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7篇
  免费   298篇
  国内免费   413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886篇
地球物理   265篇
地质学   410篇
海洋学   131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11篇
自然地理   41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ERBE and ISCCP data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cloud forcing and latitude and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effects on 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OLR) in the earth-atmosphere system,and the similarity of OLR field to 500 hPa and surface effective radiation fields.Also,discussion is taken up of the OLR distribution on a nationwide basis,indicating that the winter(summer) OLR pattern is roughly a zonal type(asymmetrical saddle) with the annual pattern analogous to the January one.In the end the yearly OLR variation features are addressed on a regional basis.  相似文献   
122.
许文龙  郭亮  李赛声  黄滢 《热带地理》2007,27(5):420-423
气候资源是旅游业开发中十分重要的资源之一,通过分析防城港市旅游资源和气候资源,并对其优势和人体舒适度进行了综合评价,指出防城港市具有旅游资源丰富、地理气候特征显著、适宜旅游时间长等优势;同时从舒适度分析得出,本市秋冬季节温暖舒适,是避冬的好地方,夏季高温时间少,是避暑的圣地。据此提出充分利用本地的旅游气候资源,打造本市旅游精品,开发以秋冬季为主的度假游,充分利用沿海的天然浴场,创建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环保天然疗养院,做强做大防城港市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123.
广东沿海强东北季风的气候统计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健  李晓娟  毛绍荣  林镇国 《气象》2002,28(8):44-47
通过对1988-1997年冷空气造成的广东沿海强东北季风过程的气候统计分析,发现广东的强东北季风有明显的月分布规律,而年际变化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强东北季风与地面因子相关程度较高,而与850hPa要素相关性较低;同时发现地面冷高压中心位置聚合度较高,但不同月份、不同时次,其中心位置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4.
马清霞 《气象》2002,28(12):11-14
2001年夏季,内蒙古地区发生了继1999、2000年连续两年的干旱之后的较为严重的全区性干旱。通过分析2001年内蒙古地区夏季气候特征及预测信息,研究内蒙古夏季(1739-2000年中西部地区、1774-2000年东部地区)旱涝气候变化规律,探讨影响内蒙古地区夏季干旱前期信息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严重干旱年多发生在La Nina事件峰值年次次,环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强度前冬弱后冬强,自上年5月至当年4月呈现出鄂霍次克海高压偏强副高偏弱,并持续3-7个月,继而转成鄂霍次克海高压偏弱副高偏强,并持续2-6个月,可将这些特征作为内蒙古地区夏季严重干旱的前兆信号。  相似文献   
125.
塔里木灌区近4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韩路  王海珍  曹新川 《气象》2002,28(4):53-56
根据塔里木灌区阿拉尔气象站1961年1月-1999年12月的气温及降水资料,分析了塔里木灌区近40年的气候变化,得出近40年来塔里木灌区降水量呈上升趋势(4.60mm/10年),秋季降水量却呈下降趋势(-3.45mm/10年);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0.065℃/10年),冬季变暖的趋势(0.849℃/10年);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0.171℃/10年);年极端低温的上升趋势(0.569℃/10年)大于年极端高温的下降趋势(-0.095℃/10年)。可以70年代末为界将近40年塔里木塔区气候分为冷、暖两个阶段,前为冷期,后为暖期。  相似文献   
126.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第四纪地层划分与环境变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鸿义  门国发 《新疆地质》2002,20(3):256-261
通过塔中地区KT1孔和KT2孔井下第四纪地质测试研究,首次揭示出: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在深度653.80m以上,沉积物可划分42层,基本属于第四系。第四系下限初步定在761.17m深处。第四纪以来的气候演化大体有过3次大的气候波动和13个较大气候波动旋回。沉积环境早更新世为河湖相泛滥平原;中更新世以洼地湖泊相沉积为主,同时明显加入了风沙环境堆积,沙漠开始形成;从中更新世晚期开始,经晚更新世到新世,沙漠大规模形成,并逐步发展成今日的大沙漠景观。  相似文献   
127.
以热量平衡为基础的体感温度模型及气候要素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通过对丰季人体热量平衡方程的建立与计算,结合我国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新陈谢特点,分别建立了不同的体感温度模型,经与我国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人体舒适度统计模型的计算结果相比较,证明以热量平衡为基础的人体感温度模型更具有普遍性。还分析了风,湿度,辐射对体感温度的影响效应。这些结果将为拓宽舒适度服务范围,建立以人体舒适度为核心的城市气象服务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8.
中国地面气候要素图形分析业务系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高歌  张强  高波 《气象》2001,27(6):47-50
利用美国GrADS气象图形显示和分析系统软件,解决了地图底图扩充,边界背景网络化的制作和网格选取,汉字处理及等线平滑等GrADS绘图技术难点,建立了中国地面气候要素图形分析业务系统,成果可运用业务服务,科学研究及上网。  相似文献   
129.
陇南伏期旱涝指数及预测模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志强  尚学军  樊明  张燕  冯军  白建国 《气象》2001,27(1):35-38
从陇南气候规律及农业生产实际出发,制定出客观定量衡量陇南伏期旱涝特征的旱涝指数,并利用1967-1996年旱涝指数,用EOF对陇南伏期旱涝进行分片,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建立各片伏期旱涝均生函数预测模型,通过应用,预报准确率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0.
The interannual and intermonthly climatic features of the water vapor content(hereafterWVC)and its mean transfer in the atmosphere over Northwest China(hereafter NWC)arecalculated and analyzed by using the NCEP/NCAR global reanalysis grid data(2.5°×2.5°Lat/Lon)for 40 years(1958—1997).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VC in the total air column over NWC infour seasons of the year is mainly concentrated on eastern and western NWC respectively.On theaverage,the WVC over eastern NWC decreases obviously during recent forty years except forwinter.while it decreases over western NWC in the whole year.But the WVC over NWC has beenincreasing since late 1980s in summer.The water vapor comes from the southwestern warm andwet air current along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Valley and the Bay of Bengal.and from mid-western Tibetan Plateau and also from the Qinling Mountains at southern Shaanxi Province.Theyearly water vapor divergence appears over the middle of NWC to northern Xinjiang andsoutheastern Shaanxi Province.The yearly water vapor convergence appears over the Tarim Basinand the Tibetan Plateau as well as western Sichuan and southern Gans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