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RAPD技术对大黄鱼岱衢洋选育群体和官井洋养殖群体的遗传差异进行研究,选取15条10bp随机引物,共检测出96个RAPD位点。结果表明,岱衢洋选育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33.33%,平均杂合度为0.3008,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为0.0879,群体内个体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9079,平均遗传距离为0.0921;官井洋养殖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43.75%,平均杂合度为0.3298,Shannon信息指数为0.1221,群体内个体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784,平均遗传距离为0.1216。大部分遗传变异(93.52%)存在于群体内,少部分遗传变异(6.48%)存在于群体间。两群体间的Nei氏标准遗传距离为0.0123。以上分析表明,大黄鱼官井洋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岱衢洋选育群体,但两个群体都处于较低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需要对大黄鱼的种质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和保护,以避免遗传多样性下降。  相似文献   

2.
不同地理种群大黄鱼染色体核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石首鱼科(Scieani-dae),黄鱼属(Pseudosciaena),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种类.近年来,经过长期的人工繁育和人工养殖,大黄鱼的性状有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个体小型化,性成熟提前,抗病力下降等.目前有关大黄鱼遗传背景的研究还十分缺乏,相关的研究仅见于国内学者对养殖、野生大黄鱼的染色体核型、同工酶酶谱、不同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的研究[1~7],这些研究多是针对我国沿海3个大黄鱼地理种群之一的闽粤东族进行的.  相似文献   

3.
应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AFLP),比较研究了岱衢洋大黄鱼养殖群体和官井洋大黄鱼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9对选择性引物组合,在2个群体的40个个体中共扩增出381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为288个。2个养殖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65.01%和57.50%,0.162 3和0.1175,0.254 7和0.185 6,显示岱衢洋大黄鱼F2代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官井洋大黄鱼繁育多代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UPGMA聚类分析图显示2个群体各自聚成一支。遗传分化系数Gst及AMOVA分析表明,2个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个体间,但群体间已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4.
大黄鱼高质量基因组DNA的简便提取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明云  张海琪 《海洋科学》2002,26(10):15-17
目前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如RAPD、AFLP、微卫星等都是以DNA为研究对象 ,而高质量DNA的简便快速提取是至关重要的 [1]。大黄鱼 (Pseudosciaenacro cea(Richardson))曾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海洋渔业对象之一 ,也是目前闽浙两省重要的经济养殖品种。近年来养殖大黄鱼普遍出现生长缓慢、抗病能力弱、性成熟提早、个体小等生物学性状退化的现象[2]。为了从DNA水平上研究大黄鱼遗传多样性 ,为养殖大黄鱼种质的改良和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我们首先要从大黄鱼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  相似文献   

5.
宫井洋大黄鱼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取自宁德官井洋闽—粤东族大黄鱼的野生种群和养殖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野生种群的平均多态性为18.9%,平均遗传差异度为0.0960;养殖群体的分别为16.7%和0.0747;野生种群与养殖群体之间的相似系数为0.9959,遗传距离为0.0041.分析结果表明官井洋大黄鱼野生种群和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过度捕捞、有效繁育群体数量偏少及值得探讨的人工放流等.提出官井洋大黄鱼仍具有一定的变异潜力,尽快采取有效的管理保护措施,可以保持乃至提高大黄鱼现有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相似文献   

6.
大黄鱼野生与养殖群体遗传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垂直板型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福建野生与养殖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4个群体(湄洲野生群体、宁德野生群体、宁德养殖群体、连江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4个大黄鱼群体的平均每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1250~1.1293,多态位点百分数为12.50%~18.75%,观察杂合度为0.1250,期望杂合度为0.0636~0.0677。湄洲湾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养殖群体。4个大黄鱼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很低,4个大黄鱼群体间遗传距离在0.0000~0.0001,平均遗传距离为0.0005,遗传分化系数(Fst=0.0004)低,基因流(Nm=609.6667)大。  相似文献   

