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19篇
  免费   2849篇
  国内免费   3293篇
测绘学   4484篇
大气科学   2625篇
地球物理   3137篇
地质学   8309篇
海洋学   2273篇
天文学   468篇
综合类   1557篇
自然地理   2708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457篇
  2021年   608篇
  2020年   620篇
  2019年   770篇
  2018年   531篇
  2017年   729篇
  2016年   692篇
  2015年   806篇
  2014年   1073篇
  2013年   1060篇
  2012年   1253篇
  2011年   1333篇
  2010年   1099篇
  2009年   1115篇
  2008年   1159篇
  2007年   1430篇
  2006年   1323篇
  2005年   1227篇
  2004年   1138篇
  2003年   1005篇
  2002年   926篇
  2001年   745篇
  2000年   720篇
  1999年   595篇
  1998年   571篇
  1997年   455篇
  1996年   399篇
  1995年   334篇
  1994年   313篇
  1993年   217篇
  1992年   176篇
  1991年   118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周显伟  赵宇  祝玉梅  娄德君 《冰川冻土》2018,40(6):1195-1206
利用多种资料对黑龙江省两次由江淮气旋和蒙古气旋合并引发的暴雪过程的水汽、热动力条件和中尺度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暴雪过程都发生在北支槽和短波槽合并、北支槽北部有冷涡的背景下,850 hPa上低涡合并促使江淮气旋和蒙古气旋合并;气旋合并后,低空急流为降雪提供了充足水汽,强暖平流使气旋爆发性发展,导致降雪加强。(2)两次降雪过程都表现出逗点云系的合并发展,"1211 "暴雪过程中高层形成涡旋偏西,700 hPa低涡东部偏南风引导气旋北上西折,低空急流和地形共同作用使暖湿空气强烈辐合上升,产生对流云,暴雪发生在A类逗点云系的头部,降雪强度大,范围广;"1412"暴雪过程高空槽低涡位置偏东,700 hPa低涡东部西南风始终引导气旋向东北方向移动,近地面层具有冷垫,暴雪主要发生在B类气旋逗点云系头部西侧中低云团中,降雪范围和强度较"1211"过程小。(3)低层(0.3 km)冷空气侵入和中高层(5.5 km)转为偏北风对判断降雪开始和结束有很好的表征意义。(4)冷涡前部强高压脊使冷涡移动缓慢,从而延长了降水的持续时间,气旋移动路径与高压脊伸展方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2.
北方集中供热系统气象风险评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莉  李帅 《冰川冻土》2018,40(6):1285-1290
供热管网爆裂、跑冒滴漏是北方集中供热城市面临的常见问题,供热管网出现大型故障往往是在室外寒冷的隆冬时节,如果间断或限额供热时间过长,将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和经济影响。同时在极端低温情况下,可能会造成热源供应不足,出现限额供热现象,不能保证室内舒适度,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本文提出了能源供应气象风险评估和热网维修寒冷风险评估方法,并进行了案例评估,以期为未来进行相关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水权交易是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但交易过程中第三方回流效应的存在是对水权市场的严峻挑战。如何解决这种第三方效应问题是完善水市场、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的关键。根据设计的张掖市甘临高地区可能实现的水权交易情景模式,测算了实际水权交易运行中回流效应的大小;设计一种水权交易比率制度,并使用MATLAB仿真模拟平台进行一般水权交易和水权交易比率制度的模拟。结果表明:农业部门内部水权交易回流效应主要受到交易水量规模的影响,当取最大可交易水量30%、50%和80%时,盈科灌区-骆驼城灌区水权交易引起鸭暖灌区的第三方回流效应分别为-5.97×106 m3、-9.95×106 m3和-1.59×1011 m3,市场规模越大,第三方回流效应越大;水权交易比率制度下的用户用水总效益为1.09×109元,比水权交易的初始分配状态用水效益7.51×108元提高3.41×108元。对比表明水权交易比率制度可以在避免第三方回流效应的同时可以提高水市场的用水效益。  相似文献   
994.
河西走廊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资源管理体制、配置程序、市场化管理等方面探讨了河西走廊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及存在的问题。目前流域已建成较健全的用水者协会体系,水价和水权在不断调整以适应水资源管理的需求。其管理存在以下问题:受地方行政、企业等多方权力博弈的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处于双线管理状态,未能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全面统一管理;用水者协会的职能未得到充分发挥,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不积极;流域内水价、水权制度不完善。建议如下:应在甘肃省水利厅和酒泉市政府之间形成协调机制,以协调各相关方的权益,完善流域管理局和地方政府统一协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实现流域水资源的集成管理;加强流域机构立法,实现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配;将协会的职责和义务融入到村委会的职务中,并完善水价制度,建立水权交易市场,以调动公众的自我管理和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995.
陕西凤太矿集区多金属成矿作用的构造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西凤县-太白(简称凤太)矿集区铅、锌、金、银、铜多金属资源丰富,已发现二十余个大中小型矿床。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凤太矿集区位于南秦岭造山带北缘,紧邻商丹缝合带。以往的工作缺乏对矿集区整体的构造研究,本次工作通过比较系统的构造测量和解析,提出在南秦岭晚三叠世碰撞造山过程中,凤太矿集区南北两条边界断裂带的左行走滑运动导致在区内衍生了NNE向主压应力场,从而形成了NWW向复式褶皱、脆韧性剪切带、断裂和节理(纵向破裂)、B型线理,以及NNE向断裂和节理(横向破裂)、劈理、张裂隙等一系列构造组合,所有构造形迹都是在统一构造应力场下随着构造层次不断抬升,脆韧性和脆性递进变形叠加的产物,共同构成了一个大型压扭性走滑双重构造变形系统。在构造几何学上,凤太矿集区整体上表现为一个隔档式复式褶皱,由一组NWW向紧闭复背斜和一组相对宽缓复向斜组成。区内的多金属成矿作用、岩浆活动、动力变质变形作用的同位素年龄数据集中于230~190Ma。综合地质演化和成矿作用的研究成果,提出在南秦岭碰撞造山过程中引发的动力变质变形作用和岩浆活动提供了成矿元素和成矿流体,在温压梯度以及浮力效应的驱动下向上运移至走滑双重构造变形系统中的有利扩容空间中发生充填型和交代型矿化,即凤太矿集区多金属矿床是区域大规模变形变质-岩浆活动-流体作用的产物,是在构造作用这一主导因素控制下形成的一个多金属后生热液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996.
