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5篇
  免费   254篇
  国内免费   132篇
测绘学   698篇
大气科学   88篇
地球物理   737篇
地质学   264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190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2篇
  1950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段华琛 《华南地震》1990,10(3):41-46
本文用隶属函数和模糊聚类分析对泰安台和佘山台地倾斜矢量形变异常序列和当地地震序列进行统计研究,计算分析结果对于在统计范围内判别有无地震发生以及估计将会发生的地震震级大小,得到了预期的结果。  相似文献   
72.
由同震倾斜阶跃应用反演方法研究震源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73.
邛海地倾斜观测系统的异常识别能力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4.
本文对Nakai拟合法作了改进并应用于计算井水固体潮和气压系数。利用该方法还可以计算井水位对固体潮和气压响应的滞后时间。以鲁06井为例,用本文的方法计算出其井水位的固体潮和气压系数分别为16.9mm/10~(-3)和5.58mm/hPa,滞后时间分别为18.8和22.4分钟。校正后的中误差由8.5mm下降到6.1mm。  相似文献   
75.
本文利用作者提出的积分Green函数方法,根据Schwiderski海潮图计算了全球海潮M_2分波在中国大陆产生的地倾斜负荷潮。计算结果表明,M_2分波在中国大陆产生的地倾斜负荷潮主要受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潮的控制,负荷潮椭圆长轴迹线呈两端向太平洋和印度洋弯曲的弧线,负荷潮椭圆长半轴在大陆东部沿海地区可达十几毫秒,而在大陆西部新疆地区仅为0.3—0.4毫秒。  相似文献   
76.
77.
深井水位的固体潮效应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体应变固体潮对深井水位影响的偏微分方程出发,考虑到含水层和井孔之间相互渗流的边界条件,用叠加原理、冲量定理和分离变量法等方法得出了方程的解.通过对这个解中水井含水层参数给予一些可能的值进行数值计算,讨论了水井固体潮系数和位相滞后与水井含水层参数间的关系,较好地解释了井水位对固体潮响应的位相滞后现象.计算表明,井孔的半径、含水层的孔隙度及固体骨架的体压缩系数愈大,含水的导水系数愈小,则水井水位的固体潮系数愈小,而水位对固体潮响应的位相滞后愈大.井水对长周期的潮汐响应比对短周期的更好.   相似文献   
78.
根据山西多年的倾斜形变观测资料,综合研究了大同-阳高6.1级地震前的中长期孕育过程、中短期前兆异常特征、震前微破裂所显示的固体潮畸变临震异常,以及震前山西地震带形变应力场状况。采用“实用化攻关”方法识别异常进行分析得出,震前山西大部分倾斜形变台站存在一定的异常变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79.
80.
本文分析了倾斜改正引起的平距误差,推导出采用高差及垂直角进行倾斜改正时测距边倾角限值的计算公式。最后提出选择倾斜改正方式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