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3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136篇
测绘学   153篇
大气科学   115篇
地球物理   747篇
地质学   347篇
海洋学   121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125篇
自然地理   9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51.
天然电磁辐射测深技术工作机理的定性解释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然电磁辐射测深技术的部分应用实例曾在本刊做过介绍,本文以应用实例为依据,对本项探测技术的工作机理做一些定性解释.在电磁能量的返回方式,测量对象与探测结果的表示形式方面,与典型大地电磁法进行了比较.简要叙述了本项探测技术的特点与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952.
氮饥饿细基江蓠繁枝变型和孔石莼氨氮的吸收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刘静雯  董双林 《海洋学报》2004,26(2):95-103
以氮饥饿海藻为材料,采用多瓶法和干扰法相结合的技术,测定两种海藻在不同起始浓度下不同时间间隔内的NH4+吸收率,对不同阶段的吸收率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均符合饱和吸收动力学特征.最大吸收率和半饱和常数均随着吸收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整个吸收过程中,吸收曲线的初始斜率变化不大,这表明在低浓度下的吸收率不受短时间快吸收的影响而保持相对的稳定.同时两种海藻相比,在相应时间内的吸收动力学参数不同,孔石莼的最大吸收率、半饱和常数和初始斜率均大于细基江蓠繁枝变型.处于氮饥饿状态的两种海藻对NH4+-N的吸收存在以下3个时相:(1)起始短期的快吸收阶段;(2)内部营养盐浓度控制的吸收阶段;(3)外界营养盐浓度控制的吸收阶段.  相似文献   
953.
针对现有拖曳式海洋磁力测量通常只能获取地磁总场信息,不能获得地磁矢量信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拖曳式海洋地磁三分量测量系统设计方案。测量系统通过INS/GNSS组合导航进行定位定姿,搭载的三分量磁力仪与惯导通过高精度定位板刚性固定,经过数学平台的坐标变换,进而将拖体任意姿态下的海洋地磁场三分量数据归算到地理坐标系下。此外,对拖体进行了水动力分析,提高姿态稳定性的同时减小了阻力。经过海上试验和数据处理,系统获得的三分量数据在平差前的重复线内符合精度分别为东向6.8 nT、北向4.1 nT、地向8.0 nT,交叉点内符合精度分别为东向19.1 nT、北向19.5 nT、地向15.4 nT。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为海洋矢量磁力测量提供良好的测量平台,为后续的海洋磁力测量提供实践经验和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54.
自适应噪声消除器在地电场观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兰炜  赵家骝  庞丽娜 《地震》2006,26(1):87-92
在地电场和电阻率同场地观测的台站, 地电场观测必然会受到地电阻率观测人工供电的干扰, 尤其是当地电场观测的采样率提高到1次/s以上时, 这种干扰更是无可避免, 而且不易消除。 该文阐述了应用自适应噪声消除器对受种干扰的地电场观测数据进行处理, 消除观测数据中的干扰噪声, 从而获得地电场真实信号波形。 对实际观测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 采用此方法可以很好的消除秒采样地电场观测数据中地电阻率供电产生的干扰。 这种方法还可用于消除其他观测方法中存在的有规律的干扰。  相似文献   
955.
李芳 《山西地震》2008,(1):40-42
对山西长治地区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的现状、地震监测设施及观测环境遭受破坏和干扰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一些工作对策和建议.认为,应从加强县级地震机构建设,合理规划地震监测台网等方面入手,加强对地震监测设施及观测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956.
模拟水氡异常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丽霞 《内陆地震》2008,22(2):143-150
阐述了模拟水氡测值的影响因素,并以福州乌鸦嘴泉点为例阐述了模拟水氡异常的判识方法,为模拟水氡的异常判识提供了实例。对模拟水氡异常进行判别,充分了解水点的基本情况及所有影响因素,并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对水氡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对干扰因素加以排除,同时用同一水点其他测项的同步变化特征来佐证该异常不是观测过程中人为及仪器因素造成的,最后进行区域背景场对比分析,再用同一区域其他水点同测项测值的同步变化情况加以佐证,以判断是否是该区域应力场所致。分析结果表明,乌鸦嘴泉出现水氡年动态畸变异常的成因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区域应力场发生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957.
坑洞边界周围坑洞干扰带(EDZ)的存在可能会严重地影响坑洞的施工作业和人员及设备的日常安全。因此,在不同岩石处的挖掘工程中,它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坑洞干扰带通常定义为坑洞边界外围的岩石带,由于坑洞作用和压力的重新分配,该处岩石的物理、力学和液压性质受到巨大影响。为了优化岩石支撑设计,对瑞典LKAB基律纳瓦拉的地下铁矿来说,了解坑洞干扰带是必要的。针对这一主要目的,我们运用地震测量技术在矿山进行了坑洞干扰带的调查研究。研究主要采用的是井间地震和面波频谱分析(SASW)技术,再辅以井下图像处理系统(BIPS)作为地震测量技术的补充。结果表明:在采矿平巷边界的后面存在厚度为0.5~1.0m的坑洞干扰带。该带的杨氏模量大小是未受干扰岩石的50%~90%。  相似文献   
958.
对宿迁地震台地磁所受干扰的再次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地震观测中,环境保护很重要,不过因为采集地震信息是一个很长的、持续不断的过程,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很难避免地震观测环境不受破坏。2006年7月开始,江苏宿迁地震台的地磁观测因为新建办公楼受到了影响。在楼房建设的过程中,本人曾对这一干扰做过简单的分析,不过因为当时还在建设过程中,最终的干扰量无法确定,如今工程已彻底结束,本文对工程结束后的最终干扰情况进行分析,以对这个事件做出一个较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959.
运用Matlab工具软件,对地磁数字信号中的干扰分量进行FFT变换,滤除地电测值对地磁Z、D分量的干扰信号,清晰的反映出地磁变化的真实信息,从而提高对地磁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对数据的异常识别、判定提高准确性,对资料的分析研究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0.
本文是作者2003年底提交的2篇内部报告之一. 文中指出我国冕宁台(DDC-2仪器)等可用的地电台, 自1994年前后出现了长趋势、大范围、具有同步转折的规律性地电阻率震兆性异常变化, 并于1999-2000年前后发生第2次同步转折或加速下降, 根据这些地电前兆变化求得2000年以来, 台站地下数百米深处的加强应力场的主压应力方向, 发现其分布有规律, 与周围板块运动有关. 参照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地电前兆经验, 认为我国(含海域和台湾), 特别是西部地区(在冕宁台周围二、三百公里范围内), 近期(未来1~3年)存在发生7级或7级以上乃至8级特大地震的可能①.建议在川、滇地区增设地电台站, 引进抗电磁干扰极强的新型仪器, 开展短临预测新方法的实验, 捕捉短临前兆. 地震局特批"川滇地区地电强化测试项目", 在冕宁、红格等4个台使用了新型抗干扰的PS-100仪器系统, 捕捉地震短临前兆. 至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前, 仍在运转的红格台(距微观震中465 km;距宏观震中北川640 km)难能可贵地记录到汶川地震的HRT波短临地震前兆, 表明地震的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