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12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71.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结合蛋白(CRH-BP)是一种糖基化蛋白,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具有很高的亲和力,对CRH诱导的脑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释放起到抑制作用。本研究采用RT-PCR与RACE基因克隆方法首次获得太平洋真宽水蚤(Eurytemora pacifica)CRH-BP基因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MF289345)1950bp,其中ORF区1245bp编码415个氨基酸,5′非编码区841bp,3′非编码区294bp,理论分子量/等电点为45.816/5.87。生物学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太平洋真宽水蚤CRH-BP氨基酸序列与桡足类中近亲真宽水蚤同源性最高;具有6个蛋白修饰位点及蛋白家族标签序列,具有明显的跨膜结构域及信号肽。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太平洋真宽水蚤CRH-BP基因在盐度、温度及pH环境胁迫中的mRNA表达量均具有一定的时间梯度表达性与浓度梯度表达性特征。本文通过对太平洋真宽水蚤CRH-BP基因结构及不同环境因子刺激下的表达特点的研究为探究桡足类在环境应激、生殖生理及免疫调控等方面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2.
为探究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污染对海洋桡足类的毒性效应,本研究以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为受试生物,选取菲(Phenanthrene,Phe)作为PAHs的代表开展暴露试验.急性毒性试验测得Phe对日本虎斑猛水蚤的96 h半...  相似文献   
73.
UV radiation is known to affect aquatic primary producers and their grazers. However, little has been documented on its effects on zooplankton grazing. In this study, 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PAR, 400-700 nm), ultraviolet-A (UV-A, 320-400 nm) and ultraviolet-B (UV-B, 280-320 nm) radiation on grazing, mortality and lipids oxidation of the copepod Acartia pacifica collected from the Xiamen Bay. After 30 min of the exposures, the copepod was fed in darkness with the diatom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at two cell concentrations (2.5 × 10 4 and 2.5 × 10 5 cells/ml). At the low cell concentration, the individuals pre-exposed to PAR (218.0 W/m 2 )+UV-A (48.2 W/m 2 ) or PAR+UV-A+UV-B (2.1 W/m 2 ) showed suppressed clearance and grazing activities compared with those receiving PAR alone, by 22.7% and 17.1% for clearance and by 22.6% and 5.5% for grazing rates,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suppression on clearance and grazing became indistinctive at the high food concentration. Exposures to UV-A and UV-B led to increased lipid oxidation and higher mortality, furthermore, the mortality linearly increased with enhanced oxidation of lipid.  相似文献   
74.
徐中民 《冰川冻土》2012,34(1):221-235
科研人员在人生演进的方向上是否存在共同的"道",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介绍了自己在程国栋先生带领下修炼得到的体会. 首先, 是与先生17年"因缘和合"中对"风行水上涣"的诠释;其次, 阐述的是自己从先生快哉雄风中听出的科研人员之"道": 成其大-养浩然之气. 具体为: 一要有十年铸一剑的精神(阳), 二要有江海纳百川的气度(阴). 阐述了科研人员求道的要点, 将其分为十年铸一剑、正确应对妖魔鬼怪、防止走火入魔、打掉魔头四个阶段进行了阐述;同时介绍了自己求"道"的几点体会. 最后, 讨论了对读书的理解以及拟采用的生态经济小组建设模式. 这些阐释对科研人员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5.
微小RNA(microRNA或miRNA), 是广泛存在于多细胞生物及其病毒的一类由22个左右核苷酸组成的内源性非编码RNA, 具有转录后水平上的基因表达调控功能。本文在淡水枝角水蚤的全基因组序列的基础上,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淡水枝角水蚤(Daphnia pulex) miRNA进行了发掘, 得到miRNA前体(pre-miRNA) 252个、可编码262个功能miRNA; 发现了6个miRNA簇。8号染色体miRNA的出现频率显著高于其他染色体, 而4号染色体miRNA频率明显显著较低。通过与几种两侧对称动物的聚类分析将pre-miRNA归为191个miRNA家族, 其中105个家族为淡水枝角水蚤所特有, 15个家族为节肢动物门特有。在几种两侧对称动物中, 淡水枝角水蚤的miRNA与果蝇最为相似。  相似文献   
76.