7.
官井洋野生与养殖大黄鱼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应用矣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对取自福建宁德官井洋海区养殖群体和野生种群各20尾大黄鱼的9种同工酶15个基因座位于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大黄鱼眼球中浮酸脱氢酶(LDH)酶谱表现为LDH的经典模式即有5种谱型LDH,在氙检测出的15个基因座位中,野生种群样品的编码苹果酸怪酶(sMDH),苹果酸酶(ME)和琥珀酸脱氢酶(IDDH-1)的3个基因座位具有多态性,养殖群体中仅发现1个基因座位具有多态性(IDDH-1)所检测的野生种群比养殖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高,但从总体上平高,但从总体上来说,官井洋大黄鱼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表明该种群已出现了种质退化现象,因此,进行科学的遗传管理对保护和恢复大黄鱼资源是相当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AFLP技术方法,对福建二个野生及二个养殖大黄鱼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实验采用7对引物组合,在四个群体的120个个体中共扩增出472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为220个,多态位点比例为46.61%.结果表明,大黄鱼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降低:宁德野生群体和湄州野生群体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2.42%和45.14%,Nei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046和0.1245,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659和0.1942,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1.4153和1.4428;宁德养殖群体和连江养殖群体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0.83%和40.53%,Nei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027和0.1039,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615和0.163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1.3919和1.3856.四个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0359-0.1465,平均为0.079,群体间基因流为1.0808.  相似文献   

9.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是我国重要的海产经济鱼类。因多年未加选育的累代养殖,养殖大黄鱼生长缓慢,性早熟、免疫力低下,亟需对养殖大黄鱼进行遗传改良。多样性芯片技术(Diversity arrays technology,DAr T)具有高通量和低成本的显著特点,不需要明确物种的基因组DNA序列信息,因而广泛应用于动植物遗传图谱制作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本研究旨在采用DAr T技术鉴定与"东海1号"大黄鱼体长相关分子标记。首先随机测得"东海1号"大黄鱼199个个体体长,均值为13.45cm,符合正态分布(P0.05),"极端大群体"和"极端小群体"之间差异显著(P0.01)。然后采用7组限制性内切酶组合(Pst I/Alu I、Pst I/Ban II、Pst I/Bsp1286I、Pst I/Bst NI、Pst I/Hae III、Pst I/Rsa I、Pst I/Taq I)分别进行酶切,获得基因组代表性DNA片段并用于文库构建。根据多态性克隆数和多态性率确定Pst I/Rsa I酶切组合为最优降低基因组复杂度方法。之后从Pst I/Rsa I基因组代表性DNA片段文库中扩增获得3360个片段,以此为多样性芯片探针进行芯片点制,杂交筛选获得18个大黄鱼体长相关DAr T候选标记。经过新群体样本再次验证,仍有8个DAr T标记与体长相关。本研究有助于选育生长性状优良的大黄鱼群体。  相似文献   

