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8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运用核密度分析法、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及最邻近点指数这4种方法,综合研究襄阳市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及重叠特征。研究表明:(1)襄阳市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与重叠情况都呈现出集中分布的现象,存在交叉重叠的保护地的地理集中性更高、聚集程度更强。(2)自然保护地的交叉重叠问题与自然保护地的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密切相关,保护强度越高,存在交叉重叠的概率越低。在类型上:自然保护小区>自然公园>自然保护区。(3)自然保护地重叠的类型中,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重叠率最高,自然保护小区-自然保护小区的重叠率最低。  相似文献   
42.
43.
许天宇  王立  王原 《地球》2020,(3):64-71
在960万平方千米的广袤土地和300多万平方千米的辽阔海疆上,从鼎湖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到三江源国家公园,6,0多年的保护地建设发展,从箪路蓝缕到蓬勃兴盛,从黑龙江到南海诸岛的曾母暗沙,从帕米尔高原到乌苏里江的黑瞎子岛,保护地事业开启了新的历史征程。  相似文献   
44.
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体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丰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对其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参考Costanza等人的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对自然保护地的生态系统价值进行整体的估算和评价.研究表明:1)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服务经济价值约134.12千亿元,就保护地生态系统而言,自然保护区提...  相似文献   
45.
自然保护地教育资源丰富,是生态教育的重要场域。自然保护地开展生态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动实践,是应对生态环境危机的正确抉择,契合培育理性生态人的现实需要。为破解生态教育功能定位不明确、外在驱动力不足、系统组成要素的效益不明显和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不足等问题,自然保护地需按照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要求,从把握生态教育科学定位、完善生态教育保障机制、优化生态教育体系组成要素和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突破发展困境,实现自然保护地生态教育的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46.
海洋保护地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的重要手段,了解和掌握我国海洋保护地的研究动态有助于更合理地规划未来发展。文章率先利用万方数据库1990—2020年关于海洋保护地的中文文献,采用文献计量法分析文献数量、研究热点、主要期刊、科研机构和学位论文等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海洋保护地文献数量持续增长,《海洋开发与管理》是发文量最多的期刊,中国海洋大学培养硕博士和发表论文的数量均为最多;海洋保护地研究高频词随文献数量的增多而逐渐丰富,且紧跟国家政策步伐和国际研究动态;目前我国海洋保护地研究存在研究热度远低于国际同期水平、保护地科学选划论证方法研究不足以及专业人才储备偏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47.
以2015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为基础,计算长江中下游流域人类活动强度,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不均衡指数分析研究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六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分布特征,并定量揭示保护地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强度的关系,旨在为长江中下游流域建立基于人类活动强度的各类自然保护地管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人类活动高、较高、中、较低和低强度带在研究区的占比分别为3.74%、9.83%、14.98%、30.81%和40.63%;高等级强度带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平原、江汉平原等平原区,低等级强度带主要分布在秦岭山区、武陵山区等山地丘陵区。2)湿地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和地质公园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均匀型,水利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为凝聚型;六类保护地在各人类活动强度带空间分布不均衡。3)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水利风景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地质公园分别在中、较高、高、低、较低和低强度带密度最大;在高等级强度带“人地”矛盾更突出,应加强对自然保护地的保护力度和人类活动管控,尤其针对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和水利风景区。  相似文献   
48.
中国自然保护地旅游资源利用的冲突和协调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群绩  王灵恩 《地理科学进展》2020,39(12):2105-2117
协调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冲突是当前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论文利用质性研究方法,在系统总结中国自然保护地旅游资源利用的阶段特征与模式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旅游资源利用的冲突及其矛盾本质,并从多维视角探讨冲突的形成机制,从生态保护、社区发展、理论逻辑等方面分析现阶段自然保护地旅游资源利用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最后从建立利益主体权责明确的一体化资源利用机制、加强对旅游资源利用活动资源环境效应的评估、因地制宜探索自然生态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动态模式、建立更加精准化的自然保护地分区利用方案、以生态理念为指导创新生态旅游产品类型等方面,提出自然保护地旅游资源利用的合理路径。研究结论有助于各界从系统性视角深入理解现阶段自然保护地旅游资源利用的冲突,同时对合理推动自然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9.
国家级保护地是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基础,对其进行空间分布特征解析,可以有效识别景观资源聚集的热点区域,为我国国家公园选址提供参考依据。借助ArcGIS和CrimeStat等空间分析工具,结合福建省自然地理空间和社会经济空间,对省内现有11类119处国家级保护地进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国家级保护地对各类一级和二级自然地理和社会地理空间实现了全覆盖;保护地在各自然地理区划以及行政区划间的分布不均衡,总体呈凝聚型分布;集中在热量条件适中、相对湿度较高、水资源丰富及植被、土壤、地形地貌等景观类型多样的区域;区域生产总值和人口数量与保护地空间分布没有直接联系。根据区域内保护地的聚集情况,进行国家公园试点热点探测,筛选出8个具有代表性及现实推广意义的热点单元,为国家公园试点的空间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中办国办近日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成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根本遵循和指引,预示着我国自然保护地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