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64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珠江崖门出海口大气边界层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广东新会崖门夏、冬季大气边界层综合测试资料,分析珠江崖门出海口地区的大气边界层特征。研究表明:边界层内600m左右是一个特征量的转折点,风速廓线明显偏离幂指数规律,平均球法得到的扩散参数和Pasquill-Gifford曲线符合良好,三向风速仪法得到D,E,F类稳定度的扩散参数为Pasquill-Gifford曲线的2-3倍,珠江崖门出海口地区大气边界层特征和内陆地区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2.
花崖沟金矿床赋存于泥盆系舒家坝群何家店组滨一浅海一陆棚相复理石建造中,金矿化严格受层间挤压破碎带控制。赋矿主岩为角砾状糜棱岩、破碎绿泥石千枚岩及砂质板岩。通过对花崖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的系统研究,总结了找矿标志,进而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
崖门大桥是一座两个独柱桥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桥塔在独立状态气动弹模型风洞试验结果表明,在横桥向施工设计风速作用下需要对桥塔的抖振响应进行控制。本文就TMD对抖振控制的理论分析,TMD优化参数以及抑振倍率进行了推导,设计安装了以粘性剪切阻尼器(VSD)为耗能机构的被动式动力减振装置。通过现场实测,风洞试验及理论分析,三者十分吻合。3  相似文献   
4.
基于Y1井煤系烃源岩样品微量元素分析、煤岩显微组分及热解测试结果,结合小波分析的米氏旋回划分结果,系统研究了崖南凹陷Y1井崖三段煤系烃源岩特征及发育规律。研究表明:①以104和260尺度结合岩芯沉积序列及地球化学测试结果,将崖三段划分为2个中期和5个短期米氏旋回,垂向上表现为旋回厚度及烃源岩比例向上增大的趋势,中期旋回上部为烃源岩优势发育层位,其中ⅠA2、ⅠA3和ⅠB2为煤系烃源岩发育的优势旋回;②煤系烃源岩有机显微组分表现为富镜质组、贫惰质组、贫壳质组+腐泥组,镜质组含量为44%~100%,平均为83%,以基质镜质体及镜屑体为主,烃源岩类型以Ⅲ型(腐殖型)有机质为主,少量为Ⅱ2型(腐泥-腐殖型)有机质,烃源岩以产气为主,其成熟度较低,Ro值平均为1.12%,处于生烃阶段初期;③煤系烃源岩发育受多种因素控制,其中断陷盆地向坳陷盆地的转化时期是成煤的关键构造时期、强烈进积作用使得煤系烃源岩保存不全、区域海平面上升时期是成煤的关键时期、短期旋回小波曲线右偏拐点处为煤系烃源岩相对发育层位。  相似文献   
5.
常方强 《海洋科学》2016,40(4):100-107
为了揭示软质海崖的侵蚀机制,现场利用量测方法研究了福建省平潭岛东北部软质海崖的蚀退特征、蚀退模式和影响因素,并利用自制崩解仪测试了砂土和粉质黏土的崩解速率。结果表明,软质海崖滑塌物体积、堆积距离均随海崖高度增加而增大,每次滑塌海崖蚀退距离位于0.08~1.23 m;滑塌物覆盖住崖脚后具有临时保护崖脚的作用,但由于其受到扰动较易发生再次蚀退;崖脚海蚀槽的形成对滑塌起到重要控制作用;降雨、海洋水动力、强风和人为活动是造成蚀退的四大因素;在土体抗侵蚀方面,砂土的抗侵蚀能力最弱,粉质黏土的居中,黏土的最强;现场干燥粉质黏土的崩解速率为2.4 cm/min。  相似文献   
6.
琼东南盆地西部环崖南凹陷的油气勘探亟需寻找接替领域.针对勘探研究中存在的3个地质问题,利用丰富的钻井和地震资料对红河断裂活动特征及其对环崖南凹陷构造-沉积-成藏的影响开展深入分析.认为红河断裂的走滑活动通过F1断层向琼东南盆地西部传递剪切应力,其演化与环崖南凹陷的构造-沉积作用具有良好的时空耦合关系,并控制了环崖南凹陷...  相似文献   
7.
准确的震源位置能够为抗震减灾工作和地球内部结构研究提供关键信息.在震中附近观测台网密集且方位角覆盖良好的情况下,通过拟合多个台站P波、S波的观测到时,能够得到准确的震源位置.而在台网稀疏的地区,由于缺少可靠的三维速度结构模型,往往造成较大的地震定位误差.近年来发展了基于背景噪声经验格林函数(EGFs)对地震波形进行校正的重定位方法,能够有效地压制路径上复杂速度结构体的影响,提高了地震定位精度,为稀疏台网情形下地震准确定位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本文选取由InSAR观测到准确位置的2008年甘肃武都MS5.5地震作为测试案例,对稀疏台网下基于背景噪声格林函数地震准确震中测定方法进行了定量评估.利用震中附近多个流动台分别作为参考台,提取其与固定台站之间的背景噪声格林函数(EGFs),然后使用噪声Rayleigh面波格林函数对地震波形进行校正,重定位武都地震震中,并与真实震中位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使用距离震中30 km以内的参考台,利用10~30 s频段的面波走时信息,噪声叠加时长为一个月,定位精度在5 km以内;当噪声叠加时间一年以上,重定位精度优于1 km.本文进一...  相似文献   
8.
康仲远  杨修信 《地震学报》1989,11(1):106-112
广东省琼中和甘肃省永靖两地应力站的观测资料,在经过统计分析处理和力学校验后表明,1982年1月25日广东省崖县4.1级地震和1984年1月6日甘肃省武威5.5级两次地震前,相对稳定的区域应力场在孕震后期可能分别受到扰动。测区附加应力状态变化的共同特征是:(1)最大水平主应力曲线呈现非线性变化;(2)主应力方向发生系统偏转;(3)应力的变化趋势在震后迅速恢复稳定,但附加应力水平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9.
1985年在甘肃文县屯寨乡洋汤寨的天池庙的大樑上发现了一条新的关于1879年7月1日武都8级地震的新的历史记载。该记载表明武都8级地震在这里的地震烈度至少达到了Ⅹ度。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攀枝花苴却砚石及其中“标”和“眼”的成因,认为其形成与震旦系观音崖组经海西期热接触变质作用有关,并对石质量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