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8篇
  2012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介绍了合肥市创新防震减灾社会管理机制的基本做法,分析了其成效与不足,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市县防震减灾社会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引言 地下水中溶解气体的观测,在水文地质、水文地球化学、构造地球化学、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水质调查研究中是一项经常做的项目。近20多年来,作为监测地震前兆的方法,更在国内外较广泛地开展起来,且取得了一些较好震例资料(张炜等,1992;蒋凤亮等,1989),在为各种目的所进行的溶解气体取样方法,多年来基本上都采用大口试剂瓶(内含球胆)作为取样、脱气装置(图1)。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这种取样装置内用来脱气的球胆对溶解气体总量及其组分等观测结果会有较大的影响。另外,还发现文献(地矿部地下水标准检验方法编写组,1988;…  相似文献   
3.
前兆异常要素与地震要素模糊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模糊信息处理方法研究两变量之间或多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有别于传统的统计相关,而带有模糊性.对前兆异常要素与地震要素模糊关系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了该方法用于评价异常要素与地震要素关系中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同时也给出了霍山小震月频次与地震模糊关系的实例分析.由于地震孕育过程的复杂性,引进模糊关系评价时,较传统的统计相关分析更全面、更完善,并可用隶属度给出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4.
气体数字化观测气水分离装置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陈华静  张朝明  朱方  李罡风  余华扬 《地震》2002,22(1):104-110
1995~2000年气体前兆观测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台站观测方式由原来的人工取样发展成为连续的数字化自动观测。但实现这一技术的基础环节(气水分离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观测井气水分离技术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适合于不同条件并孔的气水分离装置。  相似文献   
5.
利用模糊分维计算公式,计算了1983年11月7日山东荷泽Ms5.9级地震和1992年10月22日江苏射阳Ms4.6级地震震中附近的井水位、水氡观测值的模糊分维值。结果表明,地震发生前其模糊分维值有明显的降维现象,异常显示比始观测曲线异常显示明显。  相似文献   
6.
IntroductionThepreparationandoccurrenceofearthquakesareofthecomplicatednaturewithsomephysicalorchemicalphenomena,socalledasearthquakeprecursorswhichmightbeexpectedtobeusedtopredictearthquake,speciallystrongearthquake.Intheresearchofearthquakeprediction,however,theproblemthathowtheprecursorscouldbeidentifiedtoattributetoanearthquakehasbeenstillunsolved.AsthefirststeptheresearchoftherelationbetWeentheprecursoryinformatiollandearthquakeelements(magnitude,space,andoccurrencetime)needtobeconducted.…  相似文献   
7.
0 引言 众所周知,地壳深部流体,特别是气体,其运动学特征同地壳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地球化学动力研究表明,地壳凡有结构面的地方,如块体界面、断层面等,其物质能量交换活跃,化学、物理作用强烈,往往成为地下流体外泄的通道。这使以研究土壤气体的组分含量空间变化来判定隐伏断层的存在及其走向、方位成为可能。地壳构造活动和岩石破裂运动常伴随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因而地下流体成份及其运动形式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地下温度与压力差的作用下,发生变化的地下流体成份运移到地表而形成气体地球化学的异常带。一般说来,这种异常带与地下断层的存在有关。研究断层气体组分随时间的变化可能捕捉到地震孕育或断层活动的信息,因而对地震监测预报、判定地震危险区有实际意义。近几年来,国内外对断层气、土壤气的研究成为地震地球化学工作者探索地震前兆新方法的重要方向之一。我们在肥东形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逸出气动态特征形成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研究管径和结构不同的井孔-含水气层物理模拟实验以及地下水、气补给量与逸出气动态的关系实验,得出地下水逸出气动态的最基本特征是突发、阵发,其形成机制在于逸出气运移、排放过程中存在积累-释放的往复过程。在地震等地质事件孕育、发生过程中,地壳应力、应变积累和释放可能引起的地下含水、气层的气体储存和迁移的场所空间及通道的变形、贯通或阻塞,地下水流速、流量的增减及气体发生、补给量等的变化,都能在逸出气动态中以爆发式地显示出来。由气体的性质致使逸出气在地震前兆观测中具有更灵敏、更显著的异常显示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