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95篇
  免费   2848篇
  国内免费   3517篇
测绘学   1913篇
大气科学   3154篇
地球物理   3181篇
地质学   6932篇
海洋学   1990篇
天文学   183篇
综合类   965篇
自然地理   2942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460篇
  2021年   553篇
  2020年   571篇
  2019年   745篇
  2018年   582篇
  2017年   634篇
  2016年   648篇
  2015年   714篇
  2014年   1039篇
  2013年   1070篇
  2012年   1080篇
  2011年   1114篇
  2010年   877篇
  2009年   1004篇
  2008年   976篇
  2007年   1204篇
  2006年   1083篇
  2005年   872篇
  2004年   840篇
  2003年   759篇
  2002年   657篇
  2001年   536篇
  2000年   529篇
  1999年   468篇
  1998年   416篇
  1997年   337篇
  1996年   283篇
  1995年   209篇
  1994年   198篇
  1993年   129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4篇
  1971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21.
ARGO剖面浮标数据质量控制过程剖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ARGO计划的观测目标是能取得精度分别为0.5℃和0.01PSU的海水温度和盐度资料。然而,由于目前海水盐度是采用海水电导率间接导出的,而测量海水电导率的传感器很容易产生偏差。因此,必须对获得的ARGO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文章详细介绍了ARGO剖面浮标资料实时质量控制模式和延时质量控制模式及其采用的质量控制方法等。  相似文献   
122.
本文分析了东、黄海典型海区3个测站在2000~2003年间4个航次的叶绿素a周日变动特征,结果表明由于地理环境、水文特征以及季节差异,各海区叶绿素a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变动特点.在东海陆架区,日变化上表层各粒级主要以半日周期为主,受黑潮入侵程度不同而略有变化;长江口由于受到潮汐的影响,各粒级的日变化同潮汐的涨落相对应,主要为半日周期;黄海中部海区叶绿素a尤其是NANO级浮游植物在周日变化上以全日周期为主,受黄海冷水团强弱不同而不同.本文进一步应用渐近回归初步分析了多种环境因子对叶绿素a周日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3.
南四湖湖内浅槽工程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四湖湖内工程是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的单项工程,工程区位于山东省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挖泥船施工将对湖内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从排泥场回水污染物、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三个方面阐述了工程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程度,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4.
冬季东中国海环流中的中尺度涡旋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高精度的POM模式 ,考虑了海底地形、外来流、长江径流、海面风应力、海面热通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模拟了冬季东中国海环流结构。模拟结果显示 :在黄海东部很可能存在两个涡 ,中心分别在124°37′E ,37°N ,124°E ,35°30′N ;东海北部存在一个大型的气旋式涡旋 ,其中心位置在125.1°E ,30.5°N附近 ,该涡旋是由东北向的台湾暖流、西北向的黄海暖流及南下的沿岸流组成的封闭结构 ;日本九州以西黑潮入侵分支形成一涡旋 ,黑潮分支是形成此涡旋的直接动力因素 ,另外地形和冬季盛行的偏北风也对该涡旋的形成有一定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5.
Time domain modelling of the transient asymmetric flooding of Ro-Ro ship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work aims at contributing to improve knowledge on transient asymmetric flooding through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First, a time domain theoretical model of ship motions and flooding is described. Results from experimental work are presented evidencing that transient asymmetric flooding may cause the capsizing of a Ro-Ro shaped barge. The theoretical model is used to predict the capsize of the Ro-Ro shaped barge. Reasonable agreement between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results was found. Finally, a review of the European Gateway accident is given and the theoretical model is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this type of accident.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is theoretical model, together with an accurate modelling of the flooding of machinery compartments, reproduces successfully the capsizing of the European Gateway due to transient asymmetric flooding. Therefore, the internal arrangement of Ro-Ro ships should be carefully studied at the design stage in order to avoid this phenomenon.  相似文献   
126.
计算域的选取对风暴潮数值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作者以 72 0 3号台风过程中引起的黄海沿岸水文测站的风暴潮过程为例 ,选取不同计算域 ,模拟计算的同一测站的风暴潮增水值有很大差异。只有选取整个黄渤海海域 ,才能得到较精确的风暴潮增水结果。从而揭示在封闭或半封闭海域中由风暴过程激发的区域自由振荡 ,是风暴潮增水中不容忽视的量。说明该海域中的风暴潮过程是海域整体效应的响应 ,因此认为数值模拟中计算域应选取整个封闭或半封闭海域  相似文献   
127.
海带的病害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综述了养殖海带危害严重的主要疾病其防治方法。文章按海带夏苗培育中的病害及其防治,海上栽培期间发生的病害 及其防治的顺序分别叙述了各主要病害,尤其对危害严重的病害种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记述,以期对海带疾病的研究提供参考材料。  相似文献   
128.
129.
LI  Wen-long 《中国海洋工程》2003,17(4):541-550
The floating oil storage system has been proposed as a new facility for Strategic Petroleum Reserve (SPR) in China. Mooring is one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to ensure the safety, reliability, and performance of the oil storage system.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cept, analysis, design and reliability of the mooring system. For mooring system design of these oil vessels, analysis is essential of the behavior of the vessel in connection with mooring facilities of nonlinear resilience. A nonlinear mathematical model for analyzing a moored vessel is established and solved. Some result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presented. Assessment of the safety regarding the mooring system in terms of failure probability is carried out. Another simulation model for calculating the failure probability of the mooring system is proposed. The design parameters that have an influence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ailure probability have been identifi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oring system has an annual reliab  相似文献   
130.
渤、黄、东海陆架底质的形成分布与末次盛冰期之后的海侵密切相关。末次盛冰期结束、海侵开始以来 ,潮流是渤、黄、东海陆架上的永久性主导作用应力。为从长期沉积动力演变过程的角度 ,探讨渤、黄、东海陆架底质形成分布的有关成因问题 ,利用数值模拟手段 ,再现了末次盛冰期以来 6个时期渤、黄、东海陆架潮流作用下海底的冲淤格局及底质分布。结果表明 ,扬子浅滩南侧东海外陆架的砂质沉积基本上是自 - 80 m海面以来形成的。扬子浅滩形成于 -5 2 m海面之后 ,至 - 3 0 m海面时已有一定规模 ,全新世最大海侵之后 ,逐渐形成现在规模的扬子浅滩。南黄海中部泥自 - 5 2 m海面时就已开始形成 ,- 3 0 m海面时范围很大 ,侵入北黄海 ,全新世最大海侵以来 ,逐渐调整到现在的范围。渤海中央泥、北黄海西部泥、浙闽岸外泥、辽东半岛西侧与北侧的砂质沉积、西朝鲜湾与江华湾中的砂质沉积以及苏北浅滩是自全新世最大海侵以来逐渐形成的。海州湾中砂质沉积形成的盛期在公元 8世纪之后。济洲岛西南泥、南黄海东部泥很可能分别形成于 - 3 0 m海面、- 5 2 m海面以来。全新世渤、黄、东海陆架底质分布的演变过程大致分为 2个阶段 :全新世最大海侵之前为渤、黄、东海陆架底质分布宏观格局的形成阶段 ;全新世最大海侵至今为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