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0篇
  免费   1112篇
  国内免费   2256篇
测绘学   216篇
大气科学   2224篇
地球物理   517篇
地质学   1056篇
海洋学   3169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381篇
自然地理   494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248篇
  2020年   271篇
  2019年   322篇
  2018年   264篇
  2017年   247篇
  2016年   252篇
  2015年   285篇
  2014年   317篇
  2013年   429篇
  2012年   334篇
  2011年   336篇
  2010年   271篇
  2009年   351篇
  2008年   309篇
  2007年   381篇
  2006年   363篇
  2005年   340篇
  2004年   287篇
  2003年   277篇
  2002年   243篇
  2001年   239篇
  2000年   205篇
  1999年   174篇
  1998年   171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135篇
  1995年   120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ies are increasingly used to monitor landscape change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While the availability of extensive and timely imagery from various satellite sensors can aid in identifying the rates and patterns of deforestation, modelling techniques can evaluate the socioeconomic and biophysical forces driving deforestation processes. This paper briefly reviews some emerging spatial methodologies aimed at identifying driving forces of land use change and applies one such methodology to understand deforestation in Mexico. Satellite image classification, change analysis and econometric modelling are used to identify the rates, hotspots and drivers of deforestation in a case study of the southern Yucatán peninsular region, an enumerated global hotspot of biodiversity and tropical deforestation. In particular, the relative roles of biophysical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in driving regional deforestation rates are evaluated. Such 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can be applied to other regions of the forested tropics and contribute insights to conservation planning and policy.  相似文献   
192.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ilient and permanent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aterite gravels, determined by cyclic loading in triaxial tests of compacted specimens. A study of laterite pavements was carried out on eight paved road sections in the state of Mato Grosso. Also reported is the influence of fine sand admixture, specimen size and soaking in two laterite samples from Roraima and Rondônia in the North of Brazil. The experimental relationships of resilient moduli against applied stresses are interpreted empirically for models what may be incorporated in a structural analysis of full depth of laterite pavement.  相似文献   
193.
为了回收大洋粘土制备白炭黑后残液中的Al3 ,并获得氧化铝超细粉体,实验选用NH3.H2O为沉淀剂,在常温下采用沉淀法使残液中Al3 以氢氧化铝形式沉淀并去除其它杂质离子,然后将得到的沉淀在1200℃灼烧,保温1h。利用IR和XRD测试了产物的物相组成和结构,证实实验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α-Al2O3;而SEM和粒度分析结果显示产物粒度细小,部分颗粒可以达到纳米级;BET结果显示Al2O3的比表面积可达32m2/g。根据氧化铝结构和性能等优选的实验条件为大洋粘土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4.
中国近海及邻近海域高精度高分辨率海面高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新的海潮模型(NAO99B)更为合理的共线方法和交叠平差技术,有效改善了ERM数据的径向轨道误差和时变海面高的影响,提高了浅海海域测高数据的测高精度。  相似文献   
195.
笔者在《岔路口》等四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在红山湖一带从前人所划的石炭系地层中解体出一套二叠系地层,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和层序地层研究,拟新命名为红山湖组,时代为中二叠世。该地层为甜水海微陆块上稳定型的碳酸盐岩建造,与陆块南北两侧二叠系特征截然不同。该套地层的发现填补了微陆块上二叠系地层的空白,对古特提斯多岛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6.
根据近海深度浅、热容量小的特点,建立了一个一维能量平衡模式,对东中国海年平均海温进行了模拟。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了平均海温的经向分布与纬向分布情况,结果与观测基本相符。同时还检验了模式对海温年际变化的模拟能力,得到了较好的结果。最后简要分析了能量平衡模式应用在近海上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97.
 以图像处理、GIS为平台,对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地区的重、磁、电、遥感及地震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该地区重、磁力资料信息含量较高,对于确定盐下构造分布具有积极意义。使用遥感资料对小断层及裂隙发育状况进行研究,有助于裂隙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注水效率的提高。同时可对扎纳若尔、阿里别克莫拉等油田的井网状况进行监控和地面设施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98.
徐忠峰  钱永甫 《高原气象》2005,24(4):570-576
利用1954-1998年NCAR/NCEP再分析资料及同期我国160个测站月降水资料,分析了热带地区100hPa东风与华北夏季降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从春季到夏季,东风强度与华北夏季降水具有显著而稳定的正相关关系。(2)弱东风年夏季,印度洋及印度次大陆表面温度均为正异常,然而赤道印度洋地区的正异常明显强于其南北两侧。海温异常的这一分布特征,一方面使得100hPa东风减弱;另一方面使得南亚地区海陆热力对比减弱,导致南亚夏季风偏弱,进而造成由该季风区向华北地区的水汽输送减少,华北地区干旱。  相似文献   
199.
2004年全球重大气候事件概述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郭艳君  任福民 《气象》2005,31(4):32-34
2004年全球气候持续偏暖。年初,暴雪席卷欧洲多国,美国受到罕见大雪袭击,南亚和墨西哥遭遇低温严寒。北半球夏秋季,西太平洋、大西洋热带风暴活动频繁。日本、菲律宾和美国受灾严重。年内,非洲、亚洲部分国家发生严重干旱;同时,南亚、南美洲及非洲多国暴雨致洪。年内,欧洲伊比利亚半岛、日本和澳大利亚遭遇高温热浪。  相似文献   
200.
2001年全球重大气候事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燕 《气象》2002,28(4):25-28
全球气候仍持续偏暖。亚洲大部出现异常冷冬,许多地区遇到数十年未见的风雪严寒;美国冬季也连续遭受暴风雪袭击。东亚、南亚、中亚有西亚发生了大范围的持久干旱,南亚、东南亚夏季暴雨频繁,造成严重洪涝灾害。欧洲、非洲及南美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降水异常偏多,导致不同程度的洪水,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发生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北大西洋飓风较常年显著偏多,西北太平洋台风也给沿海地区带来严重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