为研究低氧对海洋浮游生物关键种存活、繁殖等的影响,作者采用了实验室模拟低氧环境的方法,研究了低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 DO)浓度对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致死率、产卵和孵化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华哲水蚤对低氧环境比较敏感,当DO质量浓度为2 mg/L左右时,中华哲水蚤会在1 h内全部死亡;当DO质量浓度为3 mg/L左右时,中华哲水蚤会在96 h内全部死亡;当DO质量浓度为4~6 mg/L 时,基本无死亡,但对中华哲水蚤的产卵有明显抑制作用,首次产卵时间推迟,产卵周期缩短.当DO质量浓度为4 mg/L时,基本不产卵,当DO质量浓度为6 mg/L时,产卵量也仅为常氧组的15%左右.当DO质量浓度为4~6 mg/L时,中华哲水蚤所产卵的孵化率为常氧组的60%左右,但差异不显著.可见,低氧对中华哲水蚤的存活和繁殖均有抑制作用,长时间低氧很可能会降低中华哲水蚤的种群数量,甚至改变海洋生态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77.
通过单因子实验,研究了短角异剑水蚤(Apocyclops royi)在不同温度、光照、pH 值、饵料密度以及单性条件下对盐生杜氏藻的滤水率(F)和滤食率(G),及其对3种常见饵料微藻(盐生杜氏藻、球等边金藻和海水小球藻)摄食的选择性,旨在为该物种的人工高效可控培养提供实验和技术基础.结果表明,实验温度范围内(20,25和30℃),短角异剑水蚤对盐生杜氏藻的滤水率和滤食率差异不显著,其中25℃时 F和 G 较高,分别为(0.049±0.014)mL/(个?h)和(1.393±0.369)×104个/(个?h);滤水率和滤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升高,光照强度为9800 lx 时 F 和 G 最高,分别为(0.053±0.012)mL/(个?h)和(1.295±0.303)×104个/(个?h); pH 值为9.0时,滤水率和滤食率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7.0、8.0、10.0);滤水率随饵料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滤食率随饵料密度的增大而升高;滤水率和滤食率存在性别差异,雌性的 F 和 G 均比雄性约高16%.实验的3种微藻中,球等鞭金藻的选择性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78.
79.
为评估短角异剑水蚤(Apocyclops royi)作为海水鱼类仔稚鱼的饵料价值和投喂效果,比较分析了其与卤虫无节幼体(Artemia nauplii)的脂肪酸组成及2种生物饵料对克氏双锯鱼(Amphiprion clarkii)稚鱼存活、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短角异剑水蚤DHA、EPA和ARA含量分别达21.185%、11.088%和3.250%,海水仔稚鱼必需脂肪酸(EFA)总含量高达37.417%,均显著高于卤虫无节幼体。投喂短角异剑水蚤的克氏双锯鱼稚鱼(5~20 d)成活率(80.71%±8.23%)与投喂卤虫无节幼体组(76.30%±7.00%)差异不显著;稚鱼体长(7.75 mm±1.18 mm)、体重(0.0163 g±0.0080 g)和体长特定生长率(3.46%±0.75%)均显著高于卤虫无节幼体投喂组;稚鱼体内DHA(21.843%)、EPA(6.914%)和ARA(2.725%)含量也均显著高于后者。研究表明,短角异剑水蚤适于作为海水鱼类仔稚鱼的生物饵料,在水产养殖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0.
王自磐 《海洋学报》1989,11(6):753-762
双刺镰状水蚤在南极维斯特福尔德丘陵(Vestfold Hills;60 38'S,78 06'E)两个不同环境因子的盐湖——伯尔顿湖(Burton Lake,S 40)和佛来契湖(Fletcher Lake,S=56)中越冬和繁殖。对两个种群进行观察和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生态学和生理学差异。伯尔顿湖高密度的种群分布,强壮的个体形态,具有较强的温、盐耐性等特征,表明该种群对所在环境的高度适应。与之相反,筛来契湖种群密度稀疏,个体弱小,以及对异常环境的忍耐性较差等,表明其正处于对新栖息地的适应过程。这些不同的生态和生理特性可能反映了两个种群的遗传适应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