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6篇
  免费   517篇
  国内免费   1049篇
测绘学   229篇
大气科学   444篇
地球物理   600篇
地质学   2077篇
海洋学   576篇
天文学   740篇
综合类   175篇
自然地理   24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273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265篇
  2005年   260篇
  2004年   204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尚洪田 《中国煤田地质》2006,18(4):25-26,52
分析了洪山预测区西部洪山岩体地质特征及其向外围扩散的范围和程度,研究了北掌勘查区和焦窑煤矿两邻区煤层受岩浆岩影响的程度,认为洪山岩体对预测区煤系及煤层赋存的影响较小,岩体外围仍有煤系赋存。为下一步找煤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2.
量子磁力仪研究和开发近况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张昌达 《物探与化探》2005,29(4):283-287
介绍了核子旋进磁力仪、欧弗豪泽磁力仪、光泵磁力仪、超导磁力仪和原子磁力仪研究和开发近况, 提出了开展研究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3.
湖北省巴东县黄土坡滑坡深部变形防治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几年来从事黄土坡滑坡区的勘查、可研及现场工程管理的认识,从滑坡分布特征、物质构成、稳定研究、变形特征等方面对滑坡进行研究。针对该滑坡厚度巨大,滑体强度高,近期深部变形较明显的实情,作者以库仑定律为基础,提出采用岩土加固治理滑坡区深部滑移的初步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94.
引黄水在北大港水库蓄存期水质咸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引黄水在北大港水库蓄存期水质咸化的事实以及传质理论,定性地分析了引黄水水质咸化的主要原因,包括盐碱土传质作用、蒸发浓缩作用以及风的扰动加速传质作用等.在北大港水库旁修建了一个模拟试验水池,进行了现场模拟试验研究.依据水量平衡和氯离子总量平衡的原理,分别定量地计算了传质作用和蒸发浓缩作用对水质咸化影响的比重.结果表明,在模拟水池蓄水后的30 d内,传质作用对水质咸化影响的比重有随时间增加而增长的趋势;30 d后,传质作用对水质咸化影响的比重稳定在80%,蒸发浓缩作用对水质咸化影响的比重稳定在20%,说明导致水质咸化的最主要因素是盐碱土传质作用.  相似文献   
95.
西北地区空中云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利用1983年7月至1998年12月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SCCP D2的月平均云资料,对西北地区空中云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三个不同区域的月平均总云量、光学厚度和云水路径的区域平均值分别在52.5%~58.3%,2.6~6.6和44.9~77.6 g.m-2之间;西北地区空中云水资源多年平均分布有其沿地形分布的特点,总云量、中云量、总光学厚度和总云水路径的高值区均在天山、昆仑山、祁连山一带,而低值中心一般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内蒙古西部戈壁沙漠—黄土高原西北部一带。此外,祁连山、青海所在的高原气候区云水资源近年呈上升趋势,特别是总光学厚度和总云水路径15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分别约上升了0.8和16.4 g.m-2。  相似文献   
96.
利用一维线性浅水模式从一个比较普遍的角度对地转适应过程中能量转换的特点进行分析。中首先考虑了两类不同的初始不平衡流的适应问题。一个是Gill所采用的质量不平衡模型,即初始场是静止的,只有水面扰动;另一个是Rossby中所考虑的动量不平衡模型,其初始不平衡流中只有风场的扰动,对这两个模型的适应过程而言,一个显的 特点就是能量转换率始终不会大于1/2或小于0,即适应过程中有位(动)能的释放和向动(位)能的转换,但释放出的能量最多只有其中的一半可以保留在最后的平衡场中。另外,本对任意初始不平衡流适应过程中的能量学特征也进行了分析,指出对于偏差场(相对于一定基本态)的动能和位能而言,上述能量转换关系依然成立。  相似文献   
97.
柯树背岩体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柯树背岩体的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及铀金成矿元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柯树背岩体F9大断裂(鹰潭-安远深大断裂)以东部分(东体)与F9大断裂以西部分(西体)在稀土分布模式,微量元素,铀金成矿元素及矿化特征上存在很大的差别,东体与寨背岩体类似,为同熔系列花岗岩,对铀成矿不利;西体为重熔再生岩浆成因的改造型花岗岩,对铀成矿有利,具有良好的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98.
基于土体中结构面的岩土工程问题探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土体中也存在结构面,并且结构面的存在与很多的岩土问题有关。为使土体中的结构面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就其中的几个主要岩土工程问题进行了探讨,它们是:结构面对土体力学性质的影响、土体结构面对土体破坏的控制作用、有时可尝试用离散元等模型分析土体变形、土体中结构面上水的渗流和污染物的运移、结构面上土体力学参数问题、土坡稳定性问题、土与结构物的相互作用问题、土体中结构面与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等。  相似文献   
99.
Structural vibration control using active or passive control strategy is a viable technology for enhancing structural functionality and safety against natural hazards such as strong earthquakes and high wind gusts. Both the active and passive control systems have their limitations. The passive control system has limited capability to control the structural response whereas the active control system depends on external power. The power requirement for active control of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es is usually quite high. Thus, a hybrid control system is a viable solution to alleviate some of the limitations. In this paper a multi‐objective optimal design of a hybrid control system for seismically excited building structures has been proposed. A tuned mass damper (TMD) and an active mass driver (AMD) have been used as the passive and active control components of the hybrid control system, respectively. A fuzzy logic controller (FLC) has been used to drive the AMD as the FLC has inherent robustness and ability to handle the non‐linearities and uncertainties. The genetic algorithm has been used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control system. Peak acceleration and displacement responses non‐dimensionalized with respect to the uncontrolled peak acceleration and displacement responses, respectively, have been used as the two objectives of the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 The proposed design approach for an optimum hybrid mass damper (HMD) system, driven by FLC has been demonstrated with the help of a numerical example. It is shown that the optimum values of the design parameters of the hybrid control system can be determined without specifying the modes to be controlled. The proposed FLC driven HMD has been found to be very effective for vibration control of seismically excited building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available results for the same example structure but with a different optimal absorber. Copyright © 200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00.
古—中生代之交的全球变化与生物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古—中生代之交是显生宙以来最大的一次生物绝灭期 ,其形成机制一直是地学界长期探讨的热点课题之一。地史重大转折期是地球内、外各圈层长期作用下 ,各种量变达到阀值 ,加之可能的外因激化 ,在短时间内以连锁反应形式相继质变 ,形成了全球变化 (包括生物绝灭 )的地球突变期。文中从可能的外因 (外星体撞击事件 )及内因 (岩石圈的变化 ,地球表层的变化和生物圈的变化 )两个方面探讨了古—中生代之交的全球变化与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