10.
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和生态价值的大型海藻,配子体是其种质资源保存的形式,也是海带杂交育种、育苗的材料。为有效管理和评价海带种质资源,初步构建了海带核心种质资源,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海带"早厚成一号"的28份配子体进行了遗传学评价。采用UPGMA聚类法,根据遗传相似性系数进行分组,采用简单比例法进行取样(25%、35%、50%、65%)分析,计算不同取样比例时的遗传多样性参数,结合样本的生长状态和雌、雄比例,综合评价遗传多样性的各种参数,取样比例为50%时构建的核心种质库相对合理。本研究为海带品种(系)的核心种质的筛选和遗传学评价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由于近年来过度捕捞及滩涂开发,野生矛尾复虾虎鱼资源量急剧下降.因此,对我国矛尾复虾虎鱼开展遗传多样性研究,有利于掌握矛尾复虾虎鱼种质资源现状.本文基于线粒体COI序列对大连、如东、连云港、长江口和宁波的5个矛尾复虾虎鱼群体开展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 表明,5个群体中共有17个单倍型,在427个位点中,共检测到15个变异位点,其中简约信息位点11个,单独位点4个.碱基A、T、G、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4.6%、29.6%、20.1%、25.7%.5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652和000255.野生矛尾复虾虎鱼整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为中等偏下,宁波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如东群体最低.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及遗传距离分析表明,宁波群体与其他群体遗传距离相对较远,并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AMOVA分析表明,群体内的遗传变异高于群体间变异(81.45%> 18.55%);中性检验结果显示,大连、连云港、长江群体在历史上可能经历过扩张.本研究为野生矛尾复虾虎鱼种质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Mizuhopecten) yessoensis)于1982年从日本引进,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很重要的产业.本研究利用微卫星标记,对獐子岛海域2个养殖群体虾夷扇贝(大耗岛、褡裢岛),1个日本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评估,并对2个养殖群体的群体内繁育和群体间杂交后代进行了遗传和生长检测.结果表明:养殖群体与日本野生群体相比,其遗传多样性没有显著降低,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养殖状况暂时良好.TL群体和DH群体遗传距离很近, DH、TL群体和RB群体的遗传距离远大于 TL群体和 DH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说明2个养殖虾夷扇贝群体遗传分化较小.分别对4个子代群体的壳长、壳高在幼苗培育第1、5、10、15、20、100、190天进行测量,结果表明生长性状差异不显著.4个子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差异也不显著,说明养殖群体的遗传背景不清楚,种质资源混交较严重.本研究结果反映了我国虾夷扇贝种质资源评估状况,并为虾夷扇贝的健康养殖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遗传多样性是评价自然生物资源的重要依据,可为遗传资源保存、育种、遗传改良以及制定物种保护措施等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山东昌邑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是全国唯一的、以柽柳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和管理对象的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文章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30个柽柳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避免从外区域移栽、控制人类活动和开展遗传多样性研究等保护措施,为深入了解该保护区典型保护物种柽柳的遗传结构、多样性、种质资源以及制定合理有效的生态系统保护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前半滑舌鳎的人工繁育中普遍存在近亲繁殖现象,种质资源和优良性状无法保障,关于半滑舌鳎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的群体结构、混杂程度、遗传多样性分析等研究工作近10a内没有持续跟进,随着大量的半滑舌鳎人工繁育苗种增殖放流入海,野生和养殖种群的混杂程度有待评估。本研究对半滑舌鳎3个海捕野生群体和3个养殖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种质资源状况研究,通过GBS技术对87个半滑舌鳎样本进行测序,产生的高质量序列数据量为55.12Gb,共获563109个高质量的SNP位点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SNP分析遗传多样性发现,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略高于养殖群体,个别养殖群体高于野生群体,说明近年来增殖放流对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有所影响,遗传距离最远的是天津野生群体和河北养殖群体。在种群分化方面, 6个群体间不存在明显分化,尚未形成明显的地理隔离,不过聚类分析还是可以把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分成两个亚群。本研究发现了一些高分化位点,计划通过设计引物扩增该段序列找出能够区分野生和养殖群体的候选标记。  相似文献   

15.
大黄鱼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线粒体COI 基因序列片段与ISSR 标记方法, 研究江苏海域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野生群体(JS)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并比较其与浙江(ZJ)、福建(FJ)养殖群体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 (1)扩增COI 基因序列片段625bp, 3 个群体65 个序列中有15 个单倍型, 群体间有3 ...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大竹蛏野生资源因过度捕捞等原因急剧减少, 主要通过人工增殖放流方式进行补 充。对我国沿海大竹蛏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 评判增殖放流活动对野生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 能 够了解大竹蛏当前的种质资源状况, 为合理保护该资源提供科学依据。采用ISSR 分子标记技术, 对 广西北海(BH)、江苏启东(QD)、山东日照(RZ)、辽宁营口(YK)、河北秦皇岛(QH)5 个野生大竹蛏群 体及江苏蒋家沙增殖放流群体(JJ)共150 个样品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我国沿海大竹蛏遗传多 样性水平高, 但各野生群体间已出现显著的遗传分化; 江苏蒋家沙增殖放流群体较启东野生群体遗 传多样性有所下降, 但两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并不明显。所以在苗种培育过程中, 应当保证亲本数量及 品质, 扩大亲本选择区域来提高遗传多样性水平, 同时应加大本地原种保护力度来避免种质混杂。  相似文献   

