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测绘学   226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161篇
地质学   337篇
海洋学   70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6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在大数据时代,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技术实现了对地球表层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最为真实、量化、全面覆盖又快速更新的数据化记录,可为地理空间认知研究的新发展奠定时空信息聚合与挖掘计算的基准。地理图斑是影像空间映射到地理空间中对于地理实体的抽象化表达,是构建地理场景和承载地理空间各类信息进而开展模式挖掘的最小单元。本文以地理图斑为基本对象,通过分析其中视觉模拟、符号推测等几类机器学习的协同计算机制,从空间、时间与属性等维度构建了集“分区分层感知”、“时空协同反演”、“多粒度决策”三者于一体的地理图斑智能计算模型,并以在贵州息烽县、广西江州区开展的农业种植结构制图与规划决策为应用案例,探索了地理图斑分布、生长以及功能3种模式的挖掘方法,并进一步设计了动态视角下开展图斑动力模式挖掘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2.
土壤分层信息,特别是表土层结构,对土地生产力具有重要影响,是评价土壤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快速、准确地获取土壤分层信息,本文利用探地雷达对分层土壤进行了回波信号采集,并分别在时域和频域分析土壤层位置和层厚信息。首先在信号预处理的基础上,借助包络检波方法确定在土壤分层界面在时域上的位置;然后获取电磁波速度,得到土壤分层厚度。考虑到土壤介电常数与电磁波在土壤中传播速度的相关性,采用短时傅里叶变换方法(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STFT)获取各土壤层时频域特征值,并利用回归分析建立特征值与介电常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实现对各土壤层的介电常数估算,从而计算出电磁波传播速度,进而确定土壤各层厚度。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分别对理想模拟实验环境和农田环境进行了探地雷达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包络检波对探地雷达回波信息进行分析,土壤层检出率达到94.5%,借助STFT谱分析进行探地雷达回波速度估计,对于70 cm深度以上土层厚度计算误差大都保持在10%以下,但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误差变大。总体来说,本方法能有效识别浅层土壤的分层信息,可应用于实际生产中耕层厚度的估测。  相似文献   
93.
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弱势群体是社会分层的结果,对其进行保护是法律追求正义与秩序的必然要求,具体途径为通过法律再分配社会性资源,缩小强弱差距,保护弱势群体的正当权益。完善我国的弱势群体法律保护制度,须遵循“一个协调,两个结合”的指导原则,即效率与公平相协调,长远措施与短期措施相结合,全面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  相似文献   
94.
我们分析了Schirmacher Oasis(Dronning Maud Land,DML)和PrinceCharles山脉(PCM)南部的基性岩墙中锆石颗粒的SHRIMP年龄。SchirmacherOasis地区的侏罗纪基性岩墙具有亲石元素弱富集的特征,表明它们受到了地壳混染作用的改造;DML中部地区在中元古代(MP,1150~1050Ma)经历了构造活动这一阶段,而这一事件叠加了新元古晚期高级变质事件(NP,700~510Ma)。这些基性岩墙为含橄榄石高镁过渡性至碱性基性岩类,并且含有从同化物质中继承下来的锆石颗粒。每颗锆石进行50次分析,所得年龄结果几乎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5.
Landslide hazard zonation mapping at regional level of a large area provides a broad trend of landslide potential zones. A macro level landslide hazard zonation for a small area may provide a better insight into the landslide hazards.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work was to carry out macro landslide hazard zonation mapping on 1:50,000 scale in an area where regional level zonation mapping was conducted earlier. In the previous work the regional landslide hazard zonation maps of Srinagar- Rudraprayag area of Garhwal Himalaya in the state of Uttarakhand were prepared using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approaches. In the present work the landslide hazard zonation mapping at macro level was carried out in a small area using a Landslide Hazard Evaluation Factor rating scheme. The hazard zonation map produced by using this technique classifies the area into relative hazard classes in which the high hazard zones well correspond with high frequency of landslides. The results of this map when compared with the regional zonation maps prepared earlier show that application of the present technique identified more details of the hazard zones, which are broadly shown in the earlier zonation maps.  相似文献   
96.
马静谨  李强 《测绘工程》2007,16(2):27-29,32
对于大规模地形而言,地形网格的实时动态绘制速度和质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地形漫游在仿真、模拟、虚拟现实、游戏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该文在研究多种层次算法的基础上,采用一种地形瓦片重组数据结构的方法实现实时高帧率的绘制大规模地形。分析了地形场景数据管理与实时调度,视相关多层次细节模型与可见性判断以及分层数据组织和瓦片数据绘制等关键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改进了视景体裁切重组地形数据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持地形逼真的前提下,有很好的绘制网格帧率和实时动态交互效果。  相似文献   
97.
