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41篇
  免费   6799篇
  国内免费   7894篇
测绘学   4894篇
大气科学   4856篇
地球物理   6956篇
地质学   21255篇
海洋学   5091篇
天文学   3419篇
综合类   2935篇
自然地理   6628篇
  2024年   161篇
  2023年   481篇
  2022年   1300篇
  2021年   1563篇
  2020年   1478篇
  2019年   1855篇
  2018年   1294篇
  2017年   1682篇
  2016年   1623篇
  2015年   1829篇
  2014年   2373篇
  2013年   2418篇
  2012年   2509篇
  2011年   2659篇
  2010年   2293篇
  2009年   2825篇
  2008年   2755篇
  2007年   2812篇
  2006年   2791篇
  2005年   2611篇
  2004年   2292篇
  2003年   2146篇
  2002年   1857篇
  2001年   1633篇
  2000年   1595篇
  1999年   1421篇
  1998年   1196篇
  1997年   854篇
  1996年   701篇
  1995年   588篇
  1994年   555篇
  1993年   469篇
  1992年   325篇
  1991年   299篇
  1990年   191篇
  1989年   164篇
  1988年   138篇
  1987年   76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5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4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科学的进步使地形变监测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市场经济的繁荣催生出形变监测行业独有的管理之道。形变监测行业是个介于科研、IT及服务行业三者之间的特殊行业,因此,它的发展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服务性。  相似文献   
992.
993.
Introduction The measurements of the compressional wave velocity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minerals and rocks are of fundamental importance to look into the earths interior, including composition, geotherm, gener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fluids and melts. Hydrous minerals formed by metamatu-siom are abundant within the earth. Previous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dehydration effect on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wave velocity of rocks such as serpentine, amphibole, most of whi…  相似文献   
994.
Positive tectonic inversion is related to the transmission of compressional stresses along a décollement into the foreland of an orogenic zone. This stress and strain concentration in regions remote from the main orogenic front is commonly related to the presence of pre-existing rheological heterogeneities such as normal syn-depositional faults. During inversion, these pre-existing normal faults are reactivated as reverse faults. Tectonic inversion in the Rhenohercynian fold-and-thrust belt during the Variscan Orogeny shows that inversion is likely synchronous with the onset of collision in the hinterland. Here, we present the results of a simplified thermo-mechanical model (STM) which allows one to study strain partitioning between two orogenic zones. We show that, if the two orogenic zones have the same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 viscosity of the décollement, which links them, controls the initial strain partitioning. During subsequent finite shortening, erosional processes determine the partitioning of strain rate. The presence of a weak structure in the inverted zone and of a low-viscosity décollement leads to initial strain concentration in the inverted track rather than in the collision zone and a progressive decrease in strain partitioning between the two orogenic zones. The STM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results of a 2D finite-element model. We conclude that,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Rhenohercynian Massif, simultaneous uplift and deformation within the Mid-German Crystalline Rise (the main collision zone) and the Ardenne Anticlinorium (the inverted zone) lead to interpreting this orogenic event as a case of vice tectonic rather than the propagation of a ‘wave of folding’ towards the Variscan front, as suggested by previous authors.  相似文献   
995.
地球物理技术在我国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考古及文物保护工作者和地球物理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地球物理技术在考古和方物保护方面可以发挥作用,在古幕探查、大型古建筑地下遗存现状、古遗迹断代等方面,地球物理技术都找到了发挥作用的机会,本文通过地球物理技术在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克孜尔石窟、北京故宫紫禁城、嵩岳寺塔、古泗州城遗址、风阳明中都等的物理探查实例,以及查找古幕、古遗迹断代等方面的工作,介绍了我国在考古和文物保护领域应用地球物理技术的进展,并指出了物探在用于考古和文保时的特点和展望。  相似文献   
996.
环渤海地区油气资源探查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回顾过去渤海勘探实践的经验,对于指导今后的研究工作是十分重要的。40年来渤海地区发现大量新老第三纪陆相石油资源,成为中国的重要产油区,也积累了丰富的勘探经验。深化环渤海地区油气资源的探查,首先应考虑前新生代海相油气资源。但其勘探是高难度的,前景是诱人的。应该认真贯彻下列认识原则:(1)区域指导局部;(2)深部制约浅层;(3)在地震处理解释创新的同时,大力发展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  相似文献   
997.
黄海及其边缘,经历史地震资料整理,地震参数估定与编目,截至1949年8月,共有M≥3级地震2187次,其中M≥43/4级地震259次,资料显示大致有三个相对集中活跃区,16世纪曾有过历史地震活动高潮。  相似文献   
998.
对山西北部至晋冀蒙交界地区中强地震前的 4 .0级地震进行了研究 ,得出其特征为异常增强—异常平静—信号地震的结论 ,认为该区某些 4 .0级地震活动似可作为某些中强地震的前兆地震而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9.
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濒海湿地景观变化及其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张明祥  董瑜 《地理科学》2002,22(1):119-122
从国内外湿地研究进展看,濒海湿地景观变化及其管理对策研究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以辽宁双台河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利用1994和1997年两期TM数据进行GIS数据处理,通过各种类型的湿地景观在该时段的面积变化得到保护区濒海湿地景观的动态变化特征,并在变化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应的保护区管理对策,以便更好地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人类活动对黄河中游高含沙水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许炯心 《地理科学》2002,22(3):294-299
以黄河中游干流和渭河、无定河的资料研究了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河流高含沙水流的发生频率的影响。人类破坏森林植被,大量拦截黄河上游清水来源区的清水基流,使得高含沙水流发生频率增大,大规模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则使高含沙水流发生频率迅速减小。近50年来黄河干流和一些支流的高含沙水流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用一个三阶段模式来概括,即20世纪50-60年代,由于人类破坏植被,使高含水流频率增大;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大规模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使高含沙水流发生的频率减小;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人类大量拦截利用清水资源,使高含沙水流的发生频率又复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