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不断地在不同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分析《构造地质学》这门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引入了Suffer软件,介绍了Suffer软件在编制构造图中的应用;分别就平面图的勾绘及三维地质模型展布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四川某构造须家河组气藏是一个重要的勘探目标。目的层段储层的性质主要为气层、含气层、干层、气水同层及水层等。由于气藏所处的构造平缓,目的层段砂岩分布广泛、泥质含量较高、电阻率较低、中子和密度孔隙度差异较小,使得气水分布关系复杂,建立气水识别模板的难度较大。结合研究层段的射孔资料、试采资料、测试资料及测井资料,运用多组判别的方法,对储层中的流体性质进行了定性的识别。通过回判分析,总的符合率为93.0%。因此,认为利用这种方法对该井区储层流体性质进行识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影响储层非均质性形成与分布的因素较多,若只从某一个或某几个因素去考虑,可能会影响对储层非均质程度的认识(宏观和微观),目前多局限于从静态或动态角度研究储层的非均质性,而将动态和静态资料相结合的研究较少.为了充分考虑影响储层非均质性分布的因素,在研究双河油田V下油组储层的非均质性时,采用了主因子分析法选出了沉积微相、砂体厚度、孔隙度、渗透率、油层的顶底面微构造、目前的综合含水率和流动带指标7个参数作为反映储层非均质性的参数.利用波的叠加原理在平面上对每个参数进行叠加从而得出了非均质综合指数值.现场实践证明,其结果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储层非均质性的地下分布状况,符合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4.
非均质综合指数法划分储层流动单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祖兵  罗明高  马斌  刘静 《新疆地质》2005,23(2):203-206
近年来,流动单元概念已被广泛用于储层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怎样充分利用反映流储层及流动非均质性的各个参数来划分流动单元,目前没有统一的认识,献中多局限在传统的划分方法上.基于充分利用各个反映储层特性的参数的思想,笔提出了非均质综合指数法划分储层流动单元,并用这种方法研究了新疆油田某井区储层流动单元.由实践验证,这是一种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划分的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开江-梁平海槽区带南段40多口井飞仙关组薄片资料、录井、测井、试油等资料分析,结合岩心观察、扫描电镜等研究,认为飞仙关组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鲕粒白云岩、晶粒白云岩、鲕粒灰岩、泥晶灰岩等;储集空间主要包括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溶)孔、(构造、溶蚀)裂缝等;储层孔隙主要为裂缝型、裂缝-孔隙型、孔隙-裂缝型、孔隙型4种,储层中以4种类型复合产出为特征;储层物性较差,属低孔-低渗类型,裂缝系统发育地区,以低孔高渗为特征;储层发育受到沉积相带展布、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构造作用控制,其中,构造作用形成的裂缝系统是海槽区带南段形成规模储层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6.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镜质体反射率、X衍射、地球化学等分析,对东营凹陷陡坡带沙河街组四段砂岩储层的成岩演化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沙四段原始沉积环境为碱性盐湖环境,岩石中普遍含钙质和泥质;成岩演化主要受碱性原始沉积环境、层序发育、构造作用、粘土矿物转化、有机质热演化提供的酸性流体等因素的控制,先后发生了原生隐晶方解石胶结→早期绿泥石胶结→石英溶解→长石溶解→石英Ⅱ加大→石英Ⅲ加大→铁碳酸盐胶结→石英及方解石脉充填,后期成岩裂缝比较发育。证实东营凹陷沙四段储层早期主要受碱性水介质的影响,发生了原生隐晶方解石胶结、石英溶解、长石加大等碱性成岩作用;后期受酸性流体的影响,发生了石英次生加大、长石溶蚀、方解石溶蚀等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7.
东营凹陷古近系孔店组成岩特征及对储层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岩石薄片、扫描电镜、镜质体反射率、X衍射、物性分析等资料,对东营断陷盆地古近系孔店组成岩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原始碎屑组分和化学沉积分异作用引起的早期胶结物性质决定了后期的成岩演化;典型成岩现象有强烈压实作用、硬石膏胶结、多期次碳酸盐胶结、多期次粘土矿物胶结、硅质强烈胶结、矿物强烈穿插交代、碎屑颗粒和胶结物的溶解作用,各种成岩现象对深部碎屑岩储层均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证实:压实作用是引起深部碎屑岩强烈致密化的主要原因;硬石膏胶结、碳酸盐胶结和硅质胶结是引起致密化的又一重要原因;长石、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解作用是引起该地区储层改善的主要成岩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