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22篇
地质学   2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Using finite element technique of the plane-strain problem in solid-liquid two-phase medium, we studi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eld precursors" and "focus precursors" of subsurface fluid and their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in case of dip-slip earthquake. The results show that: ① the change of ground fluid is slow and the anomaly is not prominent in the early period which is of elastic accumulation and non-linear; ②dilatancy emerges and anomaly focus mainly in the source region in the moderate period which is hardening and of local dilatancy. In the period the focus precursors emerge earlier than the field precursors; ③anomalies spread continuously in the source area and new regions with big anomaly emerge out of the source region in the middle-short period which is of large-scale dilatancy.  相似文献   
92.
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夏季臭氧污染问题日渐凸显,成为影响空气质量、环境改善的重要因素之一,为量化评估臭氧前体物减排对臭氧污染的影响,本文以2021年6月19—30日中国东部地区臭氧污染过程为例,应用空气质量模型CMAQ-DDM方法与卫星遥感反演算法分析了东部地区臭氧浓度对人为源前体物排放敏感性的响应程度,并对臭氧前体物设置不同削减比例开展减排情景模拟,结果表明:1)2021年6月19—30日中国东部出现了一次长时间区域性臭氧污染过程,大部分城市达轻度至中度污染水平;2)整个污染时段东部地区主要以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挥发性有机物)控制区或VOCs与NOx协同控制区为主,模型模拟与卫星反演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污染过程前段(19—25日)东部地区对VOCs敏感性较高,污染后段(26—30日)大部分地区转为VOCs和NOx协同控制区,特别是河南、安徽、江苏部分地区,对NOx敏感性提高较为显著;3)在相同减排比例条件下(VOCs∶NOx=2∶1),减排幅度越大,臭氧降幅越大,当VOCs削减比例由20%提高到40%时,臭氧浓度降幅由1.7%增大至3.6%;由VOCs和NOx协同减排(2∶1)过渡为强化NOx减排(1∶1)的分阶段控制优于单一的减排控制方案,臭氧改善率平均增强0.1%;仅削减高架源NOx对臭氧降幅不显著。  相似文献   
93.
基于震例的前兆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蒋海昆  苗青壮  吴琼  宋金 《地震学报》2009,31(3):245-259
依据《中国震例》(1966——1999收录的185次震例的2500多条地震活动及前兆异常资料,研究了各学科平均异常数量、空间分布范围、异常时间等统计特征及其与主震震级的关系.结果显示,地震学、形变、流体异常数量相对较多,且平均异常数量随震级增大有加速增长的趋势,前兆平均异常数量随震级的增加尤其明显.从地震学各方法来看,频次、空区、b值、条带等方法提供的异常数占总异常数量的1/2.前兆异常分布范围数倍于地震破裂尺度,形变、流体异常平均震中距随主震震级大体上呈线性增加.各类异常出现时间与未来主震震级定性正相关,即地震越大,出现的时间越早.研究结果还显示,当目标震级不高时(例如5——6级地震),现有预测方法及手段可能不足以提供年时间尺度的地震预测依据.同时,流体和电磁等前兆学科在3年地震大形势预测研究,甚至是在年度预测研究中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可能也不如人们所期望的那么大.本文较多震例的平均统计结果显示,随主震的临近,前兆异常空间分布向震中附近集中、收缩,同时异常数量明显增加.这一现象始于年尺度的中短期阶段而非更短时间的临震,同时本文亦未能够检测到前兆异常空间分布向外围明显的扩散过程.最后对《中国震例》前兆异常选取范围的合理性及对本文统计结果的可能影响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4.
