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0篇
  免费   289篇
  国内免费   421篇
测绘学   84篇
大气科学   372篇
地球物理   409篇
地质学   664篇
海洋学   184篇
天文学   84篇
综合类   75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长江流域一次暴雨过程中的不稳定条件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周玉淑  邓国  黄仪虹 《气象学报》2003,61(3):323-333
文中分析了 1998年 7月 2 0~ 2 3日发生于长江流域的持续性降水和暴雨过程 ,在分析大尺度降水和中小尺度暴雨相对应的环流场和天气实况的基础上 ,主要分析相应大气层结的对流不稳定和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条件 ,并对切变线上涡层不稳定做了重点介绍和分析 ,计算了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判据和涡层不稳定判据。结果表明 :降水期间大气低层有对流不稳定和对称不稳定能量的积聚 ,在这两类不稳定条件都基本满足的情况下 ,涡层不稳定的维持对此次降水过程中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不稳定环境场 ,具体的计算分析还表明环境场的配置制约着切变线上低涡扰动的发展 ,是造成降水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2.
AComparativeStudyoftheAtmosphericLayersbelowFirstLiftingCondensationLevelforInstantaneousPre-MonsoonThunderstormOcurenceatAga...  相似文献   
43.
张立凤  张铭 《大气科学》1997,21(5):627-632
研究了非均匀层结下的对称不稳定,给出了不稳定发生的判据,并将该微分方程的特征值问题化为一个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问题,还取不同的层结廓线进行了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44.
首次使用HLAFS数值预报产品对黑龙江省暴雨进行分析,结合T63数值预报产品,利用两者提供的物理一08时和20时的实况场和预报场格点资料,对黑龙江省一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找出了暴雨发生的物理机制,指出深厚的水汽条件以及水汽的辐合,强烈的上升运动和不稳定能量的存贮和释放是产生暴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5.
解析地研究了中高度(离他心3-4个地球半径)极隙区极低密度上行电子束流引起的沿磁力线传播的电磁个稳定性,上行电子束流和背景等离子体都考虑成冷等离子体.结果表明,上行电子引起的左旋和右旋圆偏振电磁来流模是不稳定的,当它与离子回旋模耦合时增长率达到最大值,频率色散关系仍为电子束流模特征这此结果对解释权隙区纬度地面站低频电磁波观测资料和理解极隙区动力学过程是很有益的.  相似文献   
46.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of two 60-min wave events that occurred in a boreal aspen forest during the 1994 BOREAS (Boreal Ecosystems-Atmosphere Study) field experiment. High frequency wind and temperature data were provided by three 3-D sonic anemometer/thermometers and fourteen fine-wire thermocouples positioned within and above the forest. Wave phase speeds, estimated from information revealed by spectral analysis and linear plane wave equations, are 2.2 and 1.3 m s-1 for the two events. The wavelengths are 130 m and 65 m respectively and are much larger than the vertical wave displacements. There is strong evidence from the present analysis and from the literature supporting our postulate that these waves are generated by shear instability. We propose that wind shear near the top of the stand is often large enough to reduce the gradient Richardson number below the critical value of 0.25 and thus is able to trigger the instability. When external conditions are favorable, the instability will grow into waves.  相似文献   
47.
斜坡岩体由小变形到大变形乃至滑坡的发生,实质上是由组成斜坡的各子系统协同作用的结果.将协同学引入斜坡的稳定性预测评价中,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斜坡失稳时间预测模型──协同预测模型.经实例检验,该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可用于滑坡的短期或临滑预报.  相似文献   
48.
强度折减法在评价边坡稳定性时不需要假设和搜索临界滑裂面,相对于其它方法具有一定优势,但失稳判据尚无明 确标准。滑移线场理论(SLFT) 可以计算得到的极限状态下的边坡坡面曲线(简称极限坡面曲线),已有研究表明极限坡 面曲线与边坡坡面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判断边坡稳定性。基于该结论提出一种边坡强度折减法失稳判据:不同折减系数计 算得到不同的强度参数,因此滑移线场理论计算得到的极限坡面曲线将发生变化,当极限坡面曲线与边坡坡面在坡底相离 时,判断边坡为稳定状态;当极限坡面曲线与边坡坡面相交于坡脚时,判断边坡为极限平衡状态;当极限坡面曲线与边坡 坡面相交时,判断边坡为失稳状态。对标准边坡考题的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失稳判据收敛性较好,安全系数计算结果与 标准答案和已有失稳判据分析结论相差较小;传统失稳判据收敛指标的确定没有明确标准,当位移突变曲线光滑时很难找 到突变点,很难准确计算对应的安全系数,更重要的是传统失稳判据判断边坡极限状态受到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而提出 的失稳判据可以实现失稳判据的客观标准化;确定的临界滑裂面形状以及在边坡中的位置都与标准答案基本一致,提出的 失稳判据适用于强度折减法。  相似文献   
49.
用非线性遗传反演方法进行自动静校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姚 《地球科学》1996,21(1):89-92
静校正处理是消除近地层影响的一个重要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方法,在近地表层纵,横向变化复杂,静校正量变化较大的地区,常规静校正方法和线性反演方法均不能解决问题,遗传算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模拟生物生化过程的较先进的非线性反演方法,对用遗传算法进行静校正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说明它是可以解决表层情况复杂地区静校正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0.
模拟退火剩余静校正的一步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当地震资料的剩余静校正量大、信噪比低时,利用传统的线性反演方法不能有效地拾取静校正量。本文介绍一种非线性反演方法(一步模拟退火法)来估算炮点和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量。通过对合成地震记录的试算表明,该算法可获得近似于真实的剩余静校正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