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凸起周缘地区发育大量走滑断裂,变形特征复杂,由于地震资料质量限制,断裂活动时间划分不一,形成机理不明。以莫索湾凸起西缘征沙村地区走滑断裂为研究对象,对征沙村地区走滑断裂的几何学形态及运动学特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征沙村走滑断裂分层差异变形,主要分为3层。深构造层二叠系发育近SN向和近WE向两组走滑断裂,WE向断裂近SN左行错断,剖面以负花状构造样式为主。中构造层三叠系—侏罗系八道湾组仅发育近WE向断裂,平面上形成马尾状、平形状以及叠接状构造样式,剖面表现正花状构造样式。浅构造层侏罗系三工河组断裂走向为近WE向,平面上呈线性展布,剖面以挠曲变形为主。3构造层断裂叠合发育,形成直立线状、Y形以及花状构造样式,其中近SN向断裂发生右行走滑,近WE向断裂发生左行走滑。将征沙村断裂演化期次分为3期:晚二叠世准噶尔地块逆时针旋转,形成近SN向走滑断裂,表现为负花状构造;早侏罗世天山NE—SW向挤压应力形成近WE向走滑断裂,表现为正花状构造;晚侏罗世极少数近WE向断裂继承发育。  相似文献   
98.
曹耀武  唐保春 《地球科学》2023,(3):1146-1155
地热水常富集多种有害组分,以热泉形式非集中排泄时将威胁周边居民饮用水安全.本文制备了5种铁基阴离子黏土(Fe-LDH)改性材料,用于云南典型地热区热泉的处理中.结果显示Fe-LDH对砷的去除最佳,氟、钨次之,对锑、硼的去除受共存离子影响较大;而改性材料可有效缩小不同有害组分间的竞争吸附差距,表现为乳酸根插层的Fe-LDH能显著提高离子交换能力,对氟、硼的去除提升较大,而分层的Fe-LDH因暴露更多活性位点、增加层间接触面积,对与铁络合为主的砷、钨去除和离子交换为主的氟、硼去除均有明显提升;最后静态吸附表现最佳的吸附剂——L-天冬酰胺分层的Fe-LDH,作为小型水处理装置填充材料能动态、有效地去除热泉中多种有害组分.为地热水污染修复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  相似文献   
99.
刘晶磊      张业荣      张冲冲      周玮浩     《世界地震工程》2022,38(3):162-170
本文采用模拟试验的方法,对分层土地基中双排隔振屏障对振动波的动力响应进行了探讨,并研究了桩长与土层分界面位置关系、激振频率对其隔振效果的影响作用,得出结论:(1)屏障前振动强度远大于屏障后振动强度,并随着振源距、激振频率、桩长的增加而下降,且屏障前出现明显振动增强现象,在激振频率80 Hz时产生振动峰值,振动强度在高频时基本稳定,继续增加激振频率,振动强度并不会发生明显变化。(2)屏障后中线左右2倍桩长范围内为整个隔振区域的薄弱区,其他区域则由包络线围成一个封闭有效隔振区。(3)屏障对中频和高频有更好的隔振效果,且桩长越大有效隔振面积越大,当桩长超过土层分界面时,有效隔振面积可达到53.25%~69.78%,但此时有效隔振面积增幅由原来的14.29%下降到11.64%,增幅降低了约3%。(4)未设屏障区振动强度较小,随激振频率小范围内浮动,在激振频率为30 Hz和80 Hz时取得振动峰值,且随着屏障布置方向减小,即靠近屏障一侧振动强度较强,远离屏障一侧振动强度较弱。  相似文献   
100.
以中国南方亚热带地区典型的地下水补给型水库——大龙洞水库为对象,于2018年1月、4月、7月、10月、12月分别在上、中、下游三个监测点进行采样,探究水库热结构变化对于水体无机碳及其同位素的影响过程及机理。结果表明:(1)大龙洞水库水体在一个水文年中呈现周期性的混合期—分层期—混合期的热结构变化,4月热分层开始显现,7月逐渐显著呈现完整的热分层,10月以后热分层逐渐消失,水体逐渐实现混合;(2)水体热分层是溶解无机碳(DIC)浓度与碳稳定同位素(δ13CDIC)值变化的主要驱动力。表水层中DIC主要受水—气界面二氧化碳脱气、水生生物光合作用控制,其DIC浓度与δ13CDIC值分别为3.22 mmol·L?1和?9.15‰;温跃层中DIC主要受有机质降解过程影响,其DIC浓度与δ13CDIC值分别为3.43 mmol·L?1和?9.70‰;底水层中DIC主要受碳酸盐沉淀过程影响,其DIC浓度与δ13CDIC值分别为4.32 mmol·L?1和?11.89‰;(3)三种过程伴随水库热结构的变化而变化,驱动DIC浓度及其同位素的变化梯度 G (DIC)与 G (δ13CDIC)的变化,表现为底水层<表水层<温跃层。热分层结束进入混合期后,DIC浓度与δ13CDIC值的时空差异均逐渐消失,最终表现出DIC浓度与δ13CDIC值的均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