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海洋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了研究不同光照强度、温度对黑鲷(Acantho pagrusschlegelii)(♀)×真鲷(Pagrosomus major)(♂)杂交F1代受精卵孵化效果及仔鱼存活的影响,作者采用试验生态学的方法比较不同温度(16、18、20、22、24、26℃)下杂交鲷受精卵的孵化率、畸形率、孵化时间、7日龄仔鱼的存活率;比较不同光照强度下(10、100、300、800、1500、4 000、10 000 lx)受精卵孵化率、畸形率、孵化时间;比较不同光照强度下(200、1 000、2 000、5 000、10 000、15 000、20 000 lx)7日龄仔鱼的存活率。结果表明:在盐度为22条件下,受精卵最高孵化率(34.00%)和最低畸形率(16.65%)的孵化温度为20℃;在16~26℃范围内,温度与孵化时间呈负相关,与7日龄仔鱼存活率也呈负相关。不同的光照强度对受精卵孵化率和孵化时间的影响不显著,孵化率为65.88%~71.88%;但大于800lx的光照会令畸形率上升(大于15.21%);另外,5000~10000lx的光照强度更适宜仔鱼生存,7日龄仔鱼存活率达到38%~40.75%。黑鲷(♀)×真鲷(♂)杂交子代最佳孵化温度为20℃,最适光照强度为5 000~10 000 lx。  相似文献   
2.
池养黑鲷性逆转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为具性逆转的珍贵海产鱼类,其个体在第3龄期雄性转为雌性,但性逆转发生的详细过程尚不清楚。为了解黑鲷性腺逆转发生的过程,作者通过对池塘养殖黑鲷3~4龄期个体进行定期跟踪取样观察,结合组织切片显微检测性腺变化过程。结果显示:黑鲷性腺在繁殖前后变化趋势不同;繁殖期雌性个体约占15%;繁殖后至7月份是性腺由雄逆转为雌主要时期;8月份全部个体性腺外观表现为卵巢形式;到9月底,个别性腺的精巢组织又开始发育;到12月底样本性腺有雄性、雌性及雌雄同体同时发育3种形式。此外,分析了黑鲷性腺成熟系数与肝质量系数的周年变化趋势。研究获得了详细的3~4龄黑鲷性逆转发生过程及性逆转结果,并针对与先前报道的有关研究结果差异展开分析,为掌握不同海区黑鲷性逆转特性及育种研究提供了更多资料,也为雌雄同体鱼类资源利用研究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丁香酚对真鲷(Pagrosomus major)(♀)×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杂交子一代的麻醉效果,作者研究了麻醉剂浓度、温度、鱼体规格对鱼体麻醉和复苏的影响,不同麻醉浓度下鱼体呼吸频率的变化,以及麻醉时间和空气中暴露时间对鱼体复苏的影响。结果表明,丁香酚质量浓度为30 mg/L时,对杂交鱼具最佳麻醉效果;温度对丁香酚麻醉效力具有促进作用;麻醉和复苏时间受鱼体规格的影响较小,小规格杂交鱼对丁香酚耐受性稍强;丁香酚质量浓度≤20 mg/L对呼吸频率没有明显影响,质量浓度≥30 mg/L,呼吸频率迅速下降;鱼体在30 mg/L的丁香酚溶液中麻醉时间不宜超过14 min;深度麻醉状态下,空气中暴露9 min以内不会引起鱼死亡。研究将为杂交鱼活体操作和转移运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黄鱼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遗传多样性能有效反映大黄鱼的遗传变异,是评判其进化和适应能力的重要标志。目前有关大黄鱼种质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已取得丰富的成果;形态学、同工酶和DNA分子等相关研究的结果显示:大黄鱼遗传多样性较低,各群体间的遗传差异较小。综述了有关大黄鱼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并就大黄鱼种群的划分、种质资源的管理和恢复问题作了探讨,以期为大黄鱼遗传育种和种质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