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0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338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400篇
地球物理   86篇
地质学   333篇
海洋学   191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10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一次连续异常高温天气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资料及数值预报产品,分析2010年6月24-27日牡丹江地区的连续高温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演变,总结出现高温天气主要是受高空稳定的大陆暖高压、辐射增温、下沉绝热增温、850 hPa有24℃以上的暖中心、高温出现前一天14:00气温偏高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2.
通过问卷调查,具体分析了吉林省敦化市乡村人群对气候变化趋势和极端冷暖年的感知偏差及人群分异.发现乡村人群对气候变化趋势的感知与科学事实比较符合,由于对变暖转折年代更敏感,因而对变暖的确认度在一些时段与科学事实在变化程度或幅度上存在比较大的偏差.乡村人群对极端冷暖年不如对趋势感知的准确度高.经验积累影响乡村人群对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93.
2008年加拿大海盆次表层暖水的精细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勇  赵进平 《海洋学报》2011,33(2):11-19
自2004年以来,在加拿大海盆频繁发生的次表层暖水(near surface temperature maximum,NSTM)现象是北极快速变化响应的事实之一.采用2008年中国第3次北极科学考察的CTD数据和西北冰洋联合研究计划与美国波弗特环流观测系统计划2008年航次的CTD数据以及冰浮标ITP18数据,对加拿大...  相似文献   
194.
无锡站年际降雨趋势、特征与预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近年极端灾害性气候频发的现状,对暖冬影响下无锡站降雨年际变化趋势、历史演变特征和近几年水文预报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暖冬影响下,无锡站降雨年际间呈现出干旱—湿润周期性变化的特征,具有水文旋回的性质,在太湖地区有代表性,可作为该时段的降雨预报模型;该模型打破了年际降雨无规律的传统思维定式,与历史演变法相结合,能提高预报效率与精度;水文旋回的发现和降雨预报模型的建立,可推动水文气象长期预报与气候展望研究。  相似文献   
195.
极地冰盖深部“暖冰”层钻进时,由于冰层的温度较高,接近甚至达到冰的压力熔点,回转钻进时产生的切削热量极易使冰屑融化,导致机械钻速慢、取心率低、卡钻事故频发。钻压、转速、切削具结构等参数均对切削热量有一定的影响,有必要设计一套实验装置对切削热量进行测试,从而为设计切削具结构、优化钻进参数组合提供理论依据。以XY-1型岩心钻机钻进系统为平台,利用无线信号传输原理设计了冰层回转钻进切削热量测试实验台。初步测试结果表明,该实验装置能够准确测量钻压、扭矩、切削温度等参数,可用来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6.
风切变对中尺度对流系统强度和组织结构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淋淋  孙建华 《大气科学》2016,40(2):324-340
采用我国实际观测的探空作为中尺度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的理想试验的背景场,分别改变整层、低层和中层的垂直风切变,研究其对中尺度对流系统强度和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整层垂直风切变对对流系统的强度和组织结构影响最显著,增加整层垂直风切变,对流强度增强且易组织成线状,减小整层垂直风切变,对流强度弱且呈分散状态。从垂直速度、水平风场、散度场和冷池的三维结构特征分析了其影响的机制:(1)风切变增加,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的相互干扰减弱,有利于垂直速度的维持和增强;(2)垂直风切变增加造成水平涡度增加,扭转项的作用分别使上升和下沉运动得到加强;(3)垂直风切变增加,冷池强度和高度增加且集中在系统后部,使系统线状组织性增强。研究还发现,增加垂直风切变造成近地面大风和降水增强,且强降水出现在大风之后,这主要是因为在对流发展阶段上升运动与下沉运动互不干扰情况下,强下沉运动造成的近地面大风,而成熟阶段上升运动不断增强或维持造成雨水比湿不断增加形成强降水。  相似文献   
197.
“尤特”特大暴雨过程的热力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程正泉  林良勋  沙天阳  杨国杰 《气象》2014,40(12):1507-1512
1311号强台风尤特登陆后给广东带来持续性大范围强降水,对流降水特征十分显著。文章分析了"尤特"影响期间大尺度环流背景,重点讨论了此次持续性强降水过程中大气层结问题。发现低空急流向广东输送强的暖平流,是广东大气层结不稳定得以持续维持的根本原因。进一步分析发现,低空急流本身并不是"暖"的,当"尤特"趋向陆地时,陆地上的暖气团在"尤特"环流强迫下向南传播扩散,低空急流穿越这一暖区时温度升高才具备"暖"的特性。温度诊断方程结果进一步证实这一点。通过个例反查,在许多登陆后造成连续强降水的台风过程中均发现了这一特征。因此,台风登陆引起环境温度场的演变以及与低空急流的配置需引起业务预报上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8.
ENSO冷暖事件与郑州地区汛期气候异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1—2000年郑州站汛期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ENSO冷暖事件与郑州地区汛期气候异常的关系。结果发现:ENS0冷暖事件对郑州地区汛期降水和气温均有较大影响,对降水异常的影响更显著。暖事件出现当年,郑州地区汛期易出现降水异常偏少,次年则易出现降水异常偏多;冷事件出现当年,郑州地区汛期降水易出现异常偏多,次年降水出现异常的几率较小。  相似文献   
199.
郭军  熊明明  黄鹤 《山东气象》2019,39(2):58-67
使用2007—2017年京津冀地区156个气象站暖季(5—9月)逐小时降水观测数据,根据地形将研究区域分为6个分区,分析各分区降水量季节内变化和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京津冀的多雨区主要位于沿燕山南麓到太行山,存在多个降雨中心。2)各分区降水量季节内特征总体表现为单峰型,即7月降水量最大,7月第3候至8月第4候是主汛期,8月降水量次之,5月最少。3)降水呈夜间多,白天少的特点,7月初之前的前汛期降水多发生在16—21时;主汛期降水呈双峰型,峰值在17—22时,次峰值出现在00—07时;8月中旬以后的后汛期多夜间降水,峰值多出现在00—08时。4)高原山区多短历时降水,长历时累计降水对季节降水贡献率大值区位于平原地区,而持续性降水贡献率大值位于太行山区和燕山迎风坡的西部。  相似文献   
200.
冬季黑潮延伸体异常增暖对东亚夏季风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NCAR CAM3全球大气环流模式数值试验,研究了冬季黑潮延伸体的海温异常增暖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黑潮延伸体海温异常增暖将导致东亚夏季风增强北推。表征夏季风强度的EASMI(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Index)和LSTDI(the Land-Sea Thernal Difference Index)在夏季风爆发后都呈现了明显的增强趋势,且LSTDI对海温异常增暖的响应更为敏感。华北、南海和菲律宾以东的低空西南季风显著增强,副热带西风急流轴以北(南)西风加强(减弱)。日本群岛及周边海域和中国东部长江以南至秦岭一线的降水明显减少;华北、南海、东海、黄海和菲律宾以东的西太平洋上的降水增多。华北是东亚夏季风对黑潮延伸体的海温异常响应最敏感的区域。东亚地区近地面温度表现为一致的增温特征,而30~50 °N之间对流层的整体升温导致了海陆热力差异的加大,这是促使东亚夏季风增强的重要原因。中国及周边地区环流和降水异常分布和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北抬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