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66篇
地球物理   89篇
地质学   68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24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81.
Reviewing some important German scientists who have developed climatic regionalization schemes either on a global or Chinese scale, their various definitions of the tropical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in China are discussed and compared with Huang Bingwei‘s climate classification scheme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tropical climate therein. It can be seen that, due to different 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of the climatic regionalization schemes, the definitions of the tropics vary and hence also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in China. However, it is found that the tropical climate type occupies only a peripheral part of southern China, though it firmly represents a distinctive type of climate that is subsequently associated with a great economic importance for China. As such, the tropical climate type was mostly identified with its agro-climatological significance, that is by giving favourable growing conditions all-year round for perennial crops with a great heat demand. Tropical climate is, hence, conventionally regarded to be governed by all-year round summer conditions “where winter never comes“.  相似文献   
482.
纵瑞文  龚一鸣 《中国地质》2019,46(6):1259-1269
西准噶尔地区广泛分布的和布克河组已被证明是洪古勒楞组的晚出异名,本文在西准噶尔克拉赛勒克山原划为下石炭统"和布克河组"的碎屑岩地层中发现了丰富的动、植物化石,包括:三叶虫Phacops sp.,菊石Manticoceras sp.,腕足类Tylothyris sp.,Aulacella sp.,"Mucrospirifer"sp.,Cyrtospirifer sp.,植物Leptophloeum rhombicum,Syringodendron sp.,Knorria sp.,其时代显示为晚泥盆世。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将其厘定为上泥盆统铁列克提组,而非"和布克河组"的替代名称洪古勒楞组。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证明了西准噶尔玛依力山地层小区内没有洪古勒楞组的分布,其晚泥盆世地层仅由铁列克提组组成,洪古勒楞组只分布在沙尔布尔提山地层小区,两个地层小区的界线为孟布拉克北侧至谢米斯台山南坡的深大断裂。晚泥盆世两个地层小区沉积分异明显,直到早石炭世早期才进入统一的盆地演化阶段,地层小区的分区性也随之消失。  相似文献   
483.
未来的城市旅游竞争将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即区域之间的竞争.随着区域旅游合作在我国的蓬勃发展,以有中国旅游"金三角"之称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分析探讨了区域旅游城市化、城市旅游区域化、区域内核心城市旅游互动发展等区域旅游的发展趋势,认为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模式是"多核心 网络化",并从旅游发展理念互动一利益共赢、旅游体制机制互动一区域协作、旅游产品设计互动一整合创新、旅游市场营销互动一"同城"效应等角度,对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中上海、南京、杭州的城市旅游互动进行了实例研究,旨在进一步促进长三角区域旅游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84.
对自然地理区划方法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16  
郑度  欧阳  周成虎 《地理学报》2008,63(6):563-573
在研习和继承前人区划研究工作与成果的基础上, 着重于自然地理区划方法论及其体系的探讨。首先, 深入阐述了自然地理区划的内涵, 认为: 自然地理区划既是区域划分的结 果, 也是区域划分的方法与过程, 同时还是认识地理特征和发现地理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 第二, 假设性认为自然地理区划是客观存在的, 针对不同的区划目的和采用不同的区划原则 所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自然地理区划, 如部门区划与综合区划、区域区划与类型区划等, 则构 成了对区划对象的多角度认识, 并且这些区划间存在内在联系, 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和可转换性。第三, 在分析总结各种自然地理区划方案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包括区划本体、区划原 则、区划等级系统、区划模型和区划信息系统的自然地理区划范式, 其中自然地理区划原则、等级系统和区划模型构成了区划方法的核心, 并且通过区划模型, 实现区划原则、指标体系 和单位等级系统的综合。最后, 论文对自然地理区划信息系统研究所涉及的主要科学问题和 主要功能作了简要的说明和讨论, 并指出: 在地理空间单元理论的指导下, 可以实现在统一 的科学框架下的各种自然地理区划的集成, 并为开展综合区划研究提供可用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85.
基于生态-经济分析的泰州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丁建中  陈逸  陈雯 《地理科学》2008,28(6):842-848
以生态-经济为导向的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从协调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关系出发,强调因地制宜,让开发成本低、资源环境容量大、发展能力强的地区承担高强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等社会经济活动;而让生态价值高、开发难度大的区域承担农业和生态维护功能,这不仅是均衡地域开发、协调空间秩序的重要依据,实现差别化、特色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进行主体功能分区的基础性工作。基于这样的理念和认识,根据生态重要性和经济重要性指数的评价分析,运用GIS平台将泰州市域划分为不同空间开发强度的类型区,并探讨了分区管制的政策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86.
基于在室率与人员压埋率先验关系,建立了以小区域为中心的在室率离散点,以离散点为基础用克里金插值得到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在室率区划。以汶川地震灾区部分中小学为例分析在室率区划在压埋率中的应用,说明在室率先验区划在抗震救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87.
依据12126个样品求出我国17个地洼区的花岗岩类平均化学成分,并运用富集元素组合的分析方法,讨论各地洼区花岗岩类的大地构造岩石化学类型和区域岩石化学特征。不但指出其区域差异性,而且还指出其若干区域分布规律性,以及有关南北地洼区的特性问题。  相似文献   
488.
引黄灌区节水灌溉分区与节水途径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依据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地质等自然地理条件的基本一致性、水资源条件基本相似、水资源利用水平大体相当、农业自然条件和作物布局基本一致、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当和照顾行政界限、流域边界等固有分区等 6个基本原则 ,将黄河流域引黄灌区节水灌溉分为河源至兰州、兰州至河口、河口至龙门、龙门至花园口、花园口至河口等5个大区 ,并对各分区的基本特点和节水灌溉的发展方向和主要途径作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489.
490.
基于水生态功能分区的辽河流域控制单元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控制单元的水质目标管理可以使复杂的流域水环境问题分解到各控制单元内,而控制单元划分是实现基于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的必要环节。基于水生态功能分区,在控制单元划分理论、原则与方法研究基础上,在GIS技术支持下,实现了辽宁省辽河流域控制单元划分。结果表明:根据辽河流域自然地理指标、水生态环境指标和社会经济指标,将该区域划分为5个一级控制单元、56个二级控制单元、245个三级控制单元。研究成果可以为建立基于控制单元的辽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管理体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