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13篇
  免费   1475篇
  国内免费   2377篇
测绘学   730篇
大气科学   3706篇
地球物理   1149篇
地质学   1918篇
海洋学   840篇
天文学   45篇
综合类   460篇
自然地理   1517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256篇
  2021年   355篇
  2020年   336篇
  2019年   425篇
  2018年   298篇
  2017年   340篇
  2016年   383篇
  2015年   423篇
  2014年   472篇
  2013年   549篇
  2012年   493篇
  2011年   518篇
  2010年   404篇
  2009年   495篇
  2008年   522篇
  2007年   566篇
  2006年   482篇
  2005年   400篇
  2004年   355篇
  2003年   297篇
  2002年   261篇
  2001年   267篇
  2000年   254篇
  1999年   193篇
  1998年   165篇
  1997年   152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近50a华东地区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中国华东地区90站点1960--2009年夏季(6—8月)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近50a来华东地区各类极端降水事件的强度和发生频次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华东地区极端降水事件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近20a来,不论是极端降水事件的平均强度还是发生次数都要明显高于前30a;1990年代是极端事件多发且强度较强的年代;华东区域极端强降水过程事件的连续降水日数多在9d以下,而极端连续降水日数事件基本在9d以上;较之华东地区其他区域,福建地区存在更多的强度大、持续久的降水过程;华东地区最大极端降水量出现在江西北部与安徽南部的交界区域。极端降水事件频发带存在南北摆动的年代际变化,这一特征在极端日降水事件和极端强降水过程事件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同时,存在两个极端事件频发带,分别位于长江流域附近。在后3个年代,这两个频发带呈现出分一合一分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92.
20世纪90年代初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转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79—2009年JRA-25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复矢量经验正交方法揭示了东亚地区夏季850 hPa风场变率的优势模态。结果表明:两套再分析资料所揭示的东亚夏季风在20世纪90年代初均发生了年代际转型,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年代际转型时间一致。伴随着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转型,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夏季降水减少,尤其是我国东北北部和长江、黄河之间105°E附近区域显著减少,而华南地区和淮河流域降水显著增加。从动力上解释我国夏季降水年代际转型特征,夏季500 hPa高度场两个时段 (1993—2009年和1979—1992年) 的差值分布显示为欧亚大陆北部准纬向遥相关波列,夏季850 hPa风场差值分布表现为贝加尔湖东南侧和日本以南地区存在两个异常反气旋式环流,而我国南方地区和鄂霍次克海附近均为异常气旋式环流。夏季西北太平洋、北印度洋以及部分中高纬度海洋的海温和春季欧亚大陆积雪在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显著变化,春季北极海冰的年代际转型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都可能成为东亚夏季风年代际转型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3.
登陆热带气旋与夏季风相互作用对暴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热带气旋年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动态合成分析方法,研究了登陆热带气旋降水与夏季风急流之间的关系,同时对登陆热带气旋与夏季风急流发生相互作用的典型个例强热带风暴Bilis (0604)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暴雨的影响。结果表明:登陆后造成大范围强降水的热带气旋往往与低层急流长时间相连,其水汽通量和潜热能显著大于弱降水热带气旋。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夏季风低空急流向热带气旋输送水汽对热带气旋结构维持有利,当水汽输送被截断后,热带气旋气旋性结构被破坏,强降水减弱、范围明显缩小;季风急流风速增强时可增加水汽通量输送,使得强降水范围增加、强度增强;在夏季风影响背景下,热带气旋在陆上的移动改变水汽和不稳定能量的分布,而热带气旋本身独特的动力结构使得强降水强度增加。  相似文献   
994.
灰霾天气变化特征及垂直交换系数的预报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998—2008年广东省广州、东莞和增城的常规气象资料及2004年6月10日—2008年12月30日Micaps 3.0的K指数、沙氏指数和L指数资料,重点分析了这三个地方10—12月的灰霾天气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增城的能见度比例主要集中在大于10 km的范围内,空气质量最好,东莞的空气质量最差。广州和东莞10—12月的能见度等级百分比分布形态类似,轻微灰霾天气所占频率较大,其中10月占的比例最高。并提出垂直交换系数试图对污染物的垂直输送能力进行评估,进而尝试对灰霾天气进行预报。结果表明当垂直交换系数小于15 000时,城市容易出现灰霾天气,反之则说明该地的空气质量较为良好。  相似文献   
995.
内蒙古地区干旱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形成旱灾风险的有关因素,表明旱灾风险不仅与缺雨程度及持续时间有关,而且还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用单位评价期内的降水距平百分率反映缺雨程度,用作物和生态系统不同季节的缺雨敏感度反映干旱影响的季节性差异,并以干旱持续期内单位时段旱灾风险的累加反映其累积效应,从而建立起旱灾风险的识别指数。应用旱灾风险指数对60年来内蒙古的旱灾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估。给出了各级旱灾发生的概率,并统计出及各级旱灾对应的后果。对影响范围大、跨经两个以上作物生长年份、最大旱灾风险指数双倍于特旱的极端干旱在内蒙古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内蒙古的极端干旱过程在逐渐东扩,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旱灾出现了增多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6.
