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27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张绍治 《华南地震》1991,11(3):56-64
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对地震活动进行灰色预测,表明河北诏山7.8级强震和江苏常熟5.1级中强震建模预测效果良好,对地震前兆数据作新息模型和等维新息模型的异常判别,以及包络模型判别、拓扑模型群判别,可以鉴别出地震前兆异常,实为地震前兆分析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2.
高分辨率η模式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中尺度地形对我国天气影响的重要性,本文先后提高了REM的水平和垂直分辨率,并采用包络地形方法处理模式中尺度地形。运用常规报文资料得到初始场,对1993年8月4~5日,1994年7月12~13日的两次大暴雨个例分别进行了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仅提高REM的水平分辨率,对降水预报有一定的改善,但多报出了几个大暴雨中心;而对模式水平及垂直分辨率同时提高后,其降水场、形势场的预报有明显的改进和提高,虚假降水中心消失。  相似文献   
83.
杨明芝 《地震学报》1990,12(2):130-139
本文采用三层地壳介质模型,讨论了地方台网记录的小近震三分向地震图S波段振幅包络形状问题.认为S波包络的规则形状主要是由于强反射界面上的一次和多次全反射波形成的.分析了地壳分层结构,震源辐射特性,介质衰减对n次全反射波振幅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理论上给出了从直达S波到尾波之间的S波段记录部分振幅包络形状函数和S波最大振幅.利用包络形状函数方法测定了宁夏地区介质品质因素Q值.   相似文献   
84.
井中三分量磁测找磁铁矿中应用的一个实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张雷  苑守成  罗先中 《物探与化探》2007,31(3):202-204,210
讨论三分量磁测的数据处理方法、异常分离、合并的原则及其处理方法。由一组井中三分量磁测的实例可看出,分离得到是具体的层信息,合并可使解释工作简化,异常的空间关系更加明朗,结合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就会得出满意的解。  相似文献   
85.
尹得余  刘启方 《地球科学》2016,41(10):1781-1793
合理地估计汶川破坏区域的地震动有助于地震灾害的研究.通过利用芦山地震记录建立的加速度包络衰减关系和汶川地震近场30个台站的加速度包络,基于线源模型,采用差分进化方法反演了汶川地震断层面上高频 (>1 Hz) 辐射区域分布.结果表明:断层面上高频辐射分布很不均匀,辐射较强的区域主要位于:(1) 产生较大地表破裂的映秀、北川和南坝区域;(2) 映秀和北川等凹凸体的周边区域,包括震中东北侧60~90 km区域、北川和南坝东北侧30 km处;(3) 断层破裂停止的东北端约30 km长的区域.其中,破裂贯穿到地表的映秀、北川和南坝是低频和高频辐射都很强的区域.对于无观测记录场点,选择其临近且场地条件类似的台站加速度提取平稳随机过程,结合高频辐射分布和衰减关系得到的包络,合成了加速度时程,可为汶川地震结构震害分析提供地震动输入.   相似文献   
86.
杨顺  孙文斌  朱广辉  韩建光 《地质论评》2022,68(6):2022112020-2022112020
在实际煤田地球物理勘探中,常规的地面地震勘探技术无法对煤层中的小断层、陷落柱、夹矸等微幅构造体进行精细的探测。相比于地面地震勘探,槽波地震勘探直接在煤层中激发,能量强,范围大,能够精确探测煤层中的微幅构造体。笔者等针对反射槽波地震数据的特征,给出了一种有效的反射槽波地震数据精细处理技术和流程,通过对频散分析以及槽波包络叠加等关键技术进行试验研究,提高反射槽波地震数据的成像精度,进而更准确地识别煤层中小断层等微幅构造。实际煤田反射槽波的应用试验表明,反射槽波勘探准确识别出煤层中的小断层构造,验证了反射槽波勘探技术的实用性以及本文反射槽波地震数据处理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7.
根据多径信号的产生机理,在对GPS接收机中的码跟踪环多径信号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自适应滤波的来消除GPS多径效应的算法。自适应滤波的方法不需要估计模型的系统参数,而直接通过自适应滤波将多径信号滤除。在有噪声的情况下,自适应滤波的RLS算法是最小二乘意义下的最优估计,仿真的结果表明采用自适应滤波算法可以快速的消除多径的影响,修正鉴相函数的过零点偏差,提高码跟踪环的跟踪精度。由于自适应滤波算法是递推算法,易于软、硬件实现。  相似文献   
88.
张其一  栾茂田 《岩土力学》2009,30(5):1281-1286
复合加载情况下精确求解非均质地基上条形基础的极限承载力以及评价影响极限承载力的相关因素,具有很强的工程实用与理论参考价值。基于极限平衡原理,在Mohr-Coulomb破坏准则的基础上,将非均质地基上条形基础极限承载力问题等价为一个边界待定的泛函极值问题。利用变分原理得到与平衡方程相等价的积分约束条件以及相应的欧拉方程与横截条件。引入问题边界条件,利用VC++6.0编制了数值计算程序,求得了复合加载情况下非均质地基破坏时的滑裂面函数与破坏包络曲线。从理论上研究了土体内摩擦角、土体黏聚力、土层强度比与地下水位变化等因素对地基破坏包络曲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其解答是地基极限承载力真实解的某一最小上限。  相似文献   
89.
复合加载情况下双层地基极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其一  栾茂田 《岩土力学》2009,30(4):1131-1136
在复合加载情况下精确求解层状非均质地基的极限承载力,具有很强的工程实用与理论参考价值。基于土体极限平衡理论与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针对复合加载情况下上硬下软的双层不排水饱和软黏土地基的极限承载力,进行了大量的数值计算,得出了上层土临界深度Hcr的计算公式、竖向极限承载力Pv的计算公式以及复合加载情况下地基破坏时的破坏包络面方程。研究结果表明:上层土临界深度Hcr取决于土层间强度比Su1/Su2;竖向极限承载力Pv与破坏包络面取决于土层间强度比Su1/Su2、上层土深度H1与基础型式。  相似文献   
90.
1998年,Huang提出了处理非平稳信号的HHT方法(Hilbert-Huang Transform,简称HILT).该方法包括两个步骤:①任意信号首先经过经验模态分解方法(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简称EMD)被分解为一系列固有模态函数(IntrinsicModeFunction,简称IM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