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93篇
海洋学   70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针对当前铁路运营的实际情况,设计并实现了基于MSP430F13x系列单片机的货车防盗报警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的原理和软、硬件设计.系统在货车遭遇破封的情况下触发报警器,并将报警信息以无线电信号发射出去.接收机接收报警信息并将其在LCD上显示出来,以便民警即时处理.经实际应用证明系统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42.
本文考虑到干涉仪对电离层中不同尺度不规则性的滤波作用、结合密云米波综合孔径系统、提出了电离层E_(?)层是电离层不规则性影响该系统的主要根源。不规则性的尺度约在700~1000米的范围。再考虑到E_(?)层的漂移运动,提出了文中所描述的模型。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了E_(?)层对综合射束污染的模拟计算,结果指出:射束主瓣的增益下降约10%,副瓣由13%增大到18%;综合射束在赤经方向出现不对称性,从而引起约0.6秒的赤经误差;射束的边缘处和两个扇形区出现了杂瓣。  相似文献   
43.
运用云南天文台1米反光望远镜及其附设CCD装置在1988年1月23日及24日对3C120进行了I和R波段观测。采用Starlink系统中的ASPIC软件系统作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我们观测到了一次3C120核心区域中的快速增亮现象。平均增亮速度快于约-0.7~m/日。在这一快速增亮的早期,围绕3C120的核心区域有短的亮射线出现。从1988年1月24日的3C120Ⅰ波段像上发现,可能有一个从核心区域向南的新的突出物。  相似文献   
44.
结合现代餐饮业自动化服务的需求,以无线Soc芯片nRF9E5和点阵型LCD模块ST7920为硬件核心,结合C++Builder软件编程环境,构建了一种基于nRF9E5芯片的无线网络自动化服务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人机界面友好、数据管理软件完善、无线数据传输与控制稳定、高效等特点。可以推广应用到区域水质、土壤等环境的自动监测等领域。  相似文献   
45.
针对2014年4月30日的高空影响系统、水汽条件、环流形式、地面影响系统及其物理量等资料,从天气学角度对格尔木地区巴尔喀什湖冷槽型的沙尘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合FY-2E、数值预报产品在此次过程中的应用,总结这次格尔木地区沙尘天气过程的主要特征和天气过程所表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46.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塘岭幅 (J48E018017)1∶50 000区域地质图数据库基于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建立,实现了设计地质图、野外地质填图、室内综合整理、最终成果表达的全程数字化,有效开展了对各类数据的一体化描述、存储、组织和利用。将沉积旋回划分与年代学分析相结合,系统开展测区第四纪地层多重划分与对比,建立等时地层对比格架,恢复盆地沉积充填过程,查明断裂活动性;重新建立了测区古近纪—新近纪地层系统,划分出11个填图单元,并确立了新近纪彰恩堡组与干河沟组之间存在沉积间断,二者之间为不整合接触关系。本数据库共包含矢量化的地质图一幅,样品179件,素描图86件,图片253张,内容详实、可利用度高,为厘定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新近系—古近系地层序列及新构造–活动构造特征提供了详实的基础性数据资料支撑;为总结新构造–活动构造发育区填图技术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7.
<正>REE fractionation during the weathering of dolomite has been recognized for decades.A regolith profile on dolomite in southwest Yunnan of China was selected to investigate the behaviors of REE during weathering.The weathering of dolomite is divided into two stages:the pedogenesis stage and soil evolution stage,corresponding to the saprolites and soils respectively in the regolith profile. SiO_2,TiO_2,P_2O_5,Zr,Hf,Nb and Ta were immobile components during the weathering by and large, while Al_2O_3,K_2O and Fe_2O_3 were lost during the soil evolution stage in the physical form(clay minerals probably).REE were fractionated during the whole weathering of dolomite.The field weathering profile and the lab acid-leaching experiments on dolomite indicate that MREE were enriched clearly relative to other REE during the pedogenesis stage in a "capillary ascending-adsorption" mechanism, but they did not fractionate clearly in the soil evolution stage.REE were lost and accumulated in the weathering front of dolomite during the soil evolution stage in a "physical-chemical leaching" mechanism.  相似文献   
48.