为了便于开展冬季水泥混凝土施工气象服务,选用临河和海流图(乌拉特中旗)测站近10a的气象资料分别作为河套和后山地区的气象数据.选取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定时相对湿度、最小相对湿度、降水量、定时风速,经过筛选、统计、计算,得出河套地区水泥施工适宜时段为4月上旬末至10月中旬,后n1地区水泥施工适宜时段为4月中旬末至10月上旬.这一研究结果町以提升冬季建筑施工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7.
The first two series(RMM1 and RMM2) of RMM Index(all-Season Real-time Multivariate MJO Index) are computed to obtain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the preceding winter(preceding December to current February) MJO strength,according to which active(or inactive) years of preceding winter MJO are divided.By utilizing the data provided by NCEP/NCAR,CMAP and China’s 160 stations from 1979 to 2008,we studied the preceding winter MJO strength and discovered that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the basin are of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i.e.when the preceding winter MJO is relatively active,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the basin decreases,and vise verse.We also analyzed the causes.When the preceding winter MJO is relatively active,its release of potential heat facilities 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ITCZ) to strengthen and locate northward in winter and propagate northeastward.This abnormal situation lasts from winter to summer.In mid-May,ITCZ jumps northward to the South China Sea,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withdraws eastward,and 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sets off and strengthens.In summer,ITCZ propagates to South China Sea-subtropical western Pacific,the zonal circulation of subtropical Pacific strengthens,and a local meridional circulat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to the basin area forms,giving rise to the East Asia Pacific teleconnection wave-train.An East Asian monsoon trough and the Meiyu front show opposite features from south to north,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strengthens and advances northward.As a result,the summer monsoon is weakened as the basin is controlled by the subtropical high continually,with less rain in summer.On the contrary,when the preceding winter MJO is inactive,ITCZ weakens and is located southward,the subtropical high is located southward in summer,and the basin is in a region of ascending airflow with prevailing southwest wind.The East Asian monsoon trough and EASM weaken so that summer monsoon is reduced in the basin where precipitation increases.  相似文献   
998.
侯灵  姚展予 《大气科学》2012,36(4):686-696
部分气象要素在某些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周循环特征,其位相和尺度因时因地而异.利用1980~2009年环北京地区地面常规观测气象要素资料、空气污染指数资料(简称API)及NCEP/DOE再分析资料,本文分析了环北京地区API、降水及多种气象要素的周变化特征,并对气溶胶影响降水的可能机制做了初步证明.分析表明:API表现出明显...  相似文献   
999.
中国夏季东北冷涡强度的定量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利用NCEP/NCAR发布的1981~2010年全球日平均再分析位势高度场资料对东北冷涡进行检索并提取其平均态, 在此基础上定义东北冷涡的偏离指数, 并探讨其对东北冷涡强度特征的描述。结果表明: (1) 东北冷涡500 hPa闭合中心位势高度的概率分布近似为高斯分布, 以其期望值提取的东北冷涡平均态具有东北冷涡的共性, 表现出明显的大气斜压性及有利于系统维持和发展的温压配置关系特征; (2) 基于东北冷涡平均态定义的东北冷涡偏离指数不仅能够表征东北冷涡偏离平均态的程度, 还包含了低压面积的信息, 即能够直观地显示东北冷涡的强弱特征。  相似文献   
1000.
20CR再分析资料在东亚夏季风区的质量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丰飞  周天军 《大气科学》2012,36(6):1207-1222
本文利用NCEP1和ERA40再分析资料, 并结合观测资料, 对最新公布的一套再分析资料——20CR再分析资料在东亚夏季风区的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估。本文主要是从气候态、年际变率、年代际变化三个方面, 来评估20CR再分析资料在东亚夏季风区的质量。结果表明, 在气候平均态上, 20CR再分析资料基本合理再现了东亚夏季风区的高低层环流场(包括南亚高压、副热带西风急流、近地层风场)以及经向环流圈特征。但相较于NCEP1和ERA40, 20CR所刻画的南亚高压偏强, 西风急流偏北, 对流层中上层温度系统性偏高。在年际变率方面, 除了NCEP1在1967年之前存在偏差, 使其结果和ERA40、20CR不同之外, 三套再分析资料刻画的东亚夏季风变率在其它时段高度一致。三套资料在以纬向风为基础的东亚夏季风指数上的一致性, 高于以经向风为基础的东亚夏季风指数, 其中以低层纬向风为基础的东亚夏季风指数的一致性最高。20CR再分析资料可以较好地再现与东亚夏季风相联系的地表气温和降水年际变化特征, 其刻画的地表气温正相关中心位置偏西、强度最强, 且在河套平原地区有一个弱的负相关中心, 而其描述的降水在孟加拉湾和长江流域较之另外两套再分析资料更接近观测结果, 在热带地区和海上却反之。在年代际变化方面, 20CR再分析资料未能合理再现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减弱的现象, 这也体现在不能合理再现青藏高原下游年代际变冷和“南涝北旱”降水型上, 这主要是因为20CR再分析资料所刻画的东亚地区对流层中上层年代际变冷信号偏弱所致。而在百年时间尺度上, 20CR再分析资料所刻画的东亚夏季风变化与观测较为一致;20CR再分析资料可以合理再现出东亚夏季风区1920年代前的显著冷期和1990年代之后的迅速增暖期, 但对1920~1950年代相对暖期和1950~1980年代相对冷期的再现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