17.
斜带髭鲷野生与养殖群体遗传结构的ISSR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斜带髭鲷3个群体(柘林湾人工繁育群体、厦门湾人工繁育群体和厦门近海捕捞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筛选出17个ISSR引物对3个群体共54个样品进行扩增,共得到145个清晰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80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55.17%.Popgene分析结果表明:厦门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PPB=51.72%,h=0.182 6,I=0.271 9),略高于其他2个人工繁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群体间的Nei's遗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分别为:0.087 6和5.209 8.表明斜带髭鲷3个群体的遗传分化尚未达到种群的分化水平.本文通过对斜带髭鲷野生群体及人工繁育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水平的研究,为其种质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中华绒螯蟹(以下简称河蟹)养殖主要集中在长江、黄河和辽河流域,经过多年的人工养殖、跨流域引种和增殖放流等活动可能会对其遗传特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利用29个微卫星标记对3个水系的野生和养殖群体进行了遗传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6个群体均表现出较高的遗传杂合度水平(Ho=0.702—0.744),香农信息指数(I)显示6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依次为:长江野生长江养殖黄河野生辽河养殖黄河养殖辽河野生。(2)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来源于种群内个体间和个体内部的变异分别为14.02%和85.88%,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处于较低水平(FST0.05);(3)瓶颈效应和遗传结构分析显示,所有群体近期均经历过有效种群的降低,且6种群内个体的遗传组成混杂。综上所述,三水系野生和养殖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长江和黄河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略高于养殖群体;三水系河蟹野生群体的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长江养殖群体、黄河野生及养殖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较小可能与其跨流域引种及养殖群体逃逸造成其种质混杂有关。  相似文献   

19.
新的遗传标记技术──RAPD及其在遗传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生物的系统分类、物种的起源和进化、种群遗传结构考查以及生物多样性分析等研究都涉及到遗传分析,遗传分析需要有效的遗传标记。所谓的遗传标记是指生物体所特有的性状或物质,能够稳定地遗传,可以反映生物的个体和群体的特征,是生物个体或群体间遗传差异的客观表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是当前的热门课题,无论是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的检测、监控和保护,还是海洋渔业资源的管理、开发和持续利用,以及海水增养殖的鱼、虾、贝、藻的种质管理、保存和遗传改良等,都离不开准确可靠的遗传分析。90年代兴起的遗传标记技术──RA…  相似文献   

20.
同工酶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虾类群体遗传学及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研究方面.同工酶电泳显示对虾有相应的亚群差异,暖水性虾类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冷温性种类;连续分布的且在不同生活史阶段所处的栖息地环境变化幅度大的种类往往表现出较低的遗传多态性,虾类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和杂合度都较低,养殖群体比野生群体更低.但同工酶电泳技术往往检测不出一些"隐性"或"中性"变异而低估了遗传多样性水平.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虾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逐渐向线粒体DNA和核DNA的多态性方向发展.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在虾类线粒体多倍型、物种标记以及比较野生和养殖群体线粒体COI 基因的多态性比较等方面应用普遍.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技术主要应用于虾类不同地理群体遗传多态性调查,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之间、养殖群体世代之间的遗传多态性比较,该技术得到的虾类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同工酶电泳技术.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在虾类中主要应用于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有关虾类的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的报道不多.利用AFLP技术对连续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显示,随着选育世代的增加,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呈现下降趋势,但随着选育时间的延长,群体之间的分化逐渐降低,群体的遗传结构开始趋于稳定,成为一个品系.单一重复序列(SSR)技术主要用于标记种群遗传特异性、不同地理群体间以及野生和养殖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差异.DNA序列分析技术特别是线粒体序列分析技术近年来在虾类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逐渐增多.mtDNACOI、mtDNA12S rRNA和mtDNA16S rRNA的基因序列差异被应用于形态相近物种的鉴别、亚属分类、确定个体间亲缘关系和野生与养殖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差异等.为了实现对虾类种群遗传差异的更深入了解,人们把种群遗传结构的研究和系统地理学相结合,即用分子系统地理学的方法来研究遗传谱系空间分布的历史特征,通过种群遗传结构的分析来探讨种内系统地理格局的形成机制、系统发育关系以及现有分布特征,并结合种群的地理分布状况来发现和验证与其相关的地质事件,追溯和揭示种群的进化历程.从育种、养殖以及资源保护的角度出发,人们开始研究野生群体的种质基因库,希望根据群体遗传结构确定合理的增殖策略,制定科学的保护措施,确保虾类养殖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