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4篇
  免费   424篇
  国内免费   937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2014篇
地球物理   183篇
地质学   194篇
海洋学   136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11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干冷空气活动对2008年梅雨降水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8年梅汛期暴雨过程中干冷空气侵入对暴雨发生、发展和维持的作用.结果表明:梅雨期中高纬度环流的演变和调整与暴雨过程密切相关,亚洲北部阻塞高压(高压脊)的建立和维持,使得500hPa高度上西风锋区南压,导致干冷空气南下,极涡活动的异常偏东和加强有助于冷空气向江淮流域输送,有利于江淮流域暴雨的发展.在江淮流域梅雨期间,干冷空气的活跃与暴雨过程相对应.干冷空气来源于中高纬度和中高层.干冷空气侵入有利于对流层中高层干层的形成和维持.而且,干冷空气侵入是梅雨湿度锋形成和维持的一个重要动力和热力原因.在此研究基础上,归纳出中期预报着眼点,供实际业务预报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982.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细根周转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房秋兰  沙丽清 《山地学报》2005,23(4):488-494
研究了季节雨林0~20 cm土层中≤2 mm细根的生物量、分解量、死亡量、生长量和周转率,并比较了0~10 cm和10~2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的差异。结果表明:0~10 cm的细根生物量明显多于10~20 cm的细根生物量;在0~20 cm土层中,季节雨林活细根和死细根生物量分别为5 418 kg.hm-2和707 kg.hm-2;细根生物量的季节变化显著,其中活细根生物量的最大值出现在5月,最小值出现在8月;年分解量、年死亡量、年生长量和年周转率分别为391 kg.hm-2,1 061 kg.hm-2,3 776 kg.hm-2和0.70 times.a-1。  相似文献   
983.
为了进一步提高飞机增雨空地跟踪指挥科学作业效率,建立了集作业跟踪指挥监控通信于一体的贵州飞机人工增雨空地通信作业指挥系统。 本文简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特征,紧密联系贵州飞机人工增雨实时跟踪指挥作业需求,实现了贵州飞机人工增雨业务工作中飞行航线设计和申报、飞行作业时实时GPS数据收集、飞行轨迹信息实时显示和监控、催化剂播撒情况和实时作业决策指挥等功能。实践的结果表明,自2018年以来使用该系统应用于每次飞机人工增雨空地协调跟踪指挥作业,作业指挥效果较好,使得贵州飞机人工增雨工作在抵御干旱、增加水库电站蓄水、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保障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84.
应用常规天气资料、卫星云图及多普勒雷达产品资料,针对2009年4月18日夜间至21日白天通辽地区出现的一次久旱转雨天气过程,通过动力诊断分析和物理量诊断方法阐述了此次过程的环流成因,利用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风廓线及回波高度产品,揭示了这次过程天气系统的回波特征。结果表明:这次过程分别是由低层暖湿切变及短波槽不断分裂南下加强后,与地面倒槽配合形成的低涡影响造成的。  相似文献   
985.
利用辽宁阜新国家站(121.7458°E,42.0672°N)的毫米波云雷达(8 mm)和微雨雷达(12.5 mm)对2020年8月12-13日东北冷涡影响下的一次降水过程进行了观测,分析了云降水的垂直结构特征并探讨了降水机制。结果表明:本次过程中,云水平方向发展不均匀,以层状云和层积混合云为主,云内有时还嵌有对流泡。云降水阶段性变化明显,先后出现了层状云降水、层积混合云降水和对流云降水。层状云降水和层积混合云降水均表现出明显的亮带特征,但层积混合云降水的雷达回波强度、回波顶高和降水强度明显大于层状云降水。对流云降水的雷达回波会因强降水而产生明显衰减,因此回波顶高不能表示出实际的云顶情况。层状云降水阶段,云雷达反射率随高度降低增长缓慢,雨滴在下落过程中受蒸发和碰并的共同作用,反射率降低。与层状云降水相比,层积混合云降水的碰并效应强,且由于前期降水对近地面的增湿作用,使云下蒸发弱。对流云降水阶段,反射率的增长主要发生在冰水混合层,有利于大滴的产生,拓宽了云滴谱,提高了碰并效率。  相似文献   
986.
Soil creep, soil water tension and soil temperature were monitored at the Schildmatt experimental site over a 7 month period, in order to study the dynamics of creep movements measured with a specially designed strain gauge probe. The limited displacements and the very low signals which had to be measured were taken into account in estimating the uncertainty in measurements. The results obtained emphasize the very discontinuous and highly reversible character of the creep movements and their seasonal nature. Displacements occurred mainly during two events: their size were 10 mm and 2 mm, but the overall displacements for the whole intensive study period (January–July 1985) was only 3 mm. The relationships with soil moisture and temperature conditions indicated that ice segregation and saturated conditions are major influences, but more needs to be known about the way they act on soil creep.  相似文献   
987.