为了分析断裂对油气宏观分布规律的控制作用,寻找有勘探潜力的油气富集带,文中以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对南堡凹陷断裂组合应力特征、断裂转折及成因进行解析,并结合砂体分布和古今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对南堡凹陷东营组油气分布规律和有利勘探区带做了研究。结果表明:断裂转折部位对油气分布有着控制作用,东营组已探明的油气主要在帚状断裂系、入字形断裂系、交织式断裂系转折轴部高曲率附近呈环带状分布;断裂转折凹面一侧控油性明显,从宏观上来看,油气具有沿沉积相带由细到粗的构造脊高点以及弧形断裂转折凹面一侧的选择性运移的特征,断裂转折轴部高曲率高孔、高渗域与高孔、高渗砂体沉积相带的有利对置决定了油气的主流向;综合研究指出,南堡凹陷北堡构造带是今后优势勘探的首要区带,其次是南堡构造带和南堡4号蛤坨构造带南部。  相似文献   
997.
Disciplinary System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Eco-hydrolog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co-hydrology is a new discipline developed in recent decad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ccelerat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co-hydrology subject by constructing a perfect discipline system and formulating futur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By reviewing a large number of literature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combed and expounded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eco-hydrology,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stages, the embryonic period of eco-hydrology (1970-1986), formulation terminology and the initial exploration period of eco-hydrology (1987-1991), discipline establishment and the initial development period of eco-hydrology (1992-1995), the rapid development period of eco-hydrology (1996-2007) and the improvement period of eco-hydrology (2008-pres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hydrology, the disciplinary system of eco-hydrology was proposed as a framework of “theory-method-practice-branch discipline”. Finally,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understanding,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system of the eco-hydrology, including the disciplinary research plan, the key research project, the country’s major demand,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which will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promo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a sound disciplinary system of eco-hydrology.  相似文献   
998.
湘中盆地锑矿床闻名于世,成矿元素在垂直空间上呈现出上锑(泥盆系)、中金锑(震旦系)、下金钨或金锑钨(板溪群),盆地中锑、边缘锑(金/钨)的成矿分布特征。通过系统的成矿地质条件、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研究,以及矿物流包裹体地球化学数据分析表明,湘中盆地及其基底的成矿元素分带是成矿流体性质和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差异等因素相互耦合的结果。湘中地区基底-盖层成矿系统:构造-岩浆岩+盆地-流体作用,基底成矿元素在流体的作用下被萃取迁移到不同部位(基底→盖层不断演化);成矿元素锑的沉淀主要受流体的温度和pH值影响,金的沉淀主要受硫逸度或总硫溶度的控制,钨的沉淀主要受流体的盐度控制,且因物化条件的变化和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的控制而呈现不同元素组合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999.
The Lehong zinc-lead deposit is one of the new-found large Zn-Pb deposits in the Sichuan- Yunnan-Guizhou Zn-Pb poly-metallic mineralization area. The ore-bodies of the Lehong deposit are strictly controlled by structures, and the fault tectonite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which include morbruk rock, cataclastic rock and tectonic breccia.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faults suggest that there are five tectonic systems formed in the Caledonian-early Hercynian, Indosinian-early Yanshanian, mid-Yanshanian, late Yanshanian and Himalayan periods, respectively. The Lehong fault and the Qiaojia-Lianfeng fault are two important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s which might have acted as channel ways of the ore fluids. The ores are hosted in the subordinary fracture zone, joint fracture zone and interlayer fault zones in trailing folds of the Lehong fault and the Baobaoshang syncline and Jinjiagou anticline. Hence, the Lehong deposit is a tectonic -controlled ore deposit. These research do not only lay a foundation for studying deposit genesis and ore-finding direction in the Lehong deposit, but also provide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s for the ore-finding prognosis of lead-zinc deposits in northwestern Guizhou ore concentration district. © 2018, Science Press. All right reserved.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南方古生界有利暗色页岩发育,但现页岩气勘探取得突破较少,主要原因是南方地质条件复杂,尤其是南方暗色页岩与碳酸盐岩间互发育,页岩气勘探开发面临复杂的碳酸盐岩地质问题。文章从国外勘探经验及近年来南方地区页岩气勘探实践中总结并详细分析了碳酸盐岩发育对页岩气成藏和开发控制的5大问题:(1)地表或近地表岩溶地质问题对开采的影响;(2)页岩目的层顶底板及其内部碳酸盐岩层对成藏和开采的影响;(3)页岩中碳酸盐类矿物含量对开采压裂的影响;(4)页岩层中天然裂缝被方解石充填对成藏的影响问题;(5)常规碳酸盐岩储层与非常规页岩共同成藏问题。建议在南方古生界开展页岩气勘探开发中,把碳酸盐岩本身储集成藏和碳酸盐岩对页岩气成藏、开采、钻井施工等的影响综合考虑,以总含油气系统的思路,综合选井,以促进南方古生界页岩气的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