本文是作者2003年底提交的2篇内部报告之一. 文中指出我国冕宁台(DDC-2仪器)等可用的地电台, 自1994年前后出现了长趋势、大范围、具有同步转折的规律性地电阻率震兆性异常变化, 并于1999-2000年前后发生第2次同步转折或加速下降, 根据这些地电前兆变化求得2000年以来, 台站地下数百米深处的加强应力场的主压应力方向, 发现其分布有规律, 与周围板块运动有关. 参照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地电前兆经验, 认为我国(含海域和台湾), 特别是西部地区(在冕宁台周围二、三百公里范围内), 近期(未来1~3年)存在发生7级或7级以上乃至8级特大地震的可能①.建议在川、滇地区增设地电台站, 引进抗电磁干扰极强的新型仪器, 开展短临预测新方法的实验, 捕捉短临前兆. 地震局特批"川滇地区地电强化测试项目", 在冕宁、红格等4个台使用了新型抗干扰的PS-100仪器系统, 捕捉地震短临前兆. 至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前, 仍在运转的红格台(距微观震中465 km;距宏观震中北川640 km)难能可贵地记录到汶川地震的HRT波短临地震前兆, 表明地震的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95.
IntroductionThepreparationandoccurrenceofearthquakesareofthecomplicatednaturewithsomephysicalorchemicalphenomena,socalledasearthquakeprecursorswhichmightbeexpectedtobeusedtopredictearthquake,speciallystrongearthquake.Intheresearchofearthquakeprediction,however,theproblemthathowtheprecursorscouldbeidentifiedtoattributetoanearthquakehasbeenstillunsolved.AsthefirststeptheresearchoftherelationbetWeentheprecursoryinformatiollandearthquakeelements(magnitude,space,andoccurrencetime)needtobeconducted.…  相似文献   
96.
By means of a three-dimensional meteorological model (MM5) and a chemical model,the distributions of tropospheric ozone and its precursors over China have been simulated in summer and winter time,16-18 August 1994 and 7-9 January 1995.The distribution of ozone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in summer time is deeply discussed.The simulat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distributions of surface ozone and NOx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observed results,and human activities and photochemical reactions are the main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surface ozone and NOx concentrations.In addition,higher ozone concentrations are coincided with the air convergence,and the lower concentrations are related to the air divergence.In summer,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the strong flow convergence results in higher ozone concentrations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and the strong flow divergence results in lower ozone concentrations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In winter time ozone concentrations show large-scale characteristics controlled by westerly flow,and in the jet area they are lower than those outside the jet.  相似文献   
97.
西藏玛尼7.5级震与云南的远场前兆异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继登 《地震研究》2000,23(3):307-313
远场前兆,是一种场兆,它是地壳构造活动的反映,往往也是强震连发的异常表现,它显示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增强作用。1996年2月3日丽江7.0级大震后,云南省的前兆异常突出。前兆异常分布广,异常种类也多;有新的趋势性异常出现,持续多年的继承性异常也很多,有些前兆异常幅度类似于孟连、武定、丽江三次强震前的异常图象。1997年7~9月,这些趋势性异常或继承性异常出现转折与恢复,一些短期异常也趋于结束。如果说云  相似文献   
98.
地震前兆台网监测能力评估方法及其在首都圈地区的试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简要介绍了地震前兆台网的前兆监测能力评估的二种方法,并在首都圈地区现今与未来监测能力评估中试用。评估的初步结果表明, 实施首都圈防震减灾示范区数字化前兆台网建设工程之后, 该区的地震前兆监测能力将得到显著增强, 但西南部和东北部山区仍然是源兆监测的“ 空白区”。  相似文献   
99.
某些震源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郭增建  秦保燕 《地震》2000,20(1):103-109
震前预滑是预报大震的物理基础之一。在强的构造压力作用下形成的震源,预滑较显。在构造引张作用下形成的震源,预滑易和发震本身紧连在一起。大地震(M≥7)发生时在地表形成的错动可分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在震中区局部地段有错动;第二种是在地表与震源长度相当的地段有锚动但中间部位位移较在;第三种是在地表与震源长度相当的地段有错动但位移在以处几乎相当。按照组合模式,可将地震前兆分为震源区前兆、调整单元和调整场区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