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79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06篇
地质学   118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分析了霍山皖33井水位变化与"霍山窗"地震活动的关系:首先采用差分法和从属函数等方法对水位数据进行处理,提取了水位的短期异常,结果表明该井水位异常对霍山以及周边地区的中小地震有较好的反映;其次,通过对该井水位与"霍山窗"小震活动性的对比研究,发现该地区小地震在水位低值时活跃.参考该地区的环境剪应力,我们认为霍山皖33井...  相似文献   
52.
利用华山1953-2008年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运用M-K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华山气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具有明显的冷期和暖期交替的特点,持续时间冷期比暖期长;四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但增幅不同,冬季最大,夏季最小;年极端最低气温呈强烈的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突变分别出现在1995年、1997年和1993年,并且均存在准4 a、9 a的小尺度周期振荡和30 a左右大尺度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53.
冻土中几类力学试验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获取寒区工程设计中冻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及冻土本构模型中的模型参数都离不开冻土的力学试验.随着对冻土力学性质研究的深入,需要考察更多加载路径下冻土的力学行为,这也是检验已有冻土本构模型的有效途径.因此,精确的冻土力学试验是认识冻土力学性质的基本手段.为进一步考察冻土的力学性质,提高冻土力学试验的精度,应用MTS-810低温...  相似文献   
54.
土地利用合理性主要是分析各类土地在全区范围内的分布是否合理,总结土地利用的特点和规律,为城市的规划提供参照。该文基于聚类分析方法对德州市城区建设用地进行分析,提出由分区变化率来推断分区建设用地的合理性。结果显示,运河开发区建设用地利用合理性最高。  相似文献   
55.
利用华东地区1970年以来的地震目录,对华东地区、郯庐断裂带100km范围、2007年度划定为地震危险区的苏鲁皖交界地区及安徽地区,以地震活动性参数群体异常变化项目数为参量,进行相应的均值之差与标准差统计分析,提取其变化率R(李永莉等,2003),即通过统计计算地震活动性参数异常项目月变化率R值,观察R值变化特征。结果发现,华东地区、安徽地区中强震前R值异常表现为中短期异常特征,郯庐断裂带100km范围内及本年度划定为危险区的苏鲁皖交界地区,R值异常表现为中长期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56.
地下水对银川平原植被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孙宪春  金晓媚  万力 《现代地质》2008,22(2):321-324
植被是反映区域性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地下水对植被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结合MODIS-NDVI遥感数据与地下水位观测数据,从大尺度上研究了银川平原地下水与植被的关系,并结合实测的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地下水位埋深与NDVI变化率的关系曲线,定量分析了地下水位埋深对植被生长的影响,并对适宜植被生长的地下水位埋深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位埋深在3 m时,植被长势最好;而适宜植被生长的地下水位埋深范围是1~5 m;当地下水位埋深超过5 m时,地下水位埋深对植被的影响逐渐减弱;当水位埋深超过8 m时,地下水位埋深对植被的生长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7.
福建东南沿海地区曾发生多次强震。本文利用该区1604~1989年的47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资料,采用力轴张量计算法推算了该区应力主轴方向,结果与其他文献给出的主压应力方向相符,即北西西-南东东向。在此基础上,得到最大剪切应力平面的走向和倾角。讨论了最大剪切应力平面与福建沿海近岸海域中存在的滨海断裂(牛山岛-兄弟屿断裂)的位置关系。从应力分析的角度初步探讨了滨海断裂带上地震活动由北向南增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58.
桩-土间剪切应力的传递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如松  冷伍明  杨奇  魏巍 《岩土力学》2009,30(3):799-804
对不同情况下桩-土间剪切应力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分析,并基于ADINA有限元程序,对不同情况下的桩-土间剪切应力进行了计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同种土体和桩体条件下,各种模式达到极限状态时桩-土间剪切应力不同,堆载作用下负摩擦力值最大,抗拔桩负摩阻力值最小,桩顶受压桩、托桩的摩阻力值介于其间;桩材泊松比在0.15~0.35范围内时,桩侧摩阻力随泊松比的增大而增大。所得结论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桩-土相互作用规律以及桩-土荷载传递机制。  相似文献   
59.
青藏高原近30年气候变化趋势   总被引:209,自引:17,他引:192  
以1971~2000年青藏高原77个气象台站的观测数据 (最低、最高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风速和降水量) 为基础,应用1998年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模型,并根据我国实际状况对其辐射项进行修正,模拟了青藏高原1971~2000年的最大可能蒸散,并由Vyshotskii模型转换为干燥度,力求说明近30年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趋势,以及干湿状况的空间分布。应用线性回归法计算变化趋势,并用Mann-Kendall方法进行趋势检验。结果表明:青藏高原近30年气候变化的总体特征是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呈增加趋势,最大可能蒸散呈降低趋势,大多数地区的干湿状况有由干向湿发展的趋势。气候因子与地表干湿状况间并不是线性关系,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60.
基于2013-2021年间海州湾18期Lansat 8遥感影像,利用海岸线类型多样性指数、岸线变化率(EPR)和净海岸移动量(NSM)对海州湾各类型岸线蚀淤演变情况进行分析,并基于Prophet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2025年岸线进行定量预测。结果表明,9年间基岩岸线整体较稳定;琴岛栈桥到临洪河口淤泥质岸线不稳定,岸线明显向海淤积;砂质岸线整体较稳定,无明显蚀淤倾向。预测2025年海州湾淤泥质岸线呈向海延伸趋势,临洪河口附近岸线呈向海延伸趋势,其余岸线均无明显淤蚀变化,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