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29篇
海洋学   24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低温对百合鳞茎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翊华  安丽萍  李彬  谢忠奎 《中国沙漠》2011,31(5):1208-1214
以东方百合Siberia和Tiber为试验材料,进行恒温和变温的低温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在不同冷藏解除休眠时期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和玉米素(ZT)4种内源激素含量。结果表明,恒温处理Tiber先解除休眠,同样处理同期种植的百合鳞茎,Tiber比Siberia一般早出苗7 d左右;变温处理比恒温处理ABA含量降低,说明变温处理对百合鳞茎解除休眠有促进作用,可以缩短解除休眠需要的时间,一般变温处理的比恒温处理的早8 d出苗,且变温处理有利于百合生长量的增加,Tiber茎粗和株高分别增加了23.1%、10.1%,同时Siberia分别增加了5.9%和16.6%。变温处理GA3含量Tiber高于恒温处理,Siberia低于恒温处理,品种之间对温度处理的响应有差异。百合鳞茎休眠的解除与IAA/ABA、ZT/ABA、GA3/ABA比值有关,变温Siberia和Tiber的3种比值都在60 d后逐渐升高,说明冷藏60 d可作为鳞茎解除休眠的临界点,为进一步研究百合鳞茎的休眠机理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52.
采用RT-PCR及RACE技术,从拟穴青蟹眼柄组织中克隆了两种Ⅰ型高血糖激素CHH基因(分别命名为C1与C2)cDNA全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1基因全长1859bp,开放阅读框长420bp,编码139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5.326kDa,等电点为5.540;C2基因全长1739bp,开放阅读框长426bp,编码141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5.621kDa,等电点为7.618。与其它物种CHH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显示,拟穴青蟹CHH基因与榄绿青蟹CHH基因同源性最高(92%),依次为日本鲟(80%)、三疣梭子蟹(78%)。聚类分析表明,拟穴青蟹CHH氨基酸序列与榄绿青蟹和日本鲟紧密聚为一支。经荧光定量检测,拟穴青蟹CHH基因在眼柄、肝胰腺、心脏、肠中表达量较高,鳃、胃中表达量很少,肌肉中表达极少。盐度骤变试验结果表明:盐度胁迫24h后,C2的表达量是C1的30倍以上;C2基因盐度5时与对照组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盐度15时差异显著(P<0.05),盐度22、25、30时差异极显著(P<0.01);盐度变化越大,C2的表达量越大。上述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CHH基因的功能及调控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3.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是1种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ypothalamus-pituitary-gonad,HPG)的活动中发挥关键作用的神经激素。研究采用染色体步移方法,从许氏平鲉的肌肉组织中克隆得到GnRH1、GnRH2和GnRH3共3个基因的启动子序列,长度分别为4,3.5和2.5kb。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这3个GnRH基因的启动子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3个基因均存在Sp1,Oct-1,C/EBP,CREB,Pit-1,NF-1,Brn,GATA-1,USF和MyoD等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以及糖皮质激素受体(GR),雄激素受体(AR),雌激素受体(ER),黄体酮受体(PR),视黄酸受体(RAR)和视黄醇受体(RXR)等核受体的结合位点,推测其对GnRH的调控起到关键作用。但是甲状腺激素受体(TR)和嗅觉相关的Olf-1的结合位点只在GnRH1和GnRH2基因启动子中发现,而在GnRH3中没有预测出。本研究结果表明许氏平鮋不同类型的GnRH是受不同的机制调控的,从而在生理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4.
为研究厚壳贻贝性腺发育不同时期的营养物质积累和消耗规律,本文分析测定了3个年龄组的厚壳贻贝在性腺发育5个时期的肥满度、含水量及生化成分。结果表明:(1)相同发育时期的肥满度和含水量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不同发育时期存在显著差异(P<0.05);成熟期的肥满度最高,为17.76%~19.21%,约为休止期最低时的3.15倍;含水量则正好相反,以休止期最高,为93.29%~95.32%,约为成熟期最低时的1.15倍。(2)总糖、粗脂肪、粗蛋白和灰分在不同发育时期均有显著差异(P<0.05),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在成熟期达到峰值,粗蛋白为72.01%,粗脂肪为13.52%,两者分别在休止期和增殖期最低;总糖含量在排放期最高为13.56%,灰分含量以休止期最高为7.59%,两者均以成熟期含量最低。(3)蛋白质的积累与消减正好与肥满度的变化相吻合,证实厚壳贻贝在性腺发育过程中吸收并贮存大量营养物质,使肥满度逐渐升高,随配子的排放肥满度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55.
Lhx1基因对于哺乳动物卵巢缪勒氏管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但鱼类中的报道仅限于其在体轴和肾脏形成中的作用, 尚未见到其与性别及性腺发育相关的报道。本研究克隆获得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Lhx1aLhx1b开放阅读框(ORF)序列, 长度分别为1224 bp 和1206 bp (GenBank 注册号为:JX999940、JX999941), 同源序列比较显示牙鲆Lhx1aLhx1b基因均具有两个LIM 及一个HOX 结构域, 符合Lhx1进化保守性。这两个基因在牙鲆雌、雄成鱼各组织RT-PCR 差异表达谱不尽相同, Lhx1a在精巢中弱表达, 卵巢中不表达, 在其他组织中雌、雄表达谱差异不大, 都只在脑和眼组织有弱表达;而Lhx1b的表达在性腺中相对较高, 且卵巢的表达量高于精巢。进一步检测牙鲆Lhx1aLhx1b在雌、雄性腺发育各期的表达谱, 发现这两个基因表达集中于Ⅲ、Ⅳ期性腺, Lhx1a在精巢中弱表达, Lhx1b卵巢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精巢, 而在Ⅰ、ⅡII、Ⅴ期性腺几乎均不表达。由此推断牙鲆Lhx1aLhx1b均为性别相关基因, 但在两性性腺发育中的作用可能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56.