低碳发展是旅游目的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安全问题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探索低碳发展模式有助于推动目的地旅游业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首先将生态因素引入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系统中,构建旅游地4E系统(能源Energy-经济Economy-生态Ecology-环境Environment)。其次,提出旅游地旅游产业低碳发展模式的构建须遵循因地制宜、综合协调、综合效益最大化、可持续性与节能减排优先5个原则。第三,从构建依据、发展理念、发展手段与发展目标等方面提出旅游地旅游业低碳发展模式的构建思路。最后,以旅游产业能源系统、旅游地生态系统、旅游地环境系统与低碳旅游经济系统为核心,构建基于4E系统的旅游地旅游业低碳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9.
偶发E层(sporadic E, Es)是主要发生在90~120 km高度的电子密度显著增强的电离层薄层,Es层的存在会导致掩星观测中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信号强度和相位的强烈波动。利用2019-01—2021-12风云三号C(Fengyun-3C,FY3C)和风云三号D(Fengyun-3D,FY3D)卫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掩星观测的50 Hz信噪比数据提取Es层信息,进而对两颗卫星数据分别反演得到的60°S~60°N中低纬地区Es层发生率的时空分布及季节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虽然两颗卫星掩星资料得到的Es层发生率分布形态基本一致,均反映了Es层的发生率与地磁场和中性大气背景风场的相关性,但在大部分季节和地区,由FY3D得到的Es层发生率低于由FY3C得到的结果,北半球夏季中纬地区尤为明显,而FY3C反演结果与基于电离层与气候星座观测系统掩星数据的反演结果更为接近。导致差异的可能原因包括两颗卫星信噪比廓线的上边界高度分布和地方时覆盖上的差异、两颗卫星掩星接收机噪声水平的差异等。上述结果表明,后续融合两颗卫星的掩星数据进行Es层相关研究时,可能需要顾及两颗卫星接收机的不同噪声水平,在Es层发生的判定策略上进行针对性调整。  相似文献   
50.
为了揭示城市暴雨内涝灾害对应急响应服务功能的影响,论文基于高精度城市洪涝模型(FloodMap)和增强型两步移动搜寻法(E2SFCA),对暴雨内涝灾害影响下上海市中心城区消防服务可达性进行精细化评估。研究结果表明:① 百年一遇暴雨内涝情景下,内涝最严重时积水深度超过50 cm的淹没范围整体呈现“西高东低”分布态势,淹没总面积约1.5 km2,可导致471条路段(约占路网全长5.11%)通行受阻。② 上海市中心城区消防服务可达性的空间差异比较显著,大体呈现出由黄浦江两岸向西北和东南方向递减态势,但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可达性空间格局变化并不明显。③ 与正常天气条件相比,暴雨内涝情景下不可达单元(250 m×250 m)数量显著增多,夜间低峰、早高峰、白天平峰和晚高峰时段分别增加36.32%、35.89%、39.07%和32.01%;从暴雨内涝的过程(全程120 min)上看,在雨峰后半段((30, 45] min)不可达单元数量最多,消防服务可达性的空间差异程度最大。④ 消防服务可达性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空间集聚特征,其中高值聚集区(“高—高”型)主要位于黄浦江两岸以及浦西边缘地区,低值聚集区(“低—低”型)主要位于西北和西南区域,这2类聚集区呈“团块状”分布,而“高—低”型和“低—高”型集聚均不显著。⑤ 研究区内消防服务可达性与需求的空间失配现象(“低需求—高可达”或“高需求—低可达”)较为明显,而暴雨内涝会加剧空间失配问题。研究结果可为提升城市洪涝灾害管理与应急响应服务的精细化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