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5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226篇
测绘学   97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102篇
地质学   208篇
海洋学   566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2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一株海洋几丁质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其产酶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胶州湾的海泥中分离到一株几丁质酶高产菌株。经16SrDNA序列分析,认为该菌属于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monas),并将其命名为SS01。对该菌产几丁质酶的最佳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它几丁质酶产生菌相比,SS01菌株的最适产酶温度较低,酶活较高。在Zobell2216E培养基中,SS01菌株培养9h进入稳定期。胶体几丁质可诱导该菌几丁质酶的产生。在几丁质培养基中,SS01菌株产酶的适宜条件是:培养温度24℃,培养基起始pH7.0左右,蛋白胨为N源(5g/L),胶体几丁质为C源(5g/L),170r/min振荡培养130h,酶活可达116.2U/mL。  相似文献   
992.
从(0,1)型的完备随机因子群与预报量之间的等概率相关出发,我们导出了偶然性相关率概率定理,即:任一含有n个(0,1)型元素的预报量序列,它与含有n个(0,1)型元素的完备随机因子群之间具有偶然性相关率m/n二的概率P_w(m/n)=C_n~m/2~n。类似于“偶然性单相关的识别与过滤”一文中的做法,引进统计量 并用其对预报因子进行显著性检验。文中给出了实际应用时应当执行的步骤。 然后本文将变量型从(0,1)型推广到K级划分的情况,于是得到K级偶然相关率概率定理,即:任一含有n个k级划分元素的预报量序列,它与包含n个k级划分元素的完备随机因子群之间具有的偶然性相关率m/n的概率P_w(m/n,k)=(k-1)~(n-m)C_n~m/K~n。  相似文献   
993.
依据钻孔资料和已发表的文献,对全新世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和发育及其对相邻沉积体系的影响作了综合和概括.在末次冰期低海平面时,现今长江三角洲地区可分为下切河谷和两侧的河间地两个古地貌单元.冰后期海平面上升,下切河谷被淹,并转化为河口湾,海水随之扩展到两侧的古河间地.全新世最大海侵时形成以镇江-扬州为顶点的古河口湾.7000~7500年以来,当沉积速率超过海平面上升速度时,长江带来的物质大量沉积,河口湾被充填,并逐渐转变为潮汐平原和三角洲.河口湾被充填之后,长江带来的河流泥沙随之溢出河口湾,进入相邻的河口海岸地区,影响相邻沉积体系的形成和发育.长江泥沙向南进入钱塘江河口湾,在湾顶形成沙坎;向北输运,成为苏北南黄海潮成沙脊的重要物源,影响该潮成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舟山群岛海蚀平台上直接覆盖泥质沉积是以退积为主的河口湾向进积的三角洲环境转变的又一证据.长江输沙量在不断减少,而河口滩涂围垦力度在增加,这将导致相邻的河口海岸沉积体系增长速度减缓,出现侵蚀或侵蚀加剧.  相似文献   
994.
阿勒泰青河地区发现假玄武玻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玄武玻璃(pseudotachylite)是由或地震断层的快速滑移而形成的一种暗色脉状、网脉状隐晶质断层岩。地震成因的假玄武玻璃可以沿走滑地震带的整个深度范围内发育,假玄武玻璃不仅可以作为判断断裂带存在或活动的标志,还可以作为断裂带或造山带冷却或抬升历史的标志,也是目前地学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995.
利用小波分析重力的长期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小波滤波方法估算Chandler和周年项的潮汐因子.本文分析了四个台站(Brussels, Boulder, Membach以及Strasbourg)的观测记录,运用合成潮方法得到重力残差后,用Daubechies小波带通滤波器滤波残差,得到256~512 d时间尺度上的序列,根据标准差最小原则确定观测极潮周年和Chandler项的周期,然后利用最小二乘法估算它们的潮汐因子,同时给出未经模型改正的周年重力.由于高阶Daubechies小波构造的滤波器具有良好的频率响应,且能压制信号中的高阶异常成分,使滤波的信号更加光滑,因此计算结果具有更小的均方差,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996.
利用长期验潮信息订正中期验潮站的调和常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现了由一个月逐时潮位观测资料调和分析求得的调和常数与年资料观测序列分析结果存在的明显偏差,而且这种偏差在同步观测的邻近验潮站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设计并实现了由长期验潮站观测资料或分析结果订正月观测资料调和常数的三种算法,实例验证了订正效果。  相似文献   
997.
重点介绍了青岛沿海地区的台风暴潮的灾害状况,简述了潮灾成因,明确指出风暴潮在沿海自然灾害中占有得要地位。  相似文献   
998.
湖北建始黄岩二叠系孤峰组底部陆源碎屑岩的发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建始黄岩二叠系茅口组顶部呈现一系列岩溶特征 ,而且孤峰组底部产孤立、透镜状河流相碎屑砂岩或砂砾岩。说明在茅口组沉积之后 ,测区曾有一定规模的抬升或海平面的相对下降 ,使得茅口灰岩遭受风化、侵蚀。孤峰组底部有不发育的底水位沉积 ,孤峰组与茅口组之间呈假整合接触。这一发现同时支持孤峰组形成于局限浅水环境的观点。  相似文献   
999.
卓峰 《气象》2000,26(8):42-46
通过对北兰球高续近地面大气经向运动变化、北半球100hPa极地低压环流变化、赤道附近200hPa和850hPa大气续向运动变化等现象的分析,指出北半球100hPa极地低压环流变化是与日、月引潮力场周期变化高相关的大气振荡现象,另二者的变化与月球引潮力场变化周期同步或基本同步。  相似文献   
1000.
大连老虎滩澳的大振幅假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潮汐周期以外的大振幅水位波动(即大振幅假潮),在老虎滩澳时有发生。老虎滩澳位于大连湾侧,是一半封闭深度较浅的三角形小海湾(图1).验潮站位于湾的左岸,距湾顶约1km,水深2.8m.据统计,1980~1994年15年间出现波高大于20cm的假潮共61次。波高超过40cm的为12次。较大振幅事件发生在1994年7月3日,其最大波高为91cm,谱分析显着周期为10min.类似这种小海湾的大振幅假潮在世界其他港湾也经常观测到。其中,以中国的龙口港、日本的长崎港和巴利亚里群岛西岸的锡尤达德拉(Ciu-tadella)港发生的大振幅假潮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