篇
测绘学   109篇
大气科学   1628篇
地球物理   630篇
地质学   969篇
海洋学   322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168篇
自然地理   23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167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247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市级气象通信网的建设安装与维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永成 《气象科技》2007,35(1):148-151
随着接入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必须建设气象宽带通信网,提升气象部门网络间的信息通信能力,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气象业务发展需求。该文通过通信线路选择、网络协议选择、网络拓扑结构设计,以及网络接入设备连接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市级气象宽带通信网的建设、安装情况,同时对通信网运行过程中的常见故障进行了分析和诊断,并结合实践总结出快速准确地排查网络故障的“从内到外,由近及远,先软后硬,分段检测”原则。  相似文献   
952.
地市级气象灾害短信预警系统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龙岩短时灾害性天气预警系统从提高气象预警信息的准确率及制作发布的时效和针对性出发,将灾害天气的多级自动预警、预警短信快捷制作和高效自动发布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以即时手机气象预警短信息发布为主的灾害性天气预警、制作、发布一体化流程。将密切结合地方防灾减灾及经济建设需要的手机气象预警发布对象分级分类和地理信息化,应用电子地图与雷达产品、区域自动站等资料叠加,快捷制作气象预警短信和图形化自动选定手机发布对象,直接向防灾各部门和第一线用户发布,显著提高了短时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和预警短信制作发布时效。图形可视化操作直观快捷、地域和级别预警针对性强,短信发布机动灵活、以点带面,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覆盖面。  相似文献   
953.
基于SCO Unix的省级气象信息编辑处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林花  惠志红  邵亮  魏亮 《气象科技》2007,35(3):445-447
在SCO Unix 5.0.6操作系统下,采用了模块化的编程技术,完成了各类气象资料的查错和打包等功能,将气象资料的处理、发送平台相统一,极大地提高了资料的传输时效,减少了网络维护人员的工作量,减少了国家气象信息中心FTP服务器的负荷。另外,系统完成了基于SCO Unix下特种资料(长文件名资料)的查错、打包和传输,填补了原9210系统基于省级常规气象资料(短文件名资料)的打包及长文件名资料传输上的空白。  相似文献   
954.
张利平  王春红 《气象科技》2007,35(5):719-722
针对乌鲁木齐机场2002~2005年出现的典型东南大风天气过程,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机场跑道自动观测系统采集的实时观测资料,分析了东南大风天气机场跑道附近气象要素及水平风切变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东南大风天气时气象要素场特征变化明显,起始和维持阶段具有升温、降压和降湿的特征,结束前具有降温、升压和升湿的特征,气温、场压和湿度变化转折的时间基本一致,这一时间也正是东南大风开始减弱的时间;②同一时刻机场跑道两端会出现风向和风速的不连续,在跑道上形成较强的水平风切变,尤其在起始和结束阶段跑道风切变强度表现得更明显。跑道两端风速差大小及其变化是影响风切变强弱和变化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955.
气象参数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气象参数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用慕尼黑人体热量平衡模型(MEMI)分析了南京舒适感的概率分布、年际、月际变化以及气象参数和生理等效温度(PET)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各舒适感觉出现的频率差别较大,在年际分布上有波动,月际分布上很不均匀。PET随温度线性增加,在多云天气1m/s风速时增幅最大;PET和平均辐射温度之间也是线性增加关系,温度较高时增幅大;PET随着风速的增加呈现先快后慢的非线性减小关系,低温时降幅明显,高温阴天时降幅最小;相对湿度在高温时可使PET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56.
中国南方不同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对气温升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我国南方六省国家气象台站历史气象资料、1:10万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和NCEP再分析气温资料,通过比较气温变化在不同观测环境气象站之间的差异,分析中国南方三种主要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对气温趋势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对气温趋势具有稳定的影响,建设用地的年均温、年均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升温幅度均最高,耕地次之,林地最小。进一步利用再分析资料剔除区域大尺度气候背景影响后,建设用地的年均温升温趋势仍最大(0.105℃/10a),其次是耕地(0.056℃/10a),林地的升温趋势最小(-0.025℃/10a),且为负。这表明对于研究区气温的升温趋势,林地具有抑制作用,建设用地具有增强作用,且增强作用较耕地强。林地的各季节平均气温的变化幅度同样低于非林地。  相似文献   
957.
