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9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218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230篇
地球物理   180篇
地质学   273篇
海洋学   126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59篇
自然地理   26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用方差极大正交旋转REOF方法,将经过均一性检验、分布较均匀的黑龙江省1961~2005年25个测站春季风速变化分为5个区,并对各区风速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探讨了人类活动对风速变化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近45 a来,黑龙江省各个区域风速均呈减小趋势,人类活动可能是导致春季风速减小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02.
2007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明  余晖  梁旭东  李佳 《气象》2009,35(2):94-100
利用热带气旋年鉴、海温和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分析2007年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的风暴级以上热带气旋(简称TC)活动状况及海-气条件.结果表明,相对于气候平均值,2007年西北太平洋TC活动的季节峰期推后了约2个月,源地明显偏北,生成点纬度发生了2次明显跃变,年度TC的总体活动较弱,但个体的强度较强,路径以西北行为主,登陆比例偏大.影响上述TC活动特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年内ENSO循环的位相使得上半年的大气环流不利因素居多,而下半年大尺度上升运动、热带辐合带均较强,副高偏北、局地垂直风切变较小和对流层低层较强的扰动活动等条件,也十分有利热带气旋活动.  相似文献   
103.
全球变化与区域干旱化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符淙斌  马柱国 《大气科学》2008,32(4):752-760
本文总结了已完成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计划项目(“973”项目)“我国生存环境演变和北方干旱化趋势预测”(1999~2004年)和正在执行的“973”项目“北方干旱化与人类适应”的有关干旱化问题研究的部分成果。主要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最近几年在近代区域干旱化的事实及全球联系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全球增暖背景下区域干旱化的形成机理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04.
气候变化对陆地水循环影响研究的问题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4  
简要地回顾了现存的由气候情景驱动水文模型研究气候变化对陆地水循环影响的方法。指出这种单向连接方法很难将气候变暖及人类活动引起的陆地水循环变化反馈给大气。这既影响对降雨的预测精度,又不能正确地描写陆地水循环的变化。近10年来气候学家对大气环流模型中陆面过程模型的改进以及水文气候学家对大尺度水文模型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展现了它们之间的互补性,以及未来用水文-气候耦合模型方法研究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陆地水循环影响及水资源预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5.
文章利用CESM1.1(公共地球系统模式)模式过去千年集合试验结果,对模拟的过去千年中国东部持续性严重干旱事件的时空特征及发生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模式模拟出过去千年中国东部发生了7次持续性严重干旱事件,分别为883~910年、951~977年、1253~1305年、1327~1346年、1471~1488年、1587~1610年和1688~1699年干旱事件,其中仅1471~1488年干旱事件与中国东部旱涝指数对应较好,表明模式对中国东部干旱事件的模拟能力较低。这7次干旱事件均与模拟的ENSO(厄尔尼诺-南方涛动)负位相状态相对应,揭示ENSO可能对中国东部干旱事件的发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模拟分析结果显示,1253~1305年干旱事件前期可能主要受火山活动驱动,后期则可能受到太阳活动和自然内部变率的影响。另外,1587~1610年干旱事件后期可能也受到火山活动的影响;883~910年和951~977年干旱事件则完全受自然内部变率的影响。对1327~1346年、1471~1488年和1688~1699年这3次干旱事件,无法分辨外强迫和内部变率ENSO的各自贡献。  相似文献   
106.
