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60篇
  免费   5903篇
  国内免费   8867篇
测绘学   5146篇
大气科学   6645篇
地球物理   6976篇
地质学   14740篇
海洋学   4832篇
天文学   5564篇
综合类   2480篇
自然地理   4247篇
  2024年   121篇
  2023年   413篇
  2022年   1105篇
  2021年   1301篇
  2020年   1531篇
  2019年   1654篇
  2018年   1434篇
  2017年   1633篇
  2016年   1725篇
  2015年   1940篇
  2014年   2251篇
  2013年   2515篇
  2012年   2396篇
  2011年   2558篇
  2010年   2216篇
  2009年   2701篇
  2008年   2611篇
  2007年   2680篇
  2006年   2490篇
  2005年   2199篇
  2004年   1909篇
  2003年   1653篇
  2002年   1433篇
  2001年   1235篇
  2000年   1107篇
  1999年   1010篇
  1998年   894篇
  1997年   667篇
  1996年   600篇
  1995年   540篇
  1994年   482篇
  1993年   422篇
  1992年   252篇
  1991年   220篇
  1990年   141篇
  1989年   118篇
  1988年   120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15篇
  1977年   19篇
  1976年   3篇
  1954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4 毫秒
921.
福建省梅仙铅锌银矿田成矿地质特征和成因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吴志强 《矿产与地质》2003,17(5):606-609
梅仙铅锌银矿田形成于裂谷成矿环境,具有块状硫化物矿床特征,成矿物质和成矿热液有多来源特征,成矿经历了同生沉积、变质改造和岩浆热液叠加三个阶段,并与闽中裂谷带的构造演化密切相关,提出了“三阶段”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922.
霍什布拉克铅锌矿床成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矿体赋存在上泥盆统坦盖塔尔组上段碎屑岩向碳酸盐岩过渡部位,具有双层结构。矿石组构具有明显的热水沉积成因特征,研究表明: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寒武-奥陶系的基底地层。矿床系下渗的海水和大气水混合淬取了基底丰富的成矿物质形成上升热卤水在海盆中喷流沉积而成。  相似文献   
923.
通过对青海省乌兰县托莫尔日特金矿区韧-脆性剪切带变形特征、成矿物质与热液来源及运移条件分析,提出了该区构造控矿演化的四阶段模式。该模式认为,早期的韧性剪切变形导致了成矿物质的由深部向浅部、由韧性剪切带外部向韧性剪切带内部的活化迁移,成矿热液在韧性剪切带上部(即韧脆性转换带附近)得以大量聚集。韧性变形后期温压条件降低,韧性变形转化为脆性变形,地表大气降水沿贯通性较强的脆性破裂带大量下渗,到达韧-脆性转换带附近,与该处积聚的成矿热液充分混合,热液性质发生改变,在相对张性或较薄弱的构造有利部位大量沉淀。由于断裂带的周期性活动,成矿物质得到多次沉淀而不断富集,最终形成金矿体。矿体形成后的构造隆升及剥蚀作用,使韧-脆性剪切带出露地表,金矿床也随之出露到近地表处。因此在矿区石英脉型金矿体的下部,可能会存在糜棱岩型金矿体,但品位可能会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924.
石笋的荧光特征及其高分辨率气候环境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石笋荧光特征的基础上,综述了石笋荧光应用于高分辨率气候环境记录的研究进展。石笋荧光强度反映了石笋中的有机酸含量,荧光波长特征受石笋中有机酸类型的控制,石笋中的有机酸由地表有机质经土壤水、洞穴滴水运移随碳酸盐而淀积,荧光强度与波长特征都是对地表气候环境信息的响应。通过提高荧光谱扫描精度,可得到高分辨率(1~10a)的气候环境变迁记录。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趋势和进一步研究方向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925.
我国数字填图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超岭 《新疆地质》2003,21(Z1):1-6
数字填图系统(RGMAP)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研发的,用来进行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专业软件.通过4幅150000和10幅1250000数字填图试点应用,使数字填图系统已臻于完善,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全面推广数字填图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野外数据采集数字化,使得地质调查数据实现了一体化的描述、组织、综合、管理及资源的统一描述、再现和集成.建立个性化的多用户,多目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今后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相似文献   
926.
灰色系统理论预测大气氮氧化物污染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中国南方某省所辖城市近年来N0x污染指数的测量数据的统计资料,建立了GM(1,1)灰色预测模型,通过预测探讨了大气中氮氧化物指数的变化趋势。所建模型残差仅1.17%,关联系数为0.9067,精度较高,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适应性,可以为管理规则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27.
介绍了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重点讨论了面向对象数据模型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及具体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928.
基于GIS的陕西省旬阳地区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西部地区是我国地质灾害的重灾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该地区即将开展大规模的基础建设、能源开发等。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与地质灾害的矛盾将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为解决这一问题,论文选取中国滑坡重灾区的江汉流域开展灾害危险性区划应用研究。研究区选在旬阳地区的县城近郊,通过MAPGIS软件平台及其二次开发的滑坡灾害分析系统,采用规则网格单元划分方法,运用信息量模型对该区斜坡稳定性进行了.空间定量预测,并依信息量法的结果编制了该区的危险性预测分区图。为政府部门进行土地规划决策、避免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大规模土地开发和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29.
郯庐断裂带的平移运动与成因   总被引:61,自引:4,他引:61  
在华北、华南板块碰撞期间,郯庐断裂带究竟是何种边界仍是没有解决的重大地学问题,许多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的构造解释模式。关于郯庐断裂的平移距离仍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与有待深入研究之处。在华北、华南板块拼合之后,郯庐断裂带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左行平移,其糜棱岩的^40Ar/^39Ar年龄为132~119Ma,指示为早白垩世的平移活动,平移活动中伴生了强烈的岩浆活动。这期左行平移标志着中国东部构造的重大转折,是滨太平洋构造对前期古特提斯构造的叠加,其动力学机制为太平洋区伊侨奈岐板块突然出现的高速斜向俯冲。  相似文献   
930.
烃类物质微渗漏机制及垂向运移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前人烃类物质微渗漏机制研究基础上,建立了烃类物质微渗漏的概念模型,并且推导了烃类物质垂向运移的动力学模型。在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烃类物质胶体气泡上升机制的合理性,并计算了不同情况下烃类物质垂向运移的平衡时间,进一步验证了烃类物质气泡上升机制满足运移速度快、流量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