甘肃几种早熟禾内源激素水平及干旱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玲  马晖玲 《中国沙漠》2015,35(1):182-188
以甘肃陇西、清水、秦州野生草地早熟禾为试验材料,商用品种午夜2号为对照,采用优化的HPLC法测定了干旱胁迫下草地早熟禾叶片中玉米素(ZT)、脱落酸(ABA)和吲哆乙酸(IA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后,清水和秦州野生草地早熟禾植株萎蔫死亡,相比较之下陇西野生草地早熟禾和午夜2号却能够较好地适应干旱逆境.与此同时,供试材料的ZT含量均下降,下降幅度59.25%~66.02%;ABA和IAA含量均先上升后下降,但与对照相比ABA含量显著上升,上升幅度为23.63%~59.55%;IAA含量显著下降, 下降幅度为48.34%~53.35%;此外,供试材料的ZT/IAA、ZT/ABA和(ZT+IAA)/ABA均下降,以减少生长量来主动适应干旱胁迫.在激素水平上评价材料的抗旱性大小为陇西野生草地早熟禾>午夜2号>秦州野生草地早熟禾>清水野生草地早熟禾.  相似文献   
157.
池养黑鲷性逆转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为具性逆转的珍贵海产鱼类,其个体在第3龄期雄性转为雌性,但性逆转发生的详细过程尚不清楚。为了解黑鲷性腺逆转发生的过程,作者通过对池塘养殖黑鲷3~4龄期个体进行定期跟踪取样观察,结合组织切片显微检测性腺变化过程。结果显示:黑鲷性腺在繁殖前后变化趋势不同;繁殖期雌性个体约占15%;繁殖后至7月份是性腺由雄逆转为雌主要时期;8月份全部个体性腺外观表现为卵巢形式;到9月底,个别性腺的精巢组织又开始发育;到12月底样本性腺有雄性、雌性及雌雄同体同时发育3种形式。此外,分析了黑鲷性腺成熟系数与肝质量系数的周年变化趋势。研究获得了详细的3~4龄黑鲷性逆转发生过程及性逆转结果,并针对与先前报道的有关研究结果差异展开分析,为掌握不同海区黑鲷性逆转特性及育种研究提供了更多资料,也为雌雄同体鱼类资源利用研究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8.
为了认识2龄雌性圆斑星鲽的生殖特性和生殖潜力,采用注射外源激素诱导方法,研究了外源激素鲑鱼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诱导2龄雌鱼卵巢发育的效果.结果表明:两种外源激素以GnRH对卵母细胞成熟的诱导效果为好,经外源激素诱导后,有约30%实验鱼的卵巢部位可见相对明显的隆起,组织切片观察显示,实验鱼卵母细胞可达到5时相早期,但未能发生水合作用而成熟,表明2龄圆斑星鲽对外源激素的诱导应答效应较弱;外源激素诱导后,血浆中性类固醇激素(雌二醇和睾酮)的表达水平显示显著升高,96 h后表达水平下降恢复至正常水平;同时发现,激素诱导实验鱼的肝细胞直径增加,表明外源激素诱导可能部分启动了卵母细胞发育成熟所需卵黄蛋白物质的发生和转化过程.未能获得亲鱼产卵,可能是由于2龄人工亲鱼内分泌成熟调控系统对外源激素的响应机制未完全建立所导致.研究结果为认识人工养殖条件下圆斑星鲽的生殖特性及生殖潜力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9.
位于甲壳动物眼柄的神经内分泌器官在调控甲壳动物的繁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有证据表明“眼柄-促雄性腺-精巢”内分泌轴调控十足目雄性甲壳动物精巢的发育,但是该过程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实验对象,研究了切除雄性对虾的单侧眼柄对促雄性腺内胰岛素样促雄性腺素基因(LvIAG)和精巢内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切除单侧眼柄后,LvIAG基因的表达明显上调;比较了眼柄切除前后对虾精巢的转录组数据,共有267个基因的表达量出现明显变化。对精巢内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分析发现,多个参与性腺发育和内分泌调控的基因发生表达上调,如DoublesexDsx)、保幼激素环氧水解酶(juvenile hormone epoxide hydrolase,JHEH)、细胞色素P450酶系基因以及泛素化系统相关基因等。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与转录组结果一致,证实了转录组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对虾眼柄调控精巢的发育很可能是通过影响促雄性腺中LvIAG的表达,进而调控精巢内Dsx、JHEH、内分泌及泛素化系统相关基因的表达实现的。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甲壳动物精巢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对甲壳动物的人工繁育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0.
植物吸收金属元素的过程主要是一个主动吸收过程,目前用离子载体学说解释离子主动吸收过程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而且各种各机关报 酶参与了植物主动吸收金属离子的过程。本文对利用酶促反应动力学描述植物吸收环境中金属元素这一现象的可行性及应用现状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