Hydrological regimes in the Yellow River have changed significantly because of climate change and intensive human interventions. These changes present severe challenges to water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ecological development. Variation of run‐off, suspended sediment load (SSL), and eight precipitation indices (P1: 0–12 mm·day?1, P12: 12–25 mm·day?1, P25: 25–50 mm·day?1, P50: P ≥ 50 mm·day?1 and corresponding rainfall day: Pd1, Pd12, Pd25, Pd50 day year?1) in three critical parts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source region: SRYRB, upper reaches: URYRB, middle reaches: MRYRB)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period from 1960 to 2015. The results show that run‐off and SSL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 < 0.01) in the URYRB and the MRYRB, whereas their decline in the SRYRB was insignificant (P > 0.05). Moreover, run‐off in the URYRB had one change point in 1987, and SSL in the URYRB as well as run‐off and SSL in the MRYRB had two change points (in the 1970s and the 1990s). Over the same period, only Pd1 and Pd12 in the SRYRB showed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rends, and an abrupt change appeared in 1981. The optimal precipitation indices for assessing the effects of precipitation on run‐off and SSL in the URYRB and MRYRB were Pd50 and P12, respectively. A double‐mass curve analysis showed that precipitation and human activities contributed to approximately 20% and 80% of the reduction in run‐off, respectively, for both the SRYRB and the MRYRB. However,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precipitation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SSL reduction was approximately 40% and 60% in the URYRB and 5% and 95% in the MRYRB, respectively. Human activities, primarily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and water extraction (diversion), were the main factors (>50%) that reduced the run‐off. However, the dominant driving factors for SSL reduction wer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and reservoir interception, for which the contribution rate was higher than 70% in the MRYRB. This work strengthens the understanding of hydrological responses to precipitation change and provides a useful reference for regional water resource utilization.  相似文献   
107.
李春江  张艳  刘志林  柴彦威 《地理科学》2021,41(9):1606-1614
城市扩张和郊区化显著增加居民的通勤时间,减少居民在社区内及周边开展的日常活动,进而可能对居民的社区社会资本产生消极影响。基于2017年北京市26个社区居民的社区融合与活动日志问卷调查数据,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通勤时间、社区活动对社区社会资本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控制居民社会经济属性和社区区位后,长时间通勤会减少居民在社区及周边1 000 m范围内开展的活动,并进一步对社区社交网络结构、社会信任和共同价值等社区社会资本的不同维度产生负面影响。此外,社区活动中社交娱乐活动的中介效应显著,而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中介效应不显著。最后,证实了促进职住平衡、减少职住分离的规划政策对于增加居民社区活动及培育社区社会资本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8.
创新活动与创新网络的多尺度空间模式是创新经济地理学关注的焦点。论文选择在知识分类上兼具隐性和显性知识特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相关专利数据,分析了2001—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独立创新活动和合作创新网络在“区域—省域—市域”的多尺度空间特征,并对其进行空间分类。结果显示:① 创新活动在城市层面最具解释力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活动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北部沿海地区,市域尺度上的创新活动存在较大差异;② 内部创新网络和外部创新网络在区域层面最具解释力度,创新网络集中在东部和北部沿海地区,市域尺度上的创新网络变异明显;③ 在不同尺度上,创新网络与创新活动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地方创新环境与创新主体性质是造成上述格局差异的重要原因。仅停留在空间上的分析很难深入解释创新网络格局,应从更微观的创新主体层面探究创新结网的过程和机理。此外,创新活动和创新网络分别具有“多尺度结构性嵌套”和“多尺度能动性交换”特征,未来研究应对两者之间的差别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09.
中国城乡居民幸福感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提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然而,当前对城乡居民幸福感的实证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本研究认为,城市并不必然会带来更美好的生活,而是更好的城市让生活更幸福。为此,本研究运用多层次线性回归模型,基于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对中国城乡居民的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整体上高于乡村居民,这种差异主要源于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环境和生活节奏等方面的差异。因此,要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需要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的获得感、推动城市住房政策改革、进一步加快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实现以家庭为单位的新型市民化模式以及推行更为健全的劳动政策。  相似文献   
110.
近20年来,随着经济的增长及人口压力的加剧,城市建筑越来越高,基坑开挖越来越深,大量的桩基施工不可避免地对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产生影响,而水文地质条件的改变又反过来影响制约人类的活动,甚至引发地质灾害。该文以济南某小区为例,通过水文地质调查、野外钻探、综合分析等手段,研究分析近年来该小区周边地下水位上升的原因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小区周边水文地质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小区周围由原来的径流排泄区慢慢转变为一小型的"蓄水区",由此造成小区周边地下水位大幅上升,并对构筑物产生了不利影响。研究结果对该小区结构的后期处理、周边地块开发及类似工程水文地质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