类型变更的相邻气象观测站的日气温资料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景云  卞娟娟 《地理研究》2012,31(4):579-588
利用日气温资料,分析了因气象观测站类型变更而致的气候资料连续性和均一性问题及其影响,提出了订正相邻观测站日气温并将因观测站类型变更而致的相邻站不连续日气温资料整合的方法。主要结论有:(1)气象观测站类型变更而致的气候数据不连续既影响资料的均一性,也影响气候变化研究的结果。在考虑或不考虑测站类型变更(仅1980年以后)时,对我国过去60年1月气温趋势变化的估计结果差别达6.0%。(2)虽然海拔差异明显影响相邻站气温,但城乡差别等下垫面及其周边环境差异因素的作用极为显著;可导致两个地理位置相近的测站最大月气温差别超过0.50℃。(3)利用相邻测站的月气温差异进行各月的日气温订正可以消除海拔、台站下垫面及其周边环境差异对观测资料的均一性影响;使订正后的序列能更好地反映出气候的年际变化特征;从而可为我国正在开展的气候区划新方案、气候变化对区划影响及冷暖期环境格局变化等研究工作提供更均一的气候观测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58.
黑河流域2004-2010年水足迹和水资源承载力动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军  周冬梅  张仁陟 《中国沙漠》2012,32(6):1779-1785
 中国是水资源短缺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已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用生态足迹法构建了黑河流域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城镇公共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5个二级水资源账户,并利用水资源负载指数,研究了黑河流域2004—2010年水资源承载力、水足迹和水资源负载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黑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从2004年的16.36 hm2增加至2010年的24.40 hm2;总水资源生态足迹从2004年的571.81 hm2减少至2010年的486.73 hm2;而水资源生态赤字从2004年的555.45 hm2下降至2010年的462.33 hm2;黑河流域水资源负载指数高,水资源开发潜力很小;黑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增加与降水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59.
承载力分析是对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有效指标,朱宝树教授提出的P-E-R区域匹配模型通过相对经济承载力和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分析可具体考察各区域内人口与经济、资源承载力3者的关系,进而阐释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滇中城市经济圈各地相对经济承载力和相对资源承载力各有不同,因而所存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各异。影响滇中城市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主要是人口压力大、资源环境承载力脆弱、经济发展滞后、产业支撑力不够等。因此,针对这些影响滇中城市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制定一些合理的相关人口政策和经济政策对滇中城市经济圈的可持续发展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60.
1960-2007年中国地表潜在蒸散发敏感性的时空变化(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E0), as an estimate of the evaporative demand of the atmosphere,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in the fields of irrigation management, crop water demand and predictions in ungauged basins (PUBs). Analysis of the sensitivity of E0 to meteorological factors is a basic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water resources, and also is important to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agricultural water resources. This paper dealt with sensitivity of E0 over China, which was divided into ten drainage systems, including Songhua River basin, Liaohe River basin, Haihe River basin, Yellow River basin, Yangtze River basin, Pearl River basin, Huaihe River drainage system, Southeast river drainage system, Northwest river drainage system and Southwest river drainage system. In addition,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global radiation in Penman-Monteith formula was improved by optimization, and the sensitivities of Penman-Monteith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to the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STmax), daily minimum temperature (STmin), wind speed (SU2), global radiation (SRs) and vapor pressure (SVP) were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based on the long-term meteorological data from 653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1960-2007.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E0 and pan evaporation increased from 0.61 to 0.75. E0 had the decline trends in eight of ten drainage systems in China, which indicates that "pan evaporation paradox" commonly exists in China from 1960 to 2007. (2) Spatially, Tmax was the most sensitive factor in Haihe River basin, Yellow River basin, Huaihe River drainage system, Yangtze River basin, Pearl River basin and Southeast river drainage system, and VP was the most sensitive factor in Songhua River Basin, Liaohe River basin, Northwest river drainage system while Rs was the most sensitive factor in Southwest river drainage system. For the nation-wide average, the most sensitive factor was VP, followed by Tmax, Rs, U2 and Tmin. In addition, the changes in sensitivity coefficients had a certain correlation with elevation. (3) Temporally, the maximum values of STmax and SRs occurred in July, while the maximum values of STmin, SVP and SU2 occurred in January. Moreover, trend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STmax had decline trends, while STmin, SU2, SRs and SVP had increasing tren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