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8篇
  免费   423篇
  国内免费   634篇
测绘学   97篇
大气科学   867篇
地球物理   474篇
地质学   739篇
海洋学   35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66篇
自然地理   49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在干旱气候背景下常常有风尘物质的释放和传输,风尘沉积被认为是干旱环境变化良好的地质记录。在亚洲中部和中国北方,大面积的干旱区被沙漠戈壁覆盖,这些地区是粉尘物质的重要源地,释放的风尘物质影响局地和区域环境,并通过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影响更大空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因此,亚洲中部干旱气候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发展趋势一直受到重视。长期以来,关于晚新生代亚洲中部干旱气候发展的驱动机制至少有两种解释:一是青藏高原的隆升控制着亚洲中部的干旱化过程,随着高原的阶段性隆升亚洲干旱气候逐步增强;二是晚新生代全球变冷直接驱动着亚洲变干,全球变冷是主导因素。中国黄土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堆积的黄土-红粘土序列是指示亚洲干旱化过程良好的地质记录,通过对新获得的风尘堆积记录的分析,发现在晚新生代中国风尘堆积的时空演化与全球变冷有较好的对应,全球变冷可以促使亚洲中部干旱气候发展并加强粉尘活动,而青藏高原隆升的幅度和时间还不清楚,进而认为是全球变冷而不是青藏高原隆升直接驱动亚洲内陆的阶段性变干。基于这些结果,我们认为以前关于青藏高原隆升影响全球气候的结论可能高估了青藏高原在地球环境演化中的作用,关于高原隆升直接驱动亚洲干旱化的结论还需要检验。  相似文献   
22.
大洋碳循环与气候演变的热带驱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气候演变研究的最大突破,在于地球轨道变化驱动冰期旋回的米兰柯维奇理论。然而近年来学术界对热带过程和大气CO2浓度变化的研究进展,暴露了传统的轨道驱动理论存在着对低纬区和碳循环在全球气候系统中作用估计不足的严重缺陷。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大洋碳循环与气候演变的热带驱动"拟以南海与西太平洋暖池的深海记录为依据,进行全球性对比和跨越地球圈层的探索,通过观测分析结果与数值模拟的结合、地质记录与现代过程的结合,检验和论证大洋碳储库长周期变化机制的假说,对于不同时间尺度上低纬过程如何通过碳循环在全球气候环境演变中的作用,实现理论上的突破。同时简要介绍了该项目的目的、科学意义、关键科学问题及预期目标等。  相似文献   
23.
神木北部矿区5-2煤层厚度及其底板高程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清神木北部矿区5-2煤层赋存特征及成因,选取了该矿区172个典型钻孔数据,用趋势分析法研究了5-2煤层的厚度及其底板高程度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该区煤层厚度总体为南北厚中部薄,东厚西薄;底板高程为南北高中部低,东高西低;煤层厚度和其底板高程间普遍存在正相关关系。在该区构造稳定的背景下,后期改造对煤层厚度及其底板的影响很小,煤层赋存特征主要受沉积与剥蚀的控制。  相似文献   
24.
松嫩平原土地沙化现状与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松嫩平原沙地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的中西部地区,包括松嫩沙地和科尔沁沙地的一部分.沙地分布区处于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在350~450 mm,是松嫩平原生态环境变化的敏感地区.采用RS和GIS集成技术,对松嫩平原1986年和2001年的沙地进行遥感解译,结合野外调查,研究松嫩平原沙地分布的现状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松嫩平原土地沙化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2001年沙地面积比1986年增加了861.1 km2,沙地平均每年以0.44%的速度扩展.其中,重度沙地变化率最大,中度沙地面积数量增加最多,轻度沙地略有减少.  相似文献   
25.
旅游地图是人们旅行和导购导游的常用工具,对各地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论述了网络化旅游地图发行方式上所具有的优势,分析了当前旅游地图网络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了加快旅游地图网络化发展的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26.
暖切变型江淮梅雨锋结构及其形成和维持机制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0  
胡伯威  彭广 《大气科学》1996,20(4):463-472
对在1991年7月上旬特别稳定的梅雨形势下持续10天的特大暴雨期作了合成和典型过程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暖切变型江淮梅雨锋天气系统模型。它在自由大气层表现为结构竖立的相当正压切变线和一种不同于经典地转动量近似的带状准二维运动场。边界层的浅层锋生倾斜环流以及偏于切变线轴以南的Ekman抽吸与自由大气层中基本上由积云对流加热驱动的竖直环流相互依存和耦合,造成持续的大暴雨。这种系统的初生和中断后复苏的机制可能是由斜压性极弱的副热带高空东移的短波扰动在低层“湿度锋”带紧南侧触发导致的一种带状CISK。  相似文献   
27.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世界和中国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并对膜分离技术的基本特性、技术特点、膜材料、分类及膜分离装置进行了简单介绍;并介绍了膜分离法在化工及石油工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医疗设备、生物技术和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并分析了膜分离技术将会在膜材料、新的膜过程和集成膜过程3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同时指出如果能解决膜产品的价格、膜污染和膜分离性能的提高这3个膜的制约因素,膜分离技术将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山地灾害研究的发展态势与任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积善  王成华 《山地学报》2006,24(5):518-524
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已成为世界各国十分关注的自然灾害问题。据最近几年的国际学术会议,泥石流、滑坡研究的前沿领域是:泥石流、滑坡活动的地带性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泥石流、滑坡起动机理、动力学模型;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风险分析、发生时间预报;成灾机理与减灾防灾关键技术。国内研究较晚,但发展很快。经过近50 a的研究,涉及上述诸多研究颁域。但研究不深,还存在不少差距。据国内外研究态势,针对山地所实际,提出了在泥石流、滑坡理论创新和防治关键技术等研究方面12条任务。  相似文献   
29.
The stochastic nature of the cyclic swelling behavior of mudrock and its dependence on a large number of interdependent parameters was modeled using Time Delay Neural Networks (TDNNs). This method has facilitated predicting cyclic swelling pressure with an acceptable level of accuracy where developing a general mathematical model is almost impossible. A number of total pressure cells between shotcrete and concrete walls of the powerhouse cavern at Masjed–Soleiman Hydroelectric Powerhouse Project, South of Iran, where mudrock outcrops, confirmed a cyclic swelling pressure on the lining since 1999. In several locations, small cracks are generated which has raised doubts about long term stability of the powerhouse structure. This necessitated a study for predicting future swelling pressure. Considering the complexity of the interdependent parameters in this problem, TDNNs proved to be a powerful tool. The results of this modeling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30.
The climatic zones where residual soils occur are often characterized by alternate wet and dry seasons. Laboratory studies of earlier workers have established that the alternate wetting and drying process affects the swell-shrink potentials, water content, void ratio and particle cementation of expansive soils. The influence of cyclic wetting and drying on the collapse behaviour of residual soils has not been examined.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nfluence of alternate wetting and drying on the collapse behaviour of compacted residual soil specimens from Bangalore District. Results of such a study are useful in anticipating changes in collapse behaviour of compacted residual soil fills.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yclic wetting and drying process increased the degree of expansiveness of the residual soils and reduced their collapse tendency. Changes in the swell/collapse behaviour of compacted residual soil specimens from wetting drying effects are attributed to reduction in water content, void ratio and possible growth of cementation bon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