Comparison of TRMM and water district rain rates over New Mexico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This paper compares monthly and seasonal rain rates derived from the Version 5 (V5) and Version 6 (V6) TRMM Precipitation Radar (TPR, TSDIS reference 2A25), TRMM Microwave Imager (TMI, 2A12), TRMM Combined Instrument (TCI, 2B31), TRMM calibrated IR rain estimates (3B42) and TRMM merged gauge and satellite analysis (3B43) algorithms over New Mexico (NM) with rain gauge analyses provided by the New Mexico water districts (WD). The average rain rates over the NM region for 1998–2002 are 0.91mmd?1 for WD and 0.75, 1.38, 1.49, 1.27, and 1.07mmd?1 for V5 3B43, 3B42, TMI, PR and TCA; and 0.74, 1.38, 0.87 and 0.97 mm d?1 for V6 3B43, TMI, TPR and TCA, respectively. Comparison of V5 3B43 with WD rain rates and the daily TRMM mission index (TPR and TMI) suggests that the low bias of V5 3B43 for the wet months (summer to early fall) may be due to the non-inclusion of some rain events in the operational gauge analyses that are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V5 3B43. Correlation analyses show that the WD rain rates vary in phase, with higher correlation between neighboring WDs. High temporal correlations (>0.8) exist between WD and the combined algorithms (3B42, 3B43 and TCA for both V5 and V6) while satellite instrument algorithms (PR, TMI and TCI) are correlated best among themselves at the monthly scale. Paired t-tests of the monthly time series show that V5 3B42 and TMI a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from the WD rain rates whil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exists between WD and the other products. The agreements between the TRMM satellite and WD gauge estimates are best for the spring and fall and worst for winter and summer. The reduction in V6 TMI (?7.4%) and TPR (?31%) rain rates (compared to V5) results in better agreement between WD estimates and TMI in winter and TPR during summer.  相似文献   
988.
西北地区城市化对城市气候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51,自引:5,他引:46  
以西北地区五个省会城市所在的地区为研究区域,分析了近50年西北地区城市气候的变化趋势,考察了城市发展对气候的影响,发现西北地区大城市存在显著的热岛效应、雨岛效应、干岛效应和暗岛效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城市发展与城市气候变化之间的回归模型,证明西北地区城市发展对气候的影响不完全符合库次涅茨曲线特征。  相似文献   
989.
针对一年中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服务(IGS)跟踪站联测残差影响较大等问题,总结平均温度变化、雨雪天气情况与IGS站联测残差的关系,判断影响IGS跟踪站联测残差的因素.适合我国境内及周边IGS站联测的基准站的稳定性检测,并使用标准化均方根误差平均值(NRMS)进行评价,在避免影响精度因素的情况下进行联测,提高精度.最后选取2018年CHAN站作为未知站点,对我国东北地区周边4个IGS站(BJFS、DAEJ、SHAO、ULAB)进行联测,利用GAMIT/GLOBK软件进行高精度基线处理,并选择2017年数据进行检核.实验结果表明平均温度变化与雨雪天气是影响IGS跟踪站联测残差的两项因素,平均温度与NRMS值呈负相关趋势,相关性大于60%.雨雪天气联测效果较差,较非雨雪天气NRMS值相差0.5mm左右,其中降雪天气联测精度最低,不建议雨雪天气进行联测任务.  相似文献   
990.
沿岸陆地垂向运动是沿海相对海平面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GPS直接观测或者联合验潮站和高度计资料进行推算,前者较为精确但目前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沿岸数据缺乏,后者资料相对丰富但准确性有待验证。本研究利用全球191个验潮站数据及同步的高度计资料和GPS监测数据,对两种方法得到的陆地垂向运动速率进行了比较,发现对于陆地垂向运动明显的站位,两种方法计算的趋势相同比例为74%;陆地垂向运动速率的空间分布表现为高纬度沿岸陆地抬升和中低纬度不同程度的陆地沉降,这与冰川均衡调整(GIA)模型结果和近期GRACE重力卫星观测较为符合,说明了基于验潮站和高度计联合推算沿岸陆地垂向运动的方法具有较高可行性。将此方法应用于中国沿岸,基于29个长期验潮站数据计算了中国沿海1993—2016年陆地垂向运动速率,发现存在以长江口为分界北升南降的空间特征;南部沿岸陆地沉降会加剧沿海相对海平面上升,给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