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37篇
  免费   6358篇
  国内免费   9915篇
测绘学   3120篇
大气科学   11323篇
地球物理   6411篇
地质学   14633篇
海洋学   3937篇
天文学   6791篇
综合类   2116篇
自然地理   4679篇
  2024年   175篇
  2023年   512篇
  2022年   1194篇
  2021年   1454篇
  2020年   1489篇
  2019年   1822篇
  2018年   1406篇
  2017年   1585篇
  2016年   1598篇
  2015年   1752篇
  2014年   2377篇
  2013年   2461篇
  2012年   2626篇
  2011年   2611篇
  2010年   2377篇
  2009年   2929篇
  2008年   2700篇
  2007年   2964篇
  2006年   2679篇
  2005年   2245篇
  2004年   2062篇
  2003年   1735篇
  2002年   1396篇
  2001年   1250篇
  2000年   1178篇
  1999年   1049篇
  1998年   983篇
  1997年   701篇
  1996年   665篇
  1995年   548篇
  1994年   548篇
  1993年   459篇
  1992年   334篇
  1991年   253篇
  1990年   192篇
  1989年   181篇
  1988年   146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55篇
  1985年   48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28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18篇
  1977年   19篇
  1954年   11篇
  18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21.
 In this article we examine recent advances in accessibility research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studies. We base our discussion on three intersecting dimensions that are useful for evaluating the contribution of recent studies: representation, methodology and applications. Various examples are selected to show that research concerned with representation and methodological problem solving is often applied to issues of broad concern in policy and planning. It is, however, not clear that the simultaneous treatment of representation, methodological and application issues has ever been fully worked out. The questions raised in this article may serve as a foundation for addressing issues pertinent to accurate representation, improved model building, and more rigorous applications in accessibility research. Received: 9 December 2002 / Accepted: 10 February 2003  相似文献   
922.
垂线偏差时间变化的精度估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利用Vening-Meinesz微分公式计算垂线偏差随时间变化的测定精度进行了初步估计。通过对地形改正项的影响、代表误差的影响、远区域重力异常的影响等3种主要误差的分析和实际估计,论证了它们对计算结果的综合影响不超过0.01″,比铅垂线的时间变化0.1″要高一个量级。因此认为重力方法在实践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23.
一次强对流系列风暴个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   总被引:54,自引:9,他引:5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对2002年5月14日19:00至21:00影响湖南常德地区的3个对流风暴的探测情况,其中两个为超级单体,一个为飑线。观测到了与超级单体相联系的中气旋和龙卷式涡旋特征(TVS)。上述强对流系统产生了地面大风、大冰雹和龙卷等强烈天气,与雷达的探测相吻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首次探测到了三体散射(TBSS)和龙卷式涡旋特征(TVS)这两个分别指示大冰雹和龙卷的雷达回波特征,并得到了地面报告的印证。  相似文献   
924.
湖南省2001年夏秋季对流云降水潜力数值模拟结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对流云数值模式模拟了2001年7~9月湖南省三个探空站0000和1200(世界时)462个对流云降水算例.模拟结果表明(1)其中53天的198个算例属于有利人工增雨的天气形势,133个算例的可播度大于零,54个算例的增雨率大于零;(2)7~9月天气形势有利于人工增雨日的算例,对流云平均含水量为575万吨,平均降水效率11.4%;(3)8月降水潜力大于7月,9月降水潜力最小.这表明即使大旱的2001年湖南省夏秋季对流云仍然有一定的增雨潜力.  相似文献   
925.
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的福建夏季对流云特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2001年和2002年7~9月利用福建省建阳市和龙岩市二部新一代天气雷达对福建夏季对流云进行系统的观测.通过对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和实例分析得到不同类型福建夏季对流云的生命史、尺度、强度等特征;多单体合并对流云液态水总量最大,发展-成熟阶段平均值达4.8×109 kg,是福建夏季对流云中最重要降水云型;对流云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高度层辐合辐散特点.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夏季南方对流云结构、降水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26.
应用单多普勒雷达资料反演风场作暴雨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针对2002年6月23日发生在安徽西部的一次暴雨过程,以有限的探空资料作为大尺度背景场,应用合肥CINRAD-98D多普勒雷达资料,通过准四维变分分析方法进行反演,获得了不易被常规探测到的中小尺度三维风场,由此分析了引起强降水的中尺度天气系统。指出暴雨中心位于风速切变的下方,同时上空也伴随辐合中心,以及正涡度极大值。分析结果表明,变分法是一种较为准确的从雷达资料中提取三维风场的方法。利用雷达资料反映中尺度天气系统,同时又加入大尺度的背景场作为基础,两者相互弥补,能较真实地反映实际天气状况。在气象预报中有效地应用多普勒雷达资料,有助于研究更为细致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结构,而且也可为中小尺度数值预报模式提供准确的初始场。  相似文献   
927.
太平洋混合层厚度(dml)年际异常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太平洋区域30a逐月混合层厚度(dml)及浅层海温(Ts)距平资料,分析了20°S以北太平洋区域dml年际变率的地理分布和季节变化,得到两个纬向dml高变率带,它们分别位于北太平洋(45°N附近)和赤道中、西太平洋.重点分析了赤道太平洋dml高变率带,并对其上混合层气候位置、dml年际异常与El Nino事件关系及伴随强El Nino事件的dml正异常东传等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28.
近50a东北地区夏季气温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1951—2000年中国160个站月平均气温资料,选出东北地区20个代表站,在分析东北气温季节一年际变化特征的基础之上,着重分析了东北夏季气温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的时空特征。发现:夏季气温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前略偏高,50年代中期以后至70年代最低,80年代开始缓慢回升,90年代增暖程度加大,50a来有增暖的趋势;气温异常存在3a、4a、7a的年际周期和16a的年代际周期;东北地区夏季升温趋势与中国黄河以北地区是一致的,而与黄河以南-江南地区是反位相的,东北地区是我国夏季升温最显著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929.
用雷达观测资料改进MM5初始场的初步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同时调整热力学和动力学变量,并考虑湿度与温度的变化相协调的初始化方法,引进雷达资料改善MM5模式的初始场。试验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处理的初始场,显著提高了模式对降水特别是甚短时(0~6h)降水的落区和量的预报准确率。其中调整热力学变量对改进降水落区预报比动力学变量的调整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930.
紫外线辐射强度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陈万隆的到达地面的紫外辐射的参数化方案、Frederick模式中的高度修正方程和NWS的云量修正方程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到达地面紫外总辐射的预测模型。进行紫外线辐射强度预报。结果表明:模型能很好地反映出晴天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变化趋势及其规律。少云、多云和阴天由于天空状况复杂,预报误差相对较大。但基本上能反映出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变化情况。模型考虑因子较全面,可以用于城市紫外线辐射强度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