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217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61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73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01.
姚安金矿床成矿流体形成演化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安金矿床与富碱侵入岩体具有密切时空关系。本研究运用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示踪方法,探讨了富碱侵入岩与姚安金矿床之间可能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602.
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床是近年来识别出来的一种新的金矿类型。这类金矿床常在远离汇聚板块边缘的克拉通边缘环境中产出,与已知的W/Sn岩浆省叠加。它们具特征性的Au+Bi+W+Te+Sb+As等亲石元素金属组合,在时空上和成因上与中等还原的分异Ⅰ型侵入岩密切相关,随就位深度的不同而显示不同的矿化特征。形成于地壳浅部环境(〈5km)中的金矿床常与岩株、岩墙或岩床有关,金矿化大多数以浅成低温脉、网状脉或角砾岩筒产出;形成于地壳深部环境(〉5km)中的金矿床常与深成侵入岩体有关,金矿化以席状脉、云英岩或浸染状块体产出。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的类型随着成矿深度的不同而显示有规律的变化,形成于较浅部环境中的金矿床一般包括高温(〉350C)、不混溶的盐水(〉30%NaCleq)和低盐度(〈5%NaCleq)含CO2液相包裹体;而形成于较深部环境中的金矿床含有大量低盐度含CO2液相(〈10%NaCleq)包裹体,有些矿床晚阶段流体含有中高盐度(10%~40%NaCleq)的盐水。含CO2流体无论在挥发份的出溶过程中还是在金属迁移过程中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床在中国有广阔的找矿前景,而中国东部金矿省和钨/锡成矿省的叠加部位是寻找该类型矿床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603.
用单元-超单元填图方法,对琼东乐来地区侵入岩进行了岩石谱系单位划分。阐述了岩石谱系单位的分布、产状、地质关系、岩性、所含包体和脉岩类型等地质特征,以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本区侵入岩形成于晚二叠世-晚白垩世,其同位素年龄介于255-72Ma,并主要集中于以255-213Ma为主,176-151Ma为辅的两个时段内,分别对应于本区晚海西期-印支期的造山作用早燕山期的拉张事件。  相似文献   
604.
张宏飞  张利 《地球科学》1999,24(3):269-273
桐柏地区存在两个铜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的基底块体,在桐柏-商城断裂北侧,基底岩石以高放射性成因铅同位素组成特征,而桐柏-商城断裂南侧,基底岩石以低放射性成因铅同位素组成为特征,它们分别可与南阳盆地以西的北秦岭和南秦岭构造带中基底岩石的铅同位素组成相比,从而证明桐柏地区是秦岭造山带的构造东延部分。  相似文献   
605.
桐柏地区存在两个铅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的基底块体,在桐柏-商城断裂北侧,基底岩石以高放射性成因铅同位素组成为特征,而桐柏-商城断裂南侧,基底岩石以低放射性成因铅同位素组成为特征,它们分别可与南阳盆地以西的北秦岭和南秦岭构造带中基底岩石的铅同位素组成相对比,从而证明桐柏地区是秦岭造山带的构造东延部分.同时,通过桐柏地区侵入岩铅同位素组成特征的分析表明,早古生代侵入岩浆主要来源于北秦岭高放射性成因铅同位素组成的块体,而中生代侵入岩浆则来源于南秦岭低放射性成因铅同位素组成的块体,指示在南阳盆地以东,相当于北秦岭构造块体的地壳深部存在南秦岭的陆壳物质,反映南秦岭的陆壳物质早期向北俯冲叠置于北秦岭块体之下,并作为北秦岭中生代花岗质岩浆的源区  相似文献   
606.
福建省侵入岩谱系单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广泛发育的侵入型,应用岩石谱系单位划分,是并的新理论,新方法,划分有110个单元,归,并成27个超单元,21个独立岩石单元,初步建立起全省岩石谱系单位等级体制。M、I、S、A型花岗岩均较发育,S型花岗岩一般缺少大规模的火山喷发,I型,A型和I型与S型过渡型花岗岩,具滞后与火山活动同时,同源,规模盯当,地域相应的规律。不同时期,不断岩石谱系单位,成矿类型及规模不同。  相似文献   
607.
大火成岩省(largeigneousprovinces或LIPs)是指巨量的富铁镁岩石的连续侵位。包括大陆溢流玄武岩和相关的侵入岩、火山被动边缘、大洋高原、洋脊、海山群及洋盆溢流玄武岩。这些“火成岩省”不是产出在正常的大洋中脊扩张中心(M.F.Coffin和O.Eldholm,1994),也有人把它们称为超级地幔柱(Larson,1991)。主要的3种类型为:大洋高原,以昂通爪哇(OntongJava)和克尔格伦(Kerguelen)为最大;火山被动边缘,以北大西洋为代表;大陆溢流玄武岩,以印度…  相似文献   
608.
粤中前震旦纪基底锆石Pb-Pb蒸发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粤中前震旦纪基底的成因及时代一直有较大争议。对组成前震旦纪基底的中元古代变质表壳岩长安岩组和中元古代变质长英质侵入岩进行了同位素年龄测定。长安岩组长石石英角岩透镜体中浑圆锆石的 Pb-Pb蒸发年龄为 ( 1 81 2± 2 9) Ma、结晶锆石年龄为 ( 1 2 97.8± 1 3 ) Ma,变质长英质侵入岩条纹状二长片麻岩中结晶锆石年龄为 ( 4 89± 1 4)和 ( 1 0 44± 2 7) Ma,表明粤中地区基底主要成生于中元古代 ,沉积时期为长城纪或以前 ,蓟县纪曾有较大规模岩浆活动 ,中元古代晚期已基本形成了前震旦纪结晶基底的构造格架。  相似文献   
609.
关于富碱侵入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610.
从地球化学特征入手对康古尔塔格碰撞带中酸性侵入岩的成因类型和构造环境进行了探讨。认为该带花岗岩类岩石以第Ⅰ组和第Ⅱ组为主,第Ⅲ组为辅。此外,尚有部分第Ⅳ组碱性玄武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