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65篇
地质学   52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41.
The false topographic perception phenomenon (FTPP) refers to the visual misperception in remote-sensing images that certain types of terrains are visually interpreted as other types in rugged lands, for example, valleys as ridges and troughs as peaks. For this reason, the FTPP can influence the visualiz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images to a great extent. To scrutinize this problem, the paper firstly reviews and tests the existing FTPP-correction techniques and identifies the inverse slope-matching technique a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visually enhance remote-sensing images and retain the colour information. The paper then proposes an improved FTPP-correction procedure that incorporates other image-processing techniques (e.g. linear stretch, histogram matching, and flat-area replacement) to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technique. A further evaluation of the proposed technique is conducted by applying the technique to various study areas and using different types of remote-sensing images. The result indicates the method is relatively robust and will be a significant extension to geovisual analytics in digital earth research.  相似文献   
142.
新密煤田瓦斯动力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新密煤田发生低瓦斯含量、低瓦斯压力瓦斯动力现象的原因,解决低指标瓦斯动力现象给生产带来的危害,运用区域构造演化理论分析了新密煤田自印支期至今的构造演化,统计分析了区域内38次瓦斯动力现象和167个采样地点的煤岩坚固性系数f值,结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及常规实践经验,与新密煤田瓦斯动力现象中煤层瓦斯含量、瓦斯压力做了对比。结果表明,区域内的瓦斯动力现象表现为低瓦斯含量、低瓦斯压力,f值多在0.3以下;基于综合假说机理的研究表明,构造煤普遍发育、煤岩坚固性系数f值小是该现象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43.
梁卉  高小其  向阳  朱成英 《中国地震》2018,34(3):534-544
泥火山形成于特定的水文地质及构造环境,其喷发活动是内部大量气体聚集引起异常高压的一种释放,可以将大量地下信息携带到地表,被称为"天赐钻井"。新疆乌苏艾其沟泥火山实时观测始于2011年8月,自观测以来,在其周围200m范围内,共发生了4次6级以上地震,分别是2011年11月1日新疆尼勒克M_S6.0、2012年6月30日新疆新源M_S6.6、2016年12月8日新疆呼图壁县M_S6.2及2017年8月9日精河M_S6.6地震。在4次地震前后,艾其沟泥火山喷发活动均出现了"背景值—上升—转折—下降—背景值"的宏观异常变化现象,地震则发生在泥火山喷发活动由强到弱的过程中,尤其是在2017年精河M_S6.6地震时,乌苏艾其沟泥火山的喷发活动异常变化现象为新疆地震局做出震情形势判定提供了一部分依据,具有一定的减灾实效。  相似文献   
144.
提供准确的雷暴、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和冰雹客观短期预报产品,对提高预报预警的预见期,及早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有重要意义。基于对四类强对流天气现象物理成因理解,给出了由国家气象中心牵头研发,融合模糊逻辑人工智能方法的分类强对流客观短期概率预报系统的流程框架和实现方法,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特征,以及系统中用于雷暴、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和冰雹四类强对流天气预报模型构建的关键预报因子、隶属度函数获取方法和权重因子配置等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物理理解与模糊逻辑人工智能相融合方法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本质,可以表征产生特定强对流天气现象的环境配置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5.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镜质体反射率、X衍射、地球化学等分析,对东营凹陷陡坡带沙河街组四段砂岩储层的成岩演化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沙四段原始沉积环境为碱性盐湖环境,岩石中普遍含钙质和泥质;成岩演化主要受碱性原始沉积环境、层序发育、构造作用、粘土矿物转化、有机质热演化提供的酸性流体等因素的控制,先后发生了原生隐晶方解石胶结→早期绿泥石胶结→石英溶解→长石溶解→石英Ⅱ加大→石英Ⅲ加大→铁碳酸盐胶结→石英及方解石脉充填,后期成岩裂缝比较发育。证实东营凹陷沙四段储层早期主要受碱性水介质的影响,发生了原生隐晶方解石胶结、石英溶解、长石加大等碱性成岩作用;后期受酸性流体的影响,发生了石英次生加大、长石溶蚀、方解石溶蚀等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146.
金塔绿洲小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使用美国NCAR新版MM5V3.6非静力平衡模式,采用三重嵌套的降尺度方法,模拟研究了夏季金塔绿洲小气候效应特征。绿洲的存在改变了沙漠地区原有的环流结构和湿度分布;绿洲边界层低,沙漠边界层较高,绿洲较低的边界层结构实际上是一个保护层,使得绿洲大气中水分保存在较低边界层中,对绿洲生态系统的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绿洲地区感热通量小,潜热通量大;沙漠地区感热通量大,潜热通量小。通过能量和水分的非均匀分布驱动了绿洲环流,使沙漠区域产生上升气流,绿洲区域产生下沉气流。  相似文献   
147.
倾角分解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共反射面元(Common Reflection Surface)叠加是一种独立于宏观速度模型的零偏移距剖面成像方法,传统的CRS叠加实现是以数据驱动的方式对属性参数进行自动搜索并对其进行优化合成相应的CRS叠加算子,通过该算子进行叠加能够得到信噪比和连续性更高的零偏移距剖面.但是数据驱动的实现方式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倾角歧视现象”,它造成了弱有效反射信号损失和运动学特征失真的问题.本文提出的倾角分解CRS叠加方法成功解决了上述问题,使CRS叠加方法更具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8.
中国地震电磁现象的岩石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岩石电磁辐射实验的一些现象和结果。  相似文献   
149.
针对标准粒子滤波算法中存在的粒子权值退化和计算量大的缺陷,提出了基于MKLD准则的粒子群优化粒子滤波算法。该方法将粒子群优化算法嵌入到粒子滤波算法的重要性采样过程中,对采样过程进行了优化,提高了粒子集的优良性的同时保证了粒子滤波状态估计的性能。同时,为了降低计算量,算法设计时基于MKLD准则自适应地选择粒子群优化算法所...  相似文献   
150.
通过对2010年冬春季节回潮过程的天气环流形势及本站气象要素变化分析,初步确定了出现回潮现象的天气环流系统,以及回潮过程中本站